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 微信公衆號“愛投資的小熊貓02”。

聯易融科技-W(09959)這篇說說基本面給大家再次做參考下吧,後面大家打不打,打多少還是大家自己決策的。

聯易融基本面分析如下:

①供應鏈金融不存在沒需求的問題,是爲了解決行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應運而生的,行業前景好增速高;②國家鼓勵支持;③競爭格局較好,頭部企業已經確立(但還要進一步分勝負);④騰訊系的光環,是騰訊(00700)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重要棋子,跟螞蟻、京東數科競爭;⑤業務擴張、財務數據都比較好。潛在風險是自己有部分助貸業務(自己上場,但佔比低),總體瑕不掩瑜。

一、公司介紹:(成立僅5年,騰訊圈子重要成員,金融科技獨角獸)

【我們是一家中國領先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的雲原生解決方案可優化供應鏈交易的支付週期,實現供應鏈金融全工作流程的數字化。我們爲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客戶提供高效可靠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並提升整個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中的透明度和連通性。根據灼識諮詢數據,在2020年前9個月,我們處理的供應鏈金融交易金額達人民幣1,223億元,在中國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爲20.5%。】

二、生意模式

首先先解釋一下供應鏈金融,這個東西挺複雜的,用我的理解儘量通俗解釋一下,希望沒翻車。

打開門做生意,就有幾樣東西,①一個是庫存,大多數生意都不可能等生意來了再生產交貨,所以需要備貨,還沒客戶還沒收到錢就要先生產(這裏就要自己先解決組織備貨需要的資金問題);②有了訂單,客戶可能只給你少量的訂金(會計科目裏的“預收款項”),這又得自己解決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問題;③交了貨之後可能也不會馬上收到全部貨款,還有部分要幾個月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收到,形成會計科目裏的“應收賬款”。這幾個過程中,通常靠自己現有資金是有缺口的,需要借錢週轉(融資)。

企業傳統融資的痛點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險、融資亂(以銀行爲中心,向銀行借錢可不是容易的事,效率低要求高是常識);對銀行來說,它也沒辦法,有些企業不是國家逼着借它還不想借了(缺乏可靠的抵押物可靠的財務數據,錢少事多風險大,也因爲風險大所以風險溢價也高融資貴是正常的),這裏的問題主要是信息、數據不透明不可靠、企業信用資質或可靠抵押物不足造成的。

供應鏈金融就是爲了解決、緩解上述痛點問題的(參考下面幾個圖),這個轉變背後本質是融資的過程由單一銀行主導改爲核心企業利用其本身“強信用”“強數據”(即熟悉產業鏈以及供應鏈企業真實供需、財務情況)”的優勢爲其供應鏈企業“增信背書”。

這這個產業鏈中,以聯易融爲代表的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就是要幫助企業及銀行等金融機構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有上述業務衍生出聯易融的盈利模式:(靠收服務費或佣金,按交易額百分比,這點類似電商企業按GMV收佣金 模式成熟了投入是有限的,對新的客戶或行業複製一下+小改就行,擴張業務不需要增加很大的投入,產出卻可以很大很大 這是很好的生意模式)

三、行業前景(不存在有沒需求問題 更多在於供給服務是否優質)

上面着重介紹了產業的痛點,誰能解決好這個痛點問題肯定是不存在需求問題,是有沒這麼好的優質供給優質服務的問題。供應鏈金融科技又分成大公司自己投入解決以及交給第三方公司(比如聯易融),第三方按支出計算,從預期從19年的100億增長到24年的693億,複合增速47.3%。蛋糕是比較大的,增速也很快,就看誰能喫到。

第三方的優勢是相對獨立,更專業,比自己搭建成本更低,缺點就是經營祕密被泄露被不當利用的風險,對於缺錢缺人缺技術或者嫌麻煩的企業給第三方還是大勢所趨【根據灼識諮詢估計,自主研發具有AI和大數據技術能力的供應鏈金融系統通常需要人民幣30百萬元至人民幣40百萬元的前期成本,以及每年人民幣5百萬元至人民幣15百萬元的維護升級費用,而我們通常不收取或僅收取有限的前置實施費,一般在人民幣5百萬元以內。】

四、競爭格局與公司地位

(行業相對集中,頭部公司基本確立,聯易融、螞蟻以及京東數科,聯易融可以說是騰訊系,也就是背後其實是騰訊、阿里、京東的廝殺,聯易融跟螞蟻金服咬的比較緊,差距微乎其微,論體量論研發實力影響力等螞蟻都要略勝一籌的,所以聯易融暫時取得領先,但也不是高枕無憂)

五、業務與財務情況

業務發展迅速,這個可以參考①下面的客戶數增長率(包括核心客戶)(20年核心企業客戶數量將近翻倍)、客戶留存率(99%)還是總的交易額增速(182%、92%);

②收入快速增長(83%、52%),對五大客戶的依賴度卻在降低,說明開拓了更多的核心客戶,過於依賴單一客戶的風險在降低【於2018年及2019年及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及收益分別佔我們同期總收入及收益的69.0%、47.6%及37.9%】

③除了收入快速增長,毛利率也通用快速拔高,從50.6%提到58.7%,經調整利潤率也從-3.7%提到16%,也就是20年非但沒有受疫情因素影響下滑反而是大發展的一年,這跟百融對比一下是不是感受更明顯?

【自2016年成立以來,我們已服務290多家核心企業,其中包括25%以上的中國百強企業,並與超過180家金融機構合作,以及93,000餘家中小企業和近100家專業機構和數據提供商。截至2020年9月30日,我們在中國已累積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處理近人民幣2,500億元的供應鏈金融交易】

【我們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處理的總交易額從2018年的人民幣29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人民幣826億元,實現了182%的快速增長,繼而又增長到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1,223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92%。我們的總收入及收益也從2018年的人民幣3.8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人民幣7.00億元,增速達83%,並在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實現52%的同比增長,達到人民幣8.08億元。得益於我們的高經營槓桿,在我們不斷擴大業務規模的過程中同時能夠提高利潤率和盈利能力。我們的經調整淨利潤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達到人民幣1.3億元,而2019年同期爲人民幣3,700萬元】

六、股東結構:騰訊佔19%,妥妥的大股東(但是同股不同權),新加坡GIC也有9%,如上面提到的,聯易融就是騰訊系,背後是騰訊給了很多的產業資源與協助。

七、估值

目前市場上saas的估值除明源雲外大致回落都20倍PS,明源雲對應今年利潤還有26倍PS,聯易融按今年15億,對應估值24倍PS。目前發四百多也不算太貴,但也不便宜就是了。

小結:

①供應鏈金融不存在沒需求的問題,是爲了解決行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應運而生的,行業前景好增速高;②國家鼓勵支持;③競爭格局較好,頭部企業已經確立(但還要進一步分勝負);④騰訊系的光環,是騰訊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重要棋子,跟螞蟻、京東數科競爭;⑤業務擴張、財務數據都比較好。潛在風險是自己有部分助貸業務(自己上場,但佔比低),總體瑕不掩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