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來了就自己找書,費上一刻鐘功夫,能淘到鐘意的就高高興興帶兩本走,沒有的話也沒辦法咯。”老闆娘隨和的說。

在南山橫龍崗村(南光村)牌坊旁邊,藏匿着這樣一家舊書店,外表其貌不揚,內裏密密麻麻堆積到頂的各種二手書籍讓這個不足二十平米的空間看起來逼仄難耐。

這就是本期檸檬茶要給大家介紹的二手舊書店——淘書樂

圖片
我們到店的時間大概在下午3點左右,小小的店面裏只有老闆娘一個人在顧,乍眼看還有一位帶着口罩蹲在窄小的過道上淘書的中年女客人。

隱隱約約飄着古早的老歌,忽遠忽近的淺唱低吟和店裏老舊的裝潢相得益彰,讓人錯覺以爲回到有點遙遠的上世紀。

一起前往的魚蛋正好是該店多年的老顧客,和老闆娘簡單講明我們的來意後,就開始了一次不算採訪的輕鬆聊天。


疫情之下 艱難度日


圖片

(正在填寫當日網店訂單地址的店主謝林濤)

出於關心與擔憂,我們不禁唐突的問出了疫情期間店鋪營業額這個很私人的問題。

老闆娘笑了笑,表示最近幾個月已經被問過好幾次了。相比疫情發生前,實體店的生意確實一落千丈,現在每天平均客流量最多20個左右,基本只有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同時經營的孔夫子二手書網店倒沒有太大影響,但網店的生意向來也只是輔助,經營書店的開支大頭還是來自實體店的營收。現在整個淘書樂基本是入不敷出的狀況。

店鋪的房租水電,旁邊城中村就近租來住宿併兼當藏書倉庫使用的房子,加起來一個月都要一萬多嘞。不管開不開門營業,每天平均下來四五百的支出固定要給的。”店主謝林濤回答。

他坐在電腦前,個子不大。邊在信封上填寫網店今天要寄出的訂單地址邊回與我們閒聊。雖然話語中無不顯露出經營書店的困窘狀況,但語氣卻淡定從容。

“如果疫情長期下去,能撐得住嗎?”聽到這裏我們有點沉重的發問。

能,省一點囖,嘻嘻嘻,我們自己也還有一點存款,可以補貼下,我老公喜歡看書,這是他的愛好。”老闆娘幾乎立刻表態。


有所熱愛,即是幸福


圖片

(淘書樂店內實拍)


店主謝林濤是湖南邵陽洞口人,父親早年是當地地主家的養子,當過一段時間的教書先生,這是謝家與文墨書香最早的淵源。

後來新中國成立,父親因出身成份問題在著名的批鬥運動中被迫丟了養家餬口的飯碗,這導致謝林濤的童年及青春期都過得十分貧困,因此書成爲了他生命中的奢侈品。雖然物質條件異常艱辛,但絲毫不影響他對書的癡迷。

讀初中的時候謝林濤最想得到的禮物是《故事會》,高中時期迷上泰戈爾的詩集,中專畢業後省喫儉用的從微薄的工資裏“擠”出買書錢。
 
九十年代正好遇上企業大改革,謝林濤無法倖免也成爲了下崗大軍中的一員。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二手書籍這個市場,爲了生活,他南下到珠海擺地攤,幾經轉折又到了深圳蛇口繼續擺舊書攤。

謝林濤說,事隔這麼多年,擺攤的日子確實很難忘,被保安趕完被城管趕,還要被迫交很多錢。但無疑這是夢想最初的樣子。
 
後來因爲城管實在追得緊,他萌生了開實體店的想法。因爲有些夢想確實很難,但開始了就不言放棄。

圖片
(淘書樂藏書一角)

其實淘書樂的第一家店還不在現在的南光村,而是深大桂廟新村校區的華城百貨內。02年開的業,爲了迎合大學的需求,主要靠出售二手教材教輔和文學書籍存活,後來因爲實體書店行業市場低迷,店鋪租金翻倍瘋漲的緣故,於18年遺憾結業。

不知道18年以前的深大學子對只有一個樓梯間位置的它是否有印象呢?
 
而2005年的時候,深圳開始對書店開放了一些利好政策,謝林濤的第二家店,也就是如今的淘書樂就此誕生了。

這家店的藏書十分豐富,密密麻麻的書架看起來雜亂無章,但其實都分門別類了各種書籍,除了常見的二手文學典籍,還有很多珍貴的外文原裝藏書,即使店對面就是向南小學,但利潤較高的學生專用教材教輔類書籍卻沒有佔太多。對謝林濤來說,書店的情懷比金錢更重要。

拋開養家餬口的壓力,謝林濤堅持把這個二手書店當作了他的追夢聖地。

圖片

(謝林濤出版的閃小說《回家》)

除了書店日常的運營打理,閒暇時的謝林濤基本都在進行文學創作,這麼多年來也在紙媒發表過不少作品。

很特別的是,他非常鐘意閃小說,一種微型小說文體,前兩年還出版了自己創作的閃小說《回家》。

交談間我們在淘書樂的一個小角落裏發現了它,雖然擺放隨意,但真真切切存在。就如這家承載他夢想的舊書店,雖然不爲人知,卻熠熠生輝。

不熄滅的城市文化燈火


約摸兩個鐘的聊天裏,店裏僅僅只有四位客人光顧,最終成交了一筆14元的訂單交易。謝林濤告訴我們,賣出一本舊書,刨除各種成本,利潤少之又少。

賺的雖然不多,但如果客人能買到想要的書,也是我們想要的,開這個書店,就是想造福大家。”老闆娘有點靦腆的說。

店主謝林濤表示紙質書籍會給閱讀帶來踏實的享受,屬於書本的墨香只有紙質書籍才能帶來,而這正是舊書店最珍貴的地方,他相信仍然有很多人與他有同樣的想法

確實,在這個電子化普及的年代,某些角度紙質書籍似乎變得昂貴又沒必要,而二手書相對更經濟適用。

圖片
(來店淘書的客人)
對於店鋪是否要轉型爲更好的商業模式,謝林濤搖搖頭。他認爲目前的生活已經很好了,有事可做,家人常伴,已經是他認知里人生幸福的境界。
 
值得說的是,談到最讓令人深刻的客人這個問題,謝老闆憨厚的笑了笑。“其實店裏很多都是老客戶啦,忘了不知道哪一年,大晚上的樣子,有個老客戶拉着行李風塵僕僕的回深,路過我的書店,激動的對我說你們還在這裏啊,真好!就是一種很親切的感覺。

的確,在深圳這個城市,多變好像成爲了理所當然的事。淘書樂營業的15年間,周遭的店鋪大多數都換過不止三個老闆了,只有這家樸素的小店宛如青松般巍然不倒。

就算屢被唾棄是座文化沙漠,但途經的旅人遇到這樣不熄滅的城市燈火,也還是會無盡感動吧。
圖片
(謝林濤夫婦)

不管怎樣,會一直開下去。”謝林濤夫婦肯定的說。雖然深圳的舊書店越來越少,但哪怕只有一分開下去的可能,他們都表示不會輕易放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