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輝煌歷史可以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也算是輝煌過的國家,但是進入近現代之後,羅馬尼亞已經逐漸淡出一線國家行列,在列強橫行的歐洲已經排不上號了。羅馬尼亞加入二戰,雖然實力不足,但是大有舉全國之兵出戰的氣魄,德軍對這個氣勢夠強實力不足的小弟也頗爲關照,贈送了不少繳獲的東西,其中就包括不少的法國裝備。

羅馬尼亞軍隊 

撿破爛跟上時代

羅馬尼亞雖然有石油等工業,但是整體上還是不足以支撐世界大戰的。在二戰爆發前,羅馬尼亞向法軍簽訂合同,雙方在羅馬尼亞境內共同生產兩百輛R-35輕型坦克,用於本土的防衛。

對於和平時期來說這原本是一個稀鬆平常的事,缺乏技術的國家向大國尋求技術支援,獲取基本的國防力量。不過1939年二戰爆發,讓這件原本稀鬆平常的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R-35輕型坦克

首先爆發的波蘭戰役,以德軍壓倒性的勝利結束,原本的坦克計劃被耽擱,法方改爲直接交付41輛成品。不過羅馬尼亞得到的好處還不止於此,他還接受了波蘭的黃金儲備、幾萬難民和戰俘,當然還包括波蘭軍隊的幾十輛R-35,可以說小小的發了一筆橫財。

在法蘭西戰役中,法軍的表現並不太好,大量的法軍裝備被德軍繳獲,考慮到隨後加入陣營的羅馬尼亞軍實力不足,將大量的超輕型履帶車、25毫米反坦克炮等裝備送給羅馬尼亞軍;巴巴羅薩計劃實施的時候,羅馬尼亞同樣跟隨大勢撈了不少的好處。

 羅馬尼亞軍隊宣誓

可以說原本國力不行的羅馬尼亞軍通過前期的各種撈便宜,成功構建了基本的軍事力量,這對歐洲東線戰場的戰事有不小的幫助。

動手改裝

雖然獲取了不少的裝備,但是這些裝備在二戰初期還能發揮一點作用,不久後就開始落後,尤其是裝甲部隊,在東線戰場上連德軍都打得焦頭爛額,更不要提羅馬尼亞軍隊了。

 在冰天雪地裏作戰的羅馬尼亞軍

1942年羅馬尼亞軍隊提出了一個改進R-35坦克的方案,因爲本國工業實力有限,具體改進同樣是用萬國造零部件來完成。

首先坦克的底盤基本不變,原本的鑄造炮塔改爲繳獲自蘇軍T-26輕型坦克的炮塔,火炮則改爲本國產的1936年式47毫米反坦克炮,相比原來的短管37毫米炮威力有所提升,輔助機槍也改爲捷克造的ZB-53型機槍;可以說整個新式坦克除了那門炮是自己的,其他全不是羅馬尼亞國產。

R-35輕型坦克 

破爛撐不起大戰

世界大戰比的不僅是軍事指揮,更考驗的是一國的工業創新能力和產能,不巧的是羅馬尼亞在這方面連二流都算不上,大戰一開始國內的工業就進入超負荷運轉狀態,要不是德軍的支援以及初期戰場時得了不少的戰利品,羅馬尼亞軍隊很難支持太久。

 俘虜

通過戰事的發展可以看出,到了中後期世界軍事裝備主力基本就是排名世界前幾位的大國,參戰的小國已經無力進行新武器裝備的生產研發,要想堅持戰爭,只能依附在大國身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