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字伯安,名守仁,生於公元1472年,因曾築室於故鄉紹興會稽山陽明洞,故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是中國歷史上極爲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聖人”。

王陽明是我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之一,他一生都隱居在雲夢山鬼谷,所以他被稱爲王陽明先生。王陽明一生都在學習通天徹地的大智慧,教給學生也是大名鼎鼎的人才。

王陽明勸世良言: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大多有這二個表現,千萬別小看

王陽明勸世良言: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大多有這二個表現:失去易怒的脾氣

如果一個人總是對別人很好,對別人沒有脾氣,他不一定就能成功。即使是他,也可能因爲過於誠實和善良,而被人欺侮,使自己總是喫虧。但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善於控制自己情緒,不輕易發脾氣的。正如南懷瑾大師所說:“一個人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更控制不了別人的情緒,這樣的人是不會成功的。”

生活中,最可怕的敵人,並非是強敵。正因如此,對手的強大,迫使我們不斷變得強大。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因爲害怕困難,我們自己都不願意努力工作,結果一事無成。人總是容易衝動,不仔細思考,最終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我們的脾氣就是這樣,給我們帶來了危險。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張飛是三國時代的猛將,但他其實粗中有細,也有懂得用計謀取勝的時候。張飛奉命進攻張頜,張頜守住險要關拒不出兵,於是每天都是張飛在軍中喝酒,然後到陣前辱罵張頜一頓。爲刺激張頜,還讓士兵在陣前表演相撲,供自己玩樂,以表現他對張頜的輕視。受到奇恥大辱,張頜率軍出關,攻打張飛的營寨。

不料張飛早已讓士兵四面伏擊,設了一個空營等待張頜,最後張頜大敗而逃。原本危機四伏,讓張飛無計可施的張頜,卻被自己的脾氣所敗壞,被張飛輕易激怒,成了敗軍之將。曾幾何時,曾國藩曾說過:“不怕對手有能力,就怕對手沒脾氣。”一個有脾氣的人,容易做事衝動,給自己找麻煩。因此說,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要想成功,首先要失去脾氣,不做氣憤的鬥爭,好運氣就會接踵而至。

王陽明勸世良言: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大多有這二個表現:不在說話時逞強

人生中,我們常常欽佩說大話的人。這類人很會吹噓自己的優點,展示自己的優點,給自己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顯得自己很有實力,所以很容易成爲羣衆的焦點。

常言道:“錦上添花,千里迢迢。”當一個人越是大有作爲時,身邊就永遠不會缺少朋友。還有許多人會對他逢迎拍馬,希望從他身上沾點光,以佔些便宜。

正是因爲人們的這種心理,很多人會在人際交往中,不顧一切地給自己貼金。另外,我們發現一個人常常沉默寡言,似乎沒什麼過人的地方,就會覺得這個人沒什麼本事,所以很容易看不起他。

事實上,這是很多人會犯的一個錯誤,是一種識人的誤區。常言道:“扮豬喫虎。”許多非常聰明的人,他們往往表現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人羣中刻意低調,讓人們忽略他們。好處是大家都會對他們放鬆警惕,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最後厚積薄發,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因此,遇上不好說話的人,他們也許是有意示弱,不要小看。

當然,以上只是我對王陽明心學的一種粗淺認識!

學好王陽明,人生就會少走一段彎路

在授勳宴會上,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講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拿出腰牌,示意衆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之所以能被稱爲聖人,就是因爲他有一顆影響世界的心!

一旦他的思想出現,就會產生巨大的反響。

王陽明是我最喜歡的人,因爲他可以教我心性修爲,可以讓我在迷茫的時候找到出路,可以讓我學到很多人生智慧,還不至於一輩子一無所有!

王陽明的心學,自他誕生以來,影響了千百年來的文人墨客,包括張居正、曾國藩、康有爲等,都是他的“弟子”,他們完善和發展了王陽明的心學。

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少見的一部“立德樹人,功成名就”的重要著作,它包含着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其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內容,記載了許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民間趣聞中,也可以學到爲人處世的智慧。

心中浮躁時,當遇到困境時,無論何時,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會更上一層樓!

王陽明詩中說:“人皆有定盤針,萬化之根在心。又笑從前顛倒見,枝葉在外尋.”現代的人們,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隔絕,是時候尋找自己的定盤針了。

從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王陽明在官場披荊斬棘,在戰場上英勇善戰,更可以看出他一生中最高超的智慧!

本人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暇時閱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和文化的人來說,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章太炎,以及西鄉隆盛、稻盛和夫等無數中外名人,都被王陽明的思想所折服。“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

生命早些讀王陽明,也就少了一段彎路!

兩書合爲九十九元,《傳習錄》《知行合一》,只是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同的感悟。並且能夠代代相傳,收集或送人朋友,都是很珍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