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保業績會實錄:“明星陣容”新董事會帶來什麼新氣象?前友邦高管蔡強爲何轉身執掌壽險?

記者:苗藝偉

新一屆董事會大佬雲集、挖角友邦高管執掌太保壽險、健康險要大幹快上、車險改革影響幾何……在4月1日召開的中國太保2020年度業績發佈會上,新一屆管理層就投資者關注的問題交出一份“三十而立”的新答卷。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太保集團總資產1.77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15.9%;集團客戶數1.47億,較上年末增長891萬;中國太保實現營業收入共4221.82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3620.64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歸母淨利潤245.84億元,同比減少11.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增長7.2%;

“明星陣容”新董事會帶來新氣象

去年8月,中國太保新一屆董事會換屆也正式落地,引發外界側目。第九屆董事會新成員擁有“大佬陣容”,包括瑞再首席財務官杜尚瑞、高瓴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在投行界享有“併購女王”美譽的劉曉丹等。

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過去的一年,太保不僅通過發行GDR實現了公司治理的現代化,而且第九屆董事會的成員已經全部到齊,新股東的加入爲公司帶來更多先進理念和前瞻視野,推動公司決策提升。

他表示,首先,在體制機制方面,太保旗下的安信農險正式更名爲“太平洋安信農險”,推進在全國戰略佈局,旗下太保安聯健康險正式更名爲“太平洋健康險”,完成股權轉讓,成爲太保獨資健康險公司。

此外,太保還積極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入了多位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運營以及數據安全領域的人才加盟太保,以及引入原友邦保險高管蔡強擔任太保壽險總經理。

“這些都是我們希望通過鉚定長期主義,來形成人才集聚,實現長效業績和長期能力的良性循環。”孔慶偉表示。

此外,在新董事會推動下,太保正積極佈局康養產業。目前,太保已經拿到了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牌照,成都太保家園將在今年四季度正式開門迎客,公司也和頭部PE機構成立了太保紅杉基金,正在構建形成閉環,協同保險主業,共同發展。

除此之外,孔慶偉表示,太保對綠色發展的思考也在進一步加深,新一屆董事會在思考如何構築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他表示,ESG發展理念與中國太保所處的保險行業以及天然的風險保障特性一脈相承,太保建立了專門的辦公室,確保ESG管理的有效性,做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公民。

“今年是太保成立30週年。青春是沒有休止符的。我們始終堅信正在做的事情一定會給中國太保帶來新的理念、新的氛圍和新的基因。我們將會非常關注國家的鄉村振興、低碳經濟、養老事業、健康管理,這些終將催生出更多新的、長期的發展活力。”孔慶偉表示。

擬任太保壽險CEO蔡強首亮相

在當日的發佈會中,蔡強首次以“太保壽險擬任CEO”一職公開亮相太保業績發佈會。

公開資料顯示,蔡強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1991年於美國開始在金融保險領域的職業生涯。2003年,返回亞洲並出任安盛香港首席代理總監。 2007年,獲委任爲安盛香港首席執行官。2009年,蔡強加入友邦保險,任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友邦保險在中國市場的壽險業務,他也是友邦中國第一位內地籍總裁。2017年6月,蔡強獲委任爲區域首席執行官,負責友邦保險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越南、中國臺灣及緬甸的業務。蔡強在友邦保險工作11年期間推動友邦中國營銷員體系改革和區域壽險價值業務快速發展,尤其在友邦中國業務的開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爲何從友邦轉向太保,蔡強在發佈會上表示,“三個信心”是其決定加入的原因。

第一是對國家的信心。“我看到中國基層發展潛力巨大,讓我對國家經濟未來的發展非常有期待,尤其是對國家國企改革的戰略方向,混合所有制的這種戰略的體驗方針,有非常大的信心。”

第二是對保險行業的信心。雖然最近幾年行業面臨轉型挑戰,但是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保險將配合中國經濟的下一波的起飛,仍然有非常大的上升潛力。

