3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爲北京市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相關負責人就《意見》回答記者提問。

1.問:《意見》聚焦北京“兩區”建設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和數字經濟三個重點領域,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這三個重點領域的創新舉措主要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峯會上指出,立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的國際大背景,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爲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服務和保障北京“兩區”建設,必須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

一、抓住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重點,推動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的戰略定位之一,也是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對科技創新的激勵和保障作用,積極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優質法治環境。一是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聚焦重大前沿科技領域創新,依法保護各類科技創新成果,總結提煉科技創新司法保護新規則,支持北京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二是強化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依法制止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爲,加強商業祕密司法保護,積極穩妥推動知識產權質押、保險、證券化等改革試點工作。三是加強知識產權審判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符合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律的審理規則、裁判方式。探索在重點園區設立知識產權巡迴審判點。探索開展北京部分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計算機軟件合同糾紛一審案件的試點工作。積極推動商標授權確權一審行政案件繁簡分流。四是依法加大對侵害知識產權行爲的懲治力度,有效保護創新主體合法權益。

二、突破保障服務業開放的難點,推動金融管理中心建設。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服務業綜合示範區建設的內容很多,難點在如何支持金融服務領域改革創新。北京是金融監管部門、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主要金融機構總部的承載地。2020年北京市金融機構資金總量超過150萬億元,金融業成爲首都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人民法院必須找準服務保障金融改革的着力點,精準發力,有效防範金融風險,落實國家金融戰略。一是要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北京金融法院,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與首都相匹配的現代金融法治環境。二是加大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深化金融案件“分調裁審”機制改革。三是加強對中小投資者、金融消費者和金融機構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四是健全司法與金融監管機構的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打造國家級金融法治協同平臺。

三、打造服務保障數字經濟發展的亮點,推動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到去年年底數字經濟核心產能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7.8%。將北京打造成爲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示範區,是中央一項重大戰略部署,要求人民法院加大數據權利保護,加強前沿問題研究,完善權利保護規則,助力北京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爲全國數字經濟發展賦能。一是依法審理因數據確權、交易、服務和數據市場不正當競爭等產生的各類案件,加大數字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嚴懲侵犯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爲。二是加強對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等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司法保護,推動北京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三是加快完善數據權利司法保護規則,加強前沿法律問題研究,推動形成數據資源彙集共享、數據流動安全有序、數據價值市場化配置的數據要素良性發展格局。

2.問:“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北京作爲國際交往中心,對涉外法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意見》在加強北京法院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建設方面有什麼新舉措。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王淑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涉外法治建設,多次對涉外法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佈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爲人民法院涉外審判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等作出重要部署。其中明確提出“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加強國際法運用,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近年來,全國法院涉外案件持續增長,2020年一審涉外案件達到22330件,較上一年度又增長了3個百分點。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關於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探索完善涉外審判工作機制,全面加強涉外審判隊伍建設,涉外審判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北京是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加強“兩區”建設,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更加需要加強涉外法治工作,這對人民法院的涉外審判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意見》結合北京“兩區”建設司法需求,重點從五個方面對北京法院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建設作出具體部署:

一是提升涉外商事審判專業化水平。結合北京“兩區”建設需求,優化調整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轄範圍,完善案件歸口集中辦理機制,建設專業化審判團隊,提升專業化審判能力,更好地服務保障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進一步完善涉外商事審判機制。探索符合條件的港澳臺居民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鼓勵外籍調解員和港澳臺調解員參與糾紛化解,發揮他們熟悉其當地法律、習俗、交易習慣等優勢,妥善化解糾紛。探索根據當事人申請作出簡易裁判文書的機制,穩妥推進簡化域外證據的公證認證要求,提升涉外司法效能,減輕涉外案件當事人訴累。

三是加強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建設。隨着北京“兩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實施,各類國際商事主體的糾紛解決需求將會隨之增長。北京法院要加強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建設。探索引入國內外知名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國際商事調解組織,學習借鑑國際一流糾紛解決規則和糾紛解決機構管理經驗,打造一流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支持境外知名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設立業務機構,就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民商事爭議開展仲裁業務。支持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落地運營。

四是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北京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集中,外企集中,國際貿易活動頻繁。北京法院要充分發揮北京國際法學術研究資源集中的優勢和涉外民商事案件類型豐富的特點,加強國際法理論和實務研究,推動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銜接,爲我國涉外法治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五是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爲政之要,莫先於用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在涉外法治建設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的地位和作用。北京法院要加強與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建立掛職學者、法律研修學者和法律實習生制度,積極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新路徑。要建立健全與北京“兩區”建設特別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司法人才培養、引進和交流機制,結合“兩區”建設需求,加大貿易、投資、金融、稅務、信息數據等領域高層次審判人才培養力度。

