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市新主板今天見!券商各就各位!17載風雨兼程,1004家公司、13.4萬億市值,這纔是新世紀的拓荒 

中小板的歷史,既是一部試驗史,也是一部奮鬥史。

4月6日,一切準備就緒,只待A股開市,行情亮起,新歷史階段將開啓。

在業內人士看來,需肯定中小板的試驗意義,在功能定位、制度設計、退市監管、公司治理等問題上,中小板構建出一套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規則體系。五年成功運行經驗爲創業板開設“鋪路”,提供諸多啓示。

從主板到中小板設立,再到如今的創業板註冊制改革,20年來深交所探索出特色發展道路。業內人士認爲,服務中小企業,推動創業創新,是深交所這20年來對A股市場的重大貢獻。

隨着中小板併入主板,深交所將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爲主體的市場格局。主板在沉默二十年後煥發新生。業內人士指出,搞活深市主板,吸引優質大盤股,對於提升深市整體競爭力顯然非常有利。

“新深市主板”如何承載過去,續寫新的篇章,值得可期。

券商各就各位

爲應對主板和中小板合併,多家券商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IT系統、APP、投教方面已經做好準備工作。

國信證券相關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本次深市主板與中小板合併工作從項目啓動至改造完成歷時1個月左右。截至3月上旬國信證券技術系統全部改造完畢,目前已經上線,保證兩板合併之後的正常交易。

該名人士介紹,本次變更技術系統不涉及證券交易層面改造,僅涉及交易終端行情板塊、部分系統風控指標參數變化等,均爲非關鍵功能,不影響投資者交易,不影響交易系統運行。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IT人士談到,主板和中小板合併的問題對IT系統的改造難度不大。“主要是行情並板到主板顯示,然後去掉中小板的內容。此前我們已經配合交易所做了多次聯調測試,改動情況不大。”

廣發證券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易淘金app已經全面完成行情展示的升級和後臺準備,用戶無需升級手機軟件,4月6日起即可查看最新規則下的個股、指數以及板塊情況。

華西證券早在3月中旬提示投資者,兩板合併正式實施後,在行情終端底部狀態欄展示深證成份指數和創業板指數,不再展示中小板指數。

據瞭解,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進行交易時,需要注意的是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證券類別變更爲“主板A股”,證券代碼和證券簡稱保持不變。原中小板“002001-004999”證券代碼區間由主板使用,主板A股代碼區間調整爲“000001-004999”。

涉及中小板的指數僅需對相關指數全稱、簡稱和選樣空間描述作修訂,即刪除指數全稱和簡稱中的“板”字。比如“中小板指數”名稱變更爲“中小企業100指數”,指數簡稱由“中小板指”變更爲“中小100”。

深市主板“沉默”20年

老股民們或許不會忘記九十年代熱火朝天的炒股景象。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營業,開張後,深市主板迎來瘋狂的炒股熱潮,市場出現長達數月的牛市。

政府不久採取多種控制手段抑制股市熱情,指數迅速下跌。深交所甚至在1991年4月22日成交量爲零,慘不忍睹。隨後一場祕密救市行動出現,張鴻義、禹國剛及7家機構參與,深圳市政府財政撥款2億穩住深發展龍頭,然後帶動龍身龍尾擺動。不久主板走勢止跌回升,股民迎來新的牛市。

1995年3月滬市主板成交額大幅超過深交所,風頭無兩。1996年8月深市主板成交額超過滬市主板,據瞭解,1996年全年深市主板漲幅排在全球股市第一位。

深市主板輝煌在2000年告一段落,新的板塊開始孕育。據瞭解,九十年代納斯達克市場非常火爆,其走勢受到全球矚目。互聯網企業投資浪潮推動指數節節高,數據顯示1995年-2000年間納斯達克指數暴漲近600%。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券商中國記者回憶起時表示。納斯達克出現一夜暴富效應,全球多地創業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部分創業板就是在九十年代末推出。香港市場迅速改革,1999年11月成立創業板,同樣追逐“納斯達克夢”。

中國內地也在醞釀。1999年1月深交所向證監會呈送《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進行成長板市場的方案研究的立項報告》並附送實施方案。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稱適當時候在滬深交易所專門設立高新技術企業板塊,國務院的此次表態被認作是醞釀創業板的標誌性開始。

隨着時間踏入新世紀,創業板籌備工作逐漸明朗。2000年4月證監會向國務院報送《關於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設立二板市場有關問題的請示》,建議由深交所嘗試建設二板市場。次月,國務院原則同意證監會意見,將二板市場定名爲創業板市場。

