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削球是乒乓球傳統打法之一,曾經在乒乓球發展史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着反膠海綿拍的出現,弧圈球技術逐漸發展成熟並在與削球打法的競爭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成爲乒乓球主流打法。然而削球打法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和優化,仍然在乒乓球頂級選手中佔有一席之地,中國的侯英超、韓國的朱世赫、德國的菲魯斯-魯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別是在業餘乒乓球愛好者中幾乎沒有人會打削球,這就給了初學乒乓球的業餘愛好者留出了一條成爲高手的捷徑--練習削球打法很容易成爲業餘選手中的高手。

乒乓球比賽中不光是速度、力量和旋轉的對抗,更是適應性與變化較量。在業餘乒乓球愛好者中採用橫板反膠快攻弧圈球打法的佔大多數,還有很多采用直板快攻弧圈球打法,也存在很多長膠打法。但是採用削球打法的業餘乒乓球愛好者幾乎沒有,偶爾找到一個使用削球打法的幾乎都是業餘圈裏無敵的存在。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業餘愛好者基本功普遍不紮實,很難連續進攻不失誤,而削球打法就不怕進攻,削上幾板就得分了。二是由於使用削球打法的人太少,絕大多數業餘愛好者不會打削球,對削球很不適應,因此失誤多輸球。

削球打法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兩面反膠的削球,其特點是容易製造旋轉,攻守兼備。另一類是正面反膠反面長膠,其特點是反面長膠能頂"大板",就是對方拉得又快又轉力量非常大的弧圈球。這是因爲長膠顆粒鞭打加轉的特性。但反手的進攻能力要弱一些。現在比較常見的削球打法就是正面反膠反面長膠的這種。

削球打法對球拍底板的選擇也與攻球打法有很大不同,一般習慣選擇"軟"一些的底板,這樣更容易控制球,有防守做動作的空間。而進攻型底板彈性太好,沒等削球做完動作球就脫板彈出不利於防守而很少採用。

想練好削球首先要練好搓球。搓球是削球選手的基本功。在比賽中要通過搓球在近臺相持中控制好節奏,要敢於搓到對方兩個大角的底線,讓對方不能舒服發力進攻。在處理長短球變換中,要通過搓轉與不轉來干擾對手的進攻。特別是有意識搓出不轉球時要做好上手搶攻的準備,這樣才能讓對方有所顧忌,不敢肆意進攻。

削球打法對步法移動要求比進攻型打法更高。一般削球步法包括:並步、交叉步、前後移動步法、側身步法、小碎步調整等。削球的步法必須剛接觸削球時就練習,這樣才能更快地練好削球,把手上功夫與腳下功夫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削練體系。

削球難點是手臂、腰、腹和腿的協調用力,這需要大量的練習來找到感覺。以右手執拍爲例,正手削球一般站位中臺左腳稍前,上體稍向右轉重心落於右腳,持拍手臂順來球方向向右上方引拍略比肩高,拍形後仰。當球從球檯上彈起飛行到距離身體右側40釐米左右處,持拍手由右上向左前下方加速切削降期球的中下部,手腕向下轉動用力,並順勢前送出。

反手削球一般站位中臺右腳稍前,上體左轉重心落於左腳,順來球路線,執拍手向左上方引拍略高於肩,拍頭朝上下。當球彈起飛至胸前偏左30釐米處,持拍手從左上方向右前下方揮動擊下降期球的中下部,拍面後仰,用前臂和手腕加速用力切削,並順勢揮至右側下。

練習削球的另外一個難點是能對練的人很少。絕大多數業餘選手對削球打法很不適應,很難保證穩定的拉球爲削球手提供練球。不會這對初學削球的愛好者也不算什麼問題,可以找專業教練用多球來訓練,一樣能達到拉球的訓練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