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來10年,張本智和對中國隊的威脅到底有多大?-乒乓國球匯

本文爲@呼風喚雨 原創,國球匯經授權發佈

歡迎更多球友在國球匯發表觀點、分享心得

投稿事宜請添加微信號:pingpang3333

不記得是從哪一年開始,一個叫張本智和的孩子進入我們的視野。在全世界球迷的關注下,這個生於乒乓球世家的孩子,一步步褪去稚嫩,走向成熟。

憑藉犀利的打法,他戰勝過多位國乒主力球員,在國際賽場上大放光彩。那麼,張本智和的優勢到底在哪裏,他會是未來十年國乒的最強對手嗎?

本文就將從張本技術上的優勢、弱點,結合他的條件,分析這位乒乓球天才的未來走向。

一、張本的技術優勢

張本的優勢是什麼?可能很多人說是反手,很多人會說變線能力,這些說法都是正確的。但這只是表象,不是本質問題。擰拉大家都會,爲什麼張本是優勢技術;同樣是變線,爲何張本的威脅最大?

我的觀點,張本的最核心優勢在於對靠前擊球點的準確把握。張本的擊球點相對於其他運動員來說,比較靠前,因此他的擰拉、變線速度更快,威脅更大。

此外,更早的擊球點,也使得他的臺內球控制成爲優勢,這包括一個快節奏的擺短、劈長,和一個看起來比較犀利的正手挑打。

但是,打過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把握一個靠前的擊球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更快的反應速度、精準的預判和細膩的手感。

你也可以擊球點前移,但同時你要承擔更大的失誤風險。所以這是張本的核心優勢,他在享受了擊球點靠前帶來的福利的同時,成功率也比較高。

二、張本的弱點

大部分人會說張本的弱點在於正手。不錯的,依我看來,張本出道的幾年來,正手一直在進步,但目前量變還沒有帶來質變。同樣,我認爲這個問題的核心,或者說本質也不在正手,而在步伐。步伐是張本最大的弱點。

毫不客氣的講,我認爲張本的步伐,放在一流運動員中,是不及格的;放在頂尖運動員中,他就幾乎沒有步伐。一個穩定、強大的正手,必須有強大的步伐體系來支撐。

最初我們學乒乓球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步伐的重要性。其實這很正常,因爲步伐本身並不能創造贏球。但隨着水平提高,尤其成爲業餘高手以後,很多人就意識到了步伐上的差距。

我們可以看看馬龍、許昕這些頂尖球員,他們的步伐都是相當棒的,所以他們現在年紀大了,在絕對速度明顯下降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在頂尖水準。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張本步伐這麼差,卻達到現在的水平,這是因爲他以反手爲主、正手爲輔的打法,本身對步伐的要求確實沒那麼高。但想要在頂尖行列更進一步,步伐的問題不能忽視。

三、對未來的估計

既然分析了張本的主要優點和問題,我們就談一下他的未來可能。

值得肯定的是,張本出道的這三五年,進步是非常快的。這主要是由於年齡增長、比賽經驗的提升和"靠前擊球點"體系的逐步完善。

就像前面所講,他在享受靠前擊球的福利的同時,失誤越來越少,發揮越來越穩定,質量越來越高。

但是, 站在張本的角度上,我認爲他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甚至可以說非常危險的時刻。原因如下:

1、優勢體系的進步空間逐漸消失。張本的優勢體系已經非常完善,通過完善優勢體系得到的"紅利"基本上都得到了,這方面已經沒有太大的空間。說白了想要繼續提高擰拉、變線的速度,可提升空間已經不大了。

2、比賽經驗增加帶來的提升空間也不大了。他已經是一個很"擅長比賽"的人了,雖然比馬龍這樣的戰術大師有差距,後續在心態和經驗上還會有進步,但總體的進步空間明顯減小。

目前張本在比賽中,經常出現知道該怎麼打,但是技術上做不到的問題。也就是說,再增加經驗,帶來的進步也很有限了。

3、身體機能的進步放緩。12-13歲,13-14歲,可以說一年一個樣子。到了十八九以後,經過訓練,身體素質還可以進步,但自然生長帶來的加持已經變得很小。可以說,身體素質的進步也會變慢,萬一出現傷病,反而會倒退。

4、當前優勢技術有"喫年齡"的風險。張本的優勢技術,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快的反應的基礎上的。通過訓練,人的力量20歲以後還可以增長,而人的反應,恐怕在20歲以後會逐漸變慢。隨着年齡的增加,張本智和還能否擁有現在的優勢,尚未可知。

5、日本乒協還會給他多少時間?我們中國人覺得他還年輕,那是我們潛意識裏覺得他能和馬龍、許昕那樣打到30歲。但是中國和日本的培養方案是不同的。

按照日本斷代培養年輕人的節奏,一個運動員到了20多歲,沒有很大空間就基本上放棄培養了。等到松島輝空一代逐漸成熟,留給張本智和的時間,還有多少呢?

上述幾點,概括來說就是,他前幾年進步憑藉的東西,後面逐漸用不上了。因此張本很可能面臨一個進步緩慢的時期。這些問題張本和他的團隊很清楚,所以他在不斷訓練自己的弱點,練步伐、練正手,因爲這部分他還有很大的空間。

2020年世界比賽暫停了8個月,可以看出,張本的正手明顯下了功夫,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還沒有實現。

表面的提升容易,但量變到質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努力,可能還需要一些機遇,有的人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法實現漏洞的彌補,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痛苦磨鍊。

許昕直到2019年世乒賽以後,反手才真的產生質變,說"這麼多年球白打了,現在纔打明白",可見中間有多少辛酸和汗水;馬龍三次被王皓擋在世乒賽決賽之外,外界解釋是打法相剋,本質還是正手體系沒練到家,2015年才終於產生了質變,奪冠後激動地跳到了乒乓球檯上。沒有形成質變的量變,在關鍵時刻總會被打回原形。

憑藉目前的優勢,張本足以以一個"刺客"的形象,成爲國乒未來幾年的主要對手,雖然輸得多,但時不時贏幾場,保持一個很大的威脅。但要從一流走向頂尖,恐怕必須要有步伐、正手體系的質變。

這條路可能充滿荊棘坎坷,中間甚至有曲折和倒退。畢竟,奮鬥的路如果好走,人人都能成爲世界冠軍。正是偉大的對手,讓我們進步,讓乒乓球更加精彩。

本文爲@呼風喚雨 原創,國球匯經授權發佈

歡迎更多球友在國球匯發表觀點、分享心得

投稿事宜請添加微信號:pingpang3333

*乒乓球技術博大精深,斯帝卡邀您共賞精彩好文

最真的喜歡,是點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