就在深交所籌建創業板的同時,圍繞滬深交易所的定位問題引起市場廣泛討論。有觀點稱滬深交易所的主板已經同質化,應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也有觀點認爲,一旦深交所擁有兩條上市跑道可能會引發兩地上市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有關“深市主板整體併入滬市主板,深交所建設成爲二板市場”的消息甚囂塵上。

不久,深市主板從2000年9月開始不再發行新股,這一停,就是二十年,後來僅有個別公司通過吸收合併方式登陸深市主板。

深交所不是沒想過重啓主板IPO發行。2016年深交所的新年致辭中,前理事長吳利軍曾提出恢復深市主板IPO發行。彼時有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實際上2000年深交所主板暫停IPO並沒有實際文件,恢復條件相對成熟。然而後來並無下文。

儘管深市停發新股多年,但依然保持亮點。比如培育出大型上市公司,“深發展”通過資本市場脫胎換骨,從瀕臨破產的銀行到智能化零售銀行——平安銀行,如今市值超過4000億。又如國企改革縱深推進,國企藉助資本市場平臺實現債轉股、資產證券化、專業化重組,在助推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三年等待

2001年美股互聯網企業泡沫破滅,納斯達克崩盤;香港新設不久的創業板也受到重創。

據瞭解,國內市場概念炒作盛行。基於創業板上市企業發起人股鎖定期滿可上市流通的預期,出現了一批專門爲在創業板上市套利而組建或包裝的公司,創業板擬上市企業的股份在一級半市場被熱炒。

圍繞“創業板是否會出現大泡沫”的市場討論爆發。2001年1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出訪文萊時稱,中國證券市場尚未成熟,需要將主板市場整頓後再推出創業板市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此前談到,2001年創業板的流產正是因爲高層出於對市場過度投機的顧慮。

深市主板停發新股,創業板計劃擱置,深圳證券業市場“一夜入冬”。更有金融機構陸續撤離深圳,中信證券總部遷至北京;成立於深圳的漢唐證券總部遷往上海;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也被曝出“遷都”傳聞。

“那幾年深圳很狼狽,人心惶惶。一邊是去上交所上市的企業排長隊;一邊是有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搬遷到上海去。停發新股以後,非常被動。”一名資深證券業人士劉寧(化名)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2003年,一篇雄文出現。《深圳,你被誰拋棄?》在網上被大量轉載,引起極大反響。該文章其中從金融業發展尷尬境地、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吸引方面對深圳優勢、未來命運進行討論。其中着重談到,“對深圳經濟打擊最大的還是2000年深圳交易所停止發行新股,導致深圳的資金流量減少,直接影響了深圳金融業以至整體經濟的發展。”

折中方案:中小板設立

儘管創業板未能如願推出,但深市並未停止前進的步伐。

前述資深證券業人士劉寧談到,“深圳地區乃至廣東省都很着急。那時候一年下來主要兩件事,第一,每年兩會人大代表呼籲儘快開創業板,恢復深交所新股上市。第二,每年12月深交所舉辦中小企業融資論壇,邀請的專家包括北京官員,比如有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共同討論融資問題,進行政策呼籲。但是一直沒有聲音回應。”

2002年成思危提出,讓中小板作爲創業板的過渡。2003年原中國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公開稱,深交所主板停發新股已多年,這是市場資源的浪費。知名經濟學家曹爾階建議,讓“賦閒”的深交所“再就業”,把它改成“中小企業市場”,在支持中小企業方面有所作爲,他認爲,把深交所拿出來作爲承辦中小企業上市申請的專業交易所。

董登新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在創業板推出低潮時期,深交所非常靈活地改道推出中小板,是一次智慧的發揮。“中小板是主板的組成部分,所以改革變化是平滑的,沒有太大難度;對於當時A股而言,實際上是一個重大的制度創新和突破。”

他強調,第一這是深交所開始有別於上交所定位,開始去拓展自身市場的特色,“服務中小企業,推動創業創新,是深交所這20年來對A股市場的重大貢獻。”第二這是交易所首次爲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上市專屬通道。董登新解釋,九十年代市場和監管對企業上市的評價是要求“大而美”,而中小板的出現打破這種傳統觀念,給予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同等IPO的機會,不再以資產規模來作爲唯一評價,還會通過成長性、競爭力方面進行評判。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5月證監會同意深交所在主板內設立中小企業板,明確中小板是深市主板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重點安排主板市場擬上市公司中具有較好成長性和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發行股票和上市。6月深市恢復發新股,8只新股在中小板上市,被稱爲“新八股”。

