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電視廣告,近年流行起來的私域營銷成爲假醫生和假專家的“沃土”。北京青年報記者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國內法院終審宣判的在微信端冒充醫學專家賣假藥、銷售“醫療服務”且被定性爲詐騙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醫生”328人,2.9萬餘人受害,涉案金額高達1.9億元。

14名“銷售員”共用一個虛假IP

隔空問診的“老中醫”,怎麼讓近3000人上當破財?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一起特大詐騙案二審判決書,涉案金額600餘萬元。廣州盛通傳媒有限公司是“許某懷”的創造者。法院查明後發現,“許某懷”爲很多“銷售員”一起共用的虛假個人IP。

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羅某爲團伙負責人,他爲團伙成員註冊微信、統一使用虛構的微信暱稱“許某懷”及頭像,由專人負責在網上發佈廣告誘騙被害人添加微信號,之後由丁某等14人分別以虛構的中醫世家傳承人“許某懷”本人或其學生名義,根據“話術”模板,使用微信等方式“問診”,誘騙被害人高價購買“排毒貼”等不具有藥品功效的產品。

針對一些尖銳的問題,比如定金不想交、質疑定金、擔心效果等,他們也有相對應“話術”模板:“相互信任是第一步,如果一分錢的誠意金不願意支付,老師擔心配方被浪費”“老師八十高齡了,在乎的不是你的錢,在乎的是效果、是口碑”。其中,僅丁某在2019年5月至10月的詐騙事實就有347起,金額近45萬元。

網絡上,“名醫”胡某平自稱是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湖北中醫院返聘專家,擅長熬製最低價1980元的“千金妍膏滋”。而實際上,她只是個負責扎針灸的退休廠醫,根本不會熬膏藥,她是被詐騙團伙老大肖某“策劃包裝”出來的。此外,肖某還僱用員工,共同冒充“老中醫”接診,不管得了什麼病,都按照話術說是“典型的氣血虧虛”,然後售賣膏藥,共騙走900多名被害人348萬餘元。

話務員冒充“醫學專家”隔空問診

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此類犯罪多爲團伙作案,公司組織機構細緻,一般會分爲推广部、銷售部、客服部、回訪部以及財務、人事部門等。

如鄭州言之泰商貿有限公司,不但骨科分爲骨科銷售一部、骨科銷售二部和骨科銷售三部,還設有便祕銷售部、風溼銷售部、哮喘銷售部、痛風銷售部、乳腺銷售部等多個銷售部門。這些銷售員全部被公司要求冒充“醫學專家”或“專家助理”,通過微信和患者溝通,騙取對方信任,從而購買假藥或購買帶有欺騙性質的所謂醫療服務。

北青報記者統計發現,22起案件中,涉及“假醫生”至少328人,其中有5個團伙僱用的“假醫生”在20人以上,其中武漢永德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假醫生”最多。判決書顯示,2018年1月起,該公司先後招聘50人,在互聯網搜索引擎、微信公衆號等網絡渠道發佈大量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炎的信息,吸引不特定公衆通過廣告中的二維碼添加個人微信,之後該公司話務員按照“話術”內容冒充醫生問診、虛構治療效果,將30元一盒購進的保健食品以300多元一盒的價格賣出。判決書披露,僅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一年多的時間,該公司就騙取了10950名被害人財物,共計約7000萬元。

“假醫生”團伙被認定電詐集團

大量的“假醫生”爲何會通過“網絡問診”?湖南嶽陽市中院作出的一則刑事裁定書寫出了“答案”:武漢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本來是個電話詐騙團伙,2017年1月,法定代表人談某“認爲以撥打電話的方式詐騙風險大,決定轉型爲微商經營”。

岳陽中院認定: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40人進入公司當銷售員,被害人添加微信好友後,銷售員利用僞造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中醫醫師執業許可證,且40人全部以“田氏補腎方中藥世家傳人田樂樂”的身份與病人交流,稱病人“腎虛、氣血不足”或“海綿體細胞受損”,以每套1000-4000元的價格銷售“田氏補腎方”。在天潤中醫院案中,當地衛生局接到羣衆舉報來查處時,犯罪分子很快搬離,分別藏身於三處小區繼續冒充醫生行騙。被告人徐某購買了監控軟件安裝到員工工作手機裏,用以監控員工與病人聊天過程中是否出現“敏感詞彙”。最終,這些假醫生團伙被法院定性爲電信詐騙犯罪集團。

法院認定他們構成詐騙罪的理由是:明知公司在銷售藥品、食品等產品過程中讓銷售人員假冒醫生專家,故意誇大推銷的普通藥品或食品的功效,誤導被害人,爲了賺取薪金,仍然聽從安排,按照欺騙話術欺騙被害人高價購買產品,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內存

看看騙子們有多大膽?

22件案件中,通過自建微信公衆號實施詐騙的案件只有1起。

判決書顯示,2017年6月至10月,趙某、王某和李某註冊微信公衆號,宣稱能治療乳腺疾病。廣西病人何某看到內容後,分別添加了三名被告人的微信。三被告人先後冒充醫院主任、醫生等身份,通過連環套的方式騙取何某39.95萬元。

在廣州享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案中,這些“假醫生”陳某僱用鍾某等9人擔任銷售部業務員,冒充“老中醫”“軍醫”進行虛假診療,謊稱被害人腎虛、腎虧,藉此推銷“北京同仁堂誠安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黑松露杜仲雄花片”。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給司法機關覆函說明情況:“北京同仁堂誠安藥業有限公司”並非該公司子公司,同仁堂與其無任何關係,該公司及旗下子公司也沒有“黑松露杜仲雄花片”這個產品。

文/本報記者 朱健勇  實習生 楊陽

統籌/張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