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觀展

瓷器標本如同閃耀星辰,填補了瓷器史的夜空,反映了瓷器的諸多時代特徵。明代瓷器發展與明代的經濟發展、對外交流和社會制度密切相關。此次展出的137件套文物,從標本研究的角度,深度展現了明代瓷器的發展,以時間爲序列,呈現宣德五彩、成化鬥彩等具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的標本。以瓷鑑史,從這些吉光片羽中,找尋明代瓷器的閃耀之處。

明 永樂

·明 永樂·甜白釉刻劃龍鳳紋玉壺春瓶

(龍紋)口徑9.5cm高31.8cm足徑8.2cm

(鳳紋)口徑9.5cm高31.4cm足徑8.2cm

此甜白釉玉壺春對瓶,瓶撤口,細頸,鼓腹,高圈足微撇。兩個玉壺春瓶腹部分別刻劃雲龍紋和雲鳳紋近足處刻劃仰蓮瓣紋。

此瓶造型修長,線條優美流暢,胎質純淨細膩。通體施白釉,釉質酥潤細白,是永樂甜白釉的典型特徵。兩件玉壺春瓶形制胎釉基本一致,分別刻劃龍鳳紋,雖爲後配,卻極爲難得,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明 永樂·青花花卉錦紋雙耳扁瓶

高27cm足徑7.4cm

此青花雙耳扁瓶殘件,其完整器造型仿自阿拉伯銅器,紋飾的題材與佈局都具有西亞風格。此瓶爲蒜頭口,束頸,圓形扁腹,撇足。口肩處連以對稱的綬帶耳,腹兩側正中各凸飾一乳釘紋,玉壁底,無款識。通體以青花裝飾,主體紋飾密集。此殘件僅見腹部和底足。錦紋以六角星開光向四周伸展構成六邊形錦式開光,開光內繪折枝花、纏枝花、朵花、團花、江崖海水等紋飾,足牆飾下垂如意紋和朵梅紋。

·明 永樂·龍泉纏枝蓮紋壯罐

高30cm口徑15cm足徑10cm

此壯罐脣口,帶頂珠蓋,罐身直頸,窄肩,直腹,圈足。此類器型因上下粗壯,故稱“壯罐”。此壯罐通體裝飾模印纏枝花卉、卷草紋等紋飾。壯罐通體施青釉,胎體厚重,露胎處有嚴重的火石紅,釉質光潔瑩亮,其造型渾厚,紋飾密集飽滿符合明初龍泉窯青瓷的典型特徵。

明 宣德

·明 宣德·青花山水人物紋

高6.4cm口徑19.5cm足徑7.8cm

此青花碗殘件敞口,深弧壁,圈足,殘損邊緣有鋸釘痕。內壁光素無紋飾;外壁留存部分以青花繪通景樓閣雲山圖,近景庭園樓閣,遠處仙山雲氣縹緲,外足牆繪卷草紋。底部青花雙圈欄內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

明宣徳青花多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此種高鐵低錳顏料在燒成過程中青料易暈散,故所繪紋飾不夠清晰。此碗青色淡雅,紋飾比較清晰,實爲難得。雲氣紋的勾畫方式,對後世瓷器紋飾畫法亦有一定影響。

此件器物造型敦厚端莊,釉面青亮,紋飾精美,筆法瀟灑,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宣徳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社會相對穩定繁榮,這種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堪稱當時太平享樂生活的真實寫照。

·明 宣德·青花雲龍紋蛐蛐罐

高9.3cm口徑13cm足徑12.2cm

宣德皇帝喜歡鬥蟋蟀,《萬曆野獲篇》卷二十四載:“我朝宣宗最嫺此戲,曾密詔蘇州知府進千個。”蛐蛐罐便成了宮廷之需,在宣德朝燒製了大量精美的蟋蟀罐。此類蟋蟀罐,罐口底徑相菪,直口,深弧腹,玉壁形底,有蓋。外壁以青花裝飾,釉面瑩潤。青花髮色深沉略有暈散現象,是蘇料的典型髮色。此罐蓋已缺失。外壁繪行走姿態的龍紋,龍作回首狀,空白處裝飾雲紋及火焰紋,外底署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炷香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 宣德·青花瓜瓞綿綿蛐蛐罐

高9.3cm口徑13cm足徑12cm

青花瓜果紋罐,外壁繪藤蔓纏結的瓜果紋,構圖清新疏密得當,用筆流暢,葉脈及瓜果勾畫細緻,蓋頂青花雙圈內繪團狀瓜果紋。足底“一炷香”款“大明宣德年制”,蓋內橫排書“大明宣德年制”。

明 宣德 仿汝釉小盤

高4cm 口徑14.8cm 足徑9.9cm

明 宣德 鳳穿花紋小盤

高3.5cm 口徑15cm 足徑9cm

明 宣德 青花松竹梅紋大碗

高11cm口徑27cm足徑12.5cm

明 宣德 海水龍紋碗

下期小編將繼續展示宣德年間的瓷器。器物造型渾厚、紋飾繁密、畫風古樸,濃麗明豔青花瓷或純淨雅緻顏色釉瓷,均堪稱難得一見的珍品。

吉光片羽——明代瓷器標本展

展覽時間:2021年2月12日開展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門外大街141號 北京民俗博物館 東跨院展廳

主辦單位:北京民俗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