“試驗田”的意義

從成立之初,中小板就被市場給予厚望,認爲是爲將來推出的創業板“探路”。證監會表示,中小板在主板市場法律法規和發行上市標準的框架內,實行包括“運行獨立、監察獨立、代碼獨立、指數獨立”的相對獨立管理,逐步推進制度創新,以便爲創業板市場建設積累經驗。

董登新向券商中國記者充分肯定中小板先行先試。“創業板着力於初創時期的中小企業,強調高科技的屬性,所以中小板的運行經驗對創業板有着非常重要的適應價值。中小板爲後來推出創業板積累了很多有效的運行管理經驗。”

聯儲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餘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中小板在當時被市場看作是過渡性方案,但監管層也給出嚴格的表態。即作爲新板,中小板應從頭開始,不可以重複過去的錯誤。尹中餘談到,中小板是試驗板,在監管規則方面從嚴監管,爲創業板的推出積累經驗。

令其印象深刻的是退市制度。“以前存在退市難的問題,有些主板上市公司暫停上市長達五六年時間,遲遲不退市,引起市場爭議。所以中小板爲了解決退市難問題,還出臺了特別規定。”

公開資料顯示,中小板股票達到主板退市條件的,按主板條件退市,另外《中小企業板股票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特別規定》還引入關聯方資金佔用、對外擔保、公開譴責和市場交易等新的退市標準,完善優勝劣汰機制,增加違規成本。

事實上,中小板在監管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監管經驗,構建一套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股票交易、退市和監管等規則體系。

比如中小板還率先推出募集資金專戶存儲、三方監管、募集資金年度審計等制度;率先建立和實行網上年度報告說明會制度、年度業績快報和網上實時披露制度,率先試行高送轉預披露制度。

中小板還在2004年成立之初發布了《中小企業板保薦工作指引》,加強保薦機構的監管,2011年開始試行持續督導專員制度,推進持續督導工作的專業化和專職化。

經過16年多的發展,截至2021年3月31日,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中小板上市公司已經達到1004家,股票總市值13.4萬億元。十餘年來,中小板公司業績保持兩位數複合增長,培育不少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海康威視、比亞迪、科大訊飛等一批對產業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脫穎而出。

中小板也成爲併購重組的主戰場,產出知名借殼上市案例,比如分衆傳媒借殼七喜控股;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印紀傳媒借殼高金食品。大部分併購重組方案爲產業升級或上下游併購,產業協同性強。

新深市主板到來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啓動,股市再度進入上升期。圍繞創業板設立的討論再度出現。時任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副所長的肖立見撰文,呼籲應抓住證券市場大好時期繼續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其中就提出了以創業板建設爲中心全面推進我國中小企業資本形成的緊迫性、相關步驟及其政策建議。

2006年下半年前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適時推創業板。2007年8月,國務院批覆以創業板市場爲重點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方案。

2009年3月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10月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正式掛牌上市。

至此,深市形成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大板塊鼎立的格局。但隨着市場持續變化,各板塊的定位邊界模糊,中小板也迎來不少“大塊頭”上市,另外主板與中小板的監管規則幾乎相同。

財經評論人皮海洲曾表示,中小板與深市主板合併可以避免中國股市的重複建設,避免監管資源的浪費,將更多的監管資源集中到日常的監管工作中去。其次,將中小板併入深市主板有利於搞活深市主板,提高深市的競爭力。

全新的主板即將迎來新上市企業。2021年4月3日深交所答疑“在深市主板上市對企業有何助力?”其中指出四點:

第一,更具企業品牌形象。合併後的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超過1400家,市值規模超過20萬億,匯聚大量競爭性領域領軍或龍頭企業,產業類型豐富,企業類型多元,研發強度高於A股市場平均水平,是市場藍籌主陣地,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做優做強。企業在深市主板上市,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

第二,更具行業集羣效應。合併後的深市主板優質上市公司羣體更加集聚,行業分佈更加多元健全,產業鏈生態更加完整,有利於更好形成業務協同和產業集羣效應。

第三,更有效的持續監管。2011年起,深交所率先穩步推進分行業監管,目前已發佈33個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基本覆蓋主要行業產業。合併後的深市主板將進一步緊貼市場訴求,持續創新更好匹配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特點,不斷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針對性。

第四,更全面的融資服務。深交所提供“從IPO到上市後”的全鏈條、全過程服務,通過特有的產融對接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方式,助力主板企業持續創新;通過支持併購重組、整體上市、固收產品供給等方式,助力主板企業做優做強、進一步整合產業鏈。

煥發新氣象的深市主板,在20年後重新迎來新徵程,未來能否續寫輝煌,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