3、近年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和北京金融法院等專業化法院相繼成立,北京法院將如何結合《意見》落實,進一步加強專業化審判工作,服務保障“兩區”建設,併發揮在全國的示範引領作用。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安鳳德: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發佈的《意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兩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彰顯了人民法院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擔當作爲,對於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北京法院將認真學習,並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措施,深入貫徹落實。

近年來,北京法院在知識產權審判、互聯網審判、金融審判等領域圍繞審判機制創新、審判質效提升、專業人才培養等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爲全國首家知識產權專業法院,成立以來處理了一批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服務保障知產創新案件,培養了一支專家型人才隊伍。在金融審判方面,去年,北京法院上線全國首家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就在上週四3月18日正式成立了北京金融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至今,實現了全流程網上立案及審理,形成了“e版權訴源共治體系”、“一體化智能審判輔助解決方案”、“版權鏈”“金融鏈”等天平鏈應用場景擴展等經驗。涉外商事審判方面,建立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推動營商法治環境更加優化。這些爲落實好最高法院《意見》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將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加強專業化建設。

一是圍繞“兩區”建設科技創新司法需求,加強北京知識產權審判專業化。《意見》中提出要服務保障科技創新,推動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法院將加強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審判,推動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強度,探索制定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具體標準,加大對故意侵犯知識產權行爲的制裁力度;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創新,制定發佈知識產權民事證據規則指引,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質效。

二是圍繞“兩區”建設服務業開放司法需求,加強金融審判專業化。《意見》中提出要助力服務業開放,保障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北京法院將全力推進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北京金融法院,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集中管轄北京市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依法公正審理,規範金融創新,服務保障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

三是圍繞“兩區”建設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司法需求,加強數據權益司法保護。《意見》中提出要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北京法院將依法妥善審理涉及新交易、新模式、新業態的案件,加強數據權利、數字產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就開展跨境數據流動、打造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大數據交易等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調查研究,研判司法需求和可能形成的糾紛,明確裁判標準、健全審判機制,強化司法裁判的規則引領作用,爲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四是圍繞“兩區”建設營造國際一流法治營商環境,加強涉外商事審判專業化。《意見》提出加強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建設,營造國際一流法治營商環境。北京法院將進一步推進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轄,加強涉外商事審判人才培養,推動與政府機關、專業機構等人才交流。充分發揮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作用,打造國際商事糾紛解決高地,全面提升涉外商事審判專業化水平,爲北京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4、近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兩區”建設成果頻出、成效顯著。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爲北京“兩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對於加快推進“兩區”建設有哪些利好,北京“兩區”建設對於用好這些支持措施有什麼樣的考慮?

北京市“兩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劉梅英:正如您所說,“兩區”設立以來,北京市充分發揮“產業開放+園區開放”雙輪驅動之優,積極運用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北京自貿試驗區政策聯動之利,以制度創新爲主線,加快推進各項政策實施、促成重大項目落地,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目前,251項“兩區”任務清單實施率過半,形成了32項全國首創或首批突破性政策及項目。在政策方面,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創投企業股權轉讓所得稅優惠等財稅政策率先實施;在全國首創性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先後實現首單落地;開放公共數據總量及無條件開放公共數據集數量居全國前列;境外職業資格認可制度在多個行業實現突破,資金、數據、人才等要素流通更加暢通有序。在項目方面,落地全球頂尖的創新藥研發企業賽諾根亞太區總部,氣動元件行業領軍企業SMC把本土之外的第一個海外地區總部設在北京,全國首家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全國首家保險另類投資資管公司等一批標誌性外資項目紛紛在京落戶。

這一系列成效的取得都離不開法治環境的保障和不斷優化。特別是,北京“兩區”建設中在法治環境方面也已經取得了明顯進展。例如,大家最近都關注到的金融法院於3月18日正式掛牌,境外知名仲裁機構及爭議解決機構在京開展業務的路徑進一步明確,北京法院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成立,將爲中外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爲北京“兩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無疑又是一場“及時雨”,對於貫徹法治先行理念、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強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建設、構建與國際先進規則相銜接的制度創新和要素供給體系,營造國際一流法治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運用最高人民法院爲北京“兩區”量身定製的各項司法服務和保障措施,營造更優質的法治環境,加大政策制度創新和高質量項目落地力度,以重點領域全產業鏈開放和全環節改革爲突破口,着力打造開放水平更高、產業國際合作競爭力更強、區域開放佈局更均衡的首都開放體系,爲國家高水平開放探索更多有益經驗,爲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