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合成生物龍頭企業技術突破 華恒生物瞄準“碳中和”持續發力

中國網財經4月1日訊(記者胡靖聆 見習記者單盛羣)3月31日,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恒生物”)啓動A股市場招股,生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科創板再添一員。

歷經多年技術研發,華恒生物實現了對厭氧發酵法規模化生產L-丙氨酸的技術突破。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表示,生物製造的L-丙氨酸是典型的“碳中和”產品。因其順應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環境效益顯著。由此,華恒生物與世界優質化工、製藥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共贏的合作關係。

合成生物技術前景大好 順應碳中和趨勢公司成長可期

招股書顯示,華恒生物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術爲核心,專業從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於日化、醫藥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劑、飼料等衆多領域。

在合成生物技術的推動下,華恒生物的丙氨酸系列產品(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D-泛酸鈣和α-熊果苷等成爲全球工業生物技術的優質產業化成果。

尤其是公司對厭氧發酵法規模化生產L-丙氨酸的技術突破,使得L-丙氨酸產品成本降低約50%,同時生產工藝穩定,技術成熟,發酵過程無二氧化碳排放,與酶法工藝相比,發酵法工藝下每生產1噸L-丙氨酸可減少0.5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順應了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環境效益顯著。

而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發表的一篇名爲《生物製造“碳中和”化學品助力化工行業低碳轉型 實現“雙碳”目標下產業高速增長》的文章中指出,“生物製造的L-丙氨酸就是典型的“碳中和”化學品。”

華恒生物的技術優勢,爲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的報告期內,華恒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83億元、4.21億元、4.91億元和2.58億元,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5788.62萬元、8756.49萬元、1.18億元和5941.49萬元,業績穩健增長。

強研發高技術 搭建技術平臺緊握關鍵技術

作爲擬登陸科創板的公司,華恒生物的研發實力及水平備受關注。招股書顯示,公司始終保持對研發的高效投入,在新技術自主研發、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投入較多資源。報告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1984.26萬元、2172.54萬元、2995.40萬元、1784.10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19%、5.16%、6.10%、6.90%,呈逐年上升趨勢。

同時,華恒生物高度重視自主知識產權積累。截至2021年3月公司共擁有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依託先進技術平臺,還成功承擔科技部“863”計劃、國家發改委專項在內的多項科技攻關項目,核心技術和產品還獲得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獎項。

作爲一家平臺型技術企業,華恒生物還搭建了發酵代謝工程、酶工程兩大技術平臺,擁有發酵技術、提取技術、工程技術等5大子系統,掌握關建技術15項。

華恒生物專注於丙氨酸細分市場多年,突破厭氧發酵技術瓶頸,是國際上首個實現微生物厭氧發酵規模化生產L-丙氨酸產品的企業。目前其厭氧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的關鍵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由此也奠定了在丙氨酸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同時,公司核心技術成果有利於提升其市場競爭力,併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爲34.67%、39.71%、45.97%和45.92%,總體保持上升態勢,略高於行業均值。

國內外客戶優質穩定 保持競爭先發優勢

華恒生物憑藉其行業領先的發酵法生產技術和過硬的產品質量,產品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衆多客戶的認可。在日化、醫藥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劑、飼料等衆多下游市場積累了諸多優質客戶資源。

在境外市場,華恒生物與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巴斯夫、味之素、伊藤忠、德之馨等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在境內與諾力昂、天新藥業、華中藥業、華海藥業等多家優質化工、製藥企業建立了長期業務往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華恒生物前五大客戶穩定。巴斯夫和江西天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始終是公司前兩大客戶,諾力昂化學品(寧波)有限公司和紹興衆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也始終處於前五大客戶之列。

招股書顯示,未來華恒生物將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客戶服務能力,鞏固和提高現有產品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開發和應用領域的開拓,豐富產品類型,增強持續盈利能力,推動公司業務的橫向擴展。並且在原有技術領先的既有優勢基礎之上,進一步實現成爲“以科技創新爲驅動力,以先進的製造能力爲根本”的現代生物製造企業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