第三是對太保的信心。他表示,近年來,太保公司的治理更加國際化、現代化,以國家資本爲主的混合所有制,配合了海外民企的資本,讓公司定位有非常大的優勢。

他表示,太保在戰略佈局中的保險、大健康、康養,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支柱,太保在這三方面佈局非常完善;同時,管理層長期主義、專注保險價值的經營理念與他非常契合。

“其實我是帶着一張白紙,先要望聞問切,先了解太保的情況,答案不是在我,答案是在市場,答案是在前線,答案是在基層。”

產險全面從產品經營轉向客戶經營

2020年9月起,車險綜合改革如火如荼進行。數據顯示,近三個月以來,中國車險行業保費平均下降25%,成爲行業面臨的重磅挑戰。

中國太保2020年財報顯示,雖然太保產險的車險保費收入同比上漲2.6%,但車險綜合改革依舊將會對車險產生較大影響。

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表示,去年9月19日到年底,在費用率和賠付率對沖後,車險綜改對綜合成本率的整體影響在1個百分點左右,到今年爲止影響在3個百分點左右,去年在疫情下,車險賠付減少和綜改時間較短的情況下,綜合成本率還是比較穩健的,但今年影響會比較大。

面對車險綜合改革影響,顧越表示,“首先,太保產險將在客戶經營方面從產品經營全面向客戶經營的轉型,深度挖掘客戶端保險需求;其次,在數字平臺上,通過搭建數字化的經營平臺,洞見客戶需求,實現精準的營銷;第三,抓好集約化營運的2.0項目,更加從線下的集約轉向線上的集約;第四,保險其實最終的核心的價值還是要體現在服務,重構客戶維度下的服務體系,包括在服務資源的配置,客戶服務的體驗。”

此外,對於產險的非車業務虧損,顧越也表示,非車險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經營性的虧損,比如,車險的擠出效應讓非車市場競爭加劇,第二,個別險種受到疫情的滯後影響,以及信用風險加劇以後,出險率明顯提高。第三,太保產險還有一些個別險種在競爭當中費用的精細化管理不到位。另外非洲豬瘟滯後影響也影響到農險的養殖險。

對於非經營性的因素虧損,主要是太保財險加大在政策類業務的拓展力度,比如,健康險、農業保險、責任險中,相當部分的業務屬於政策的,這些政策性的業務的保費支付是分期支付的方式,受現行會計政策影響,這部分業務對當期的損益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大健康欲成太保新增長極

疫情喚起大衆對於健康保障的需求,讓健康險成爲保險行業發展最快的險種之一。

2021年,銀保監會批准馬欣擔任太平洋健康險的新一屆董事長,成爲太保大健康的新“掌門人”,在業績發佈會上,中國太保副總裁馬欣表示,在大健康板塊,“一是發展快,二是必須幹,三是紮實做。”

馬欣表示,第一, 從太保集團整體的情況看,健康險對壽險的剩餘邊際餘額的累積形成了有效支撐,健康險已成爲增量業務中的第一大來源,爲集團積累了大量客戶。第二,大健康業務的社會價值非常突出,對公司發展也意義重大。健康險非常需要優質的服務,當前太保正在做的事情,是在醫療健康領域形成一個優質的服務供給能力,打造閉環生態,這是面向未來的競爭優勢。

第三,近這半年以來,太保已經在一些領域有所實踐。太保與瑞金醫院的聯手成立了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將以家庭醫生爲入口,運用數字化的技術,讓優質的醫療服務更加可及。此外,太保也正在謀劃實體醫院的佈局,從供給小需求大的康復醫院着手,既跟養老社區相結合,又能和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

馬欣表示,“我們堅信自建服務纔是服務品質的保障,優質的服務供給,一定是基於太保特色的標準體系,太保的健康險公司已經完成了股權變更並正式的更名,未來我們也將對它重塑它的發展基因,承擔起健康險產品創新和探索線上流量轉換生產方式的使命,致力成爲一家科技型醫療健康險公司。”

他還透露,前不久,太保和紅杉資本共同發起設立了健康產業基金,共同推進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數字醫療,大健康產業鏈的長期佈局,目前已經快速佈局了多個項目。

馬欣表示,在大健康領域,會用市場化的機制去破局、去推動,形成太保未來的新增長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