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西,正在撕掉“高教弱省”標籤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城市進化論(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曉玲

繼位於晉中的山西農業大學將註冊地變更爲太原之後,在臨汾辦學數十年的山西師範大學,也於近日正式官宣將搬遷至太原辦學。

至此,山西省綜合實力較強的“老八校”全部落戶太原。

各省內強校不約而同湧向省會城市背後,是“堂堂省會城市,卻無一所一流大學”的尷尬,也是傳統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急需人才和智力支持的迫切要求。

不只是山西,最近,河南、安徽、山東等地一批高校均傳出向省會城市遷移的消息。

相較而言,自2017年就啓動“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山西,已然憑藉頻繁的遷建合併等動作,在調整優化高校佈局上快人一步。

於高校而言,遷往省會城市往往能帶來更多的財政支持、更優質的生源、更好的科研環境等等。但外界更關心的是:集齊省內強校之後,匯聚最好資源於一身的省會城市,能否帶動“高教弱省”實現逆襲?

“聚首”

傳言已久的山西師範大學搬遷事宜,終於坐實。

上月底,臨汾市政府發文稱,“同意收回山西師範大學新校區61.751公頃(926.265畝)土地使用權”,並將收回的土地全部劃撥至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轉設籌備處。

在此之前,太原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發佈公示,對外披露山西師範大學遷建項目部分用地擬在太原市選址地塊及用地面積等信息。

這也意味着,山西師範大學遷建太原基本落定。

圖片來源:山西師範大學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近半年內第二所從地市“挺進”省會的山西高校。

2020年9月底,與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併組建後的山西農業大學將註冊地低調變更爲太原,正式躋身省會高校中的一員。

而隨着山西師範大學此次遷建,包括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中北大學等在內的山西“老八校”全部“聚首”省會太原,可謂集全省之力支持其高等教育發展。

除山西外,近來還有不少高校先後披露到省會辦學的消息。

比如,位於開封的百年名校——河南大學,不久前宣佈鄭州校區將於今年9月正式啓用,並高調喊出“重回高等教育國家隊、重回省會辦學、重回百年名校輝煌”的口號;

位於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與合肥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擬將肥西師範學校成建制併入安徽師範大學,建爲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

由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等整合組建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也將主校區由泰安遷至濟南……

有研究觀察發現,當前的高校遷移基本呈現兩股主要潮流——中西部高校向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遷移、三四線城市的院校集中向省會城市遷徙,以尋求更多發展機會或政策經費支持。

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需求,也爲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眼下,高校早已不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而是或主動或被動地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局。

而細數上述幾個省份,無一例外都是“強省會”戰略的典型代表。從這個角度看,省內高校頻頻遷往省會,其實已經成爲一些高教弱省匯聚人才和科創資源,做大省會、助推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共同選擇。

振興

事實上,調整高校區域佈局,只是山西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一小步”。

早在201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實施“1331工程”,將其作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促進高等教育振興崛起。

圖片來源:太原理工大學官方微信

此後幾年間,山西從佈局結構、學科學院建設、專業設置等層面頻頻出手,調整優化高校發展——

與C9高校開展合作座談會,確立清華大學支持太原理工、北京大學支持山西大學的協議;

浙江大學“網紅”教授鄭強空降太原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副校長王仰麟、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黃桂田分別出任山西大學黨政“一把手”;

安排近70億元政府債券資金用於置換高校債務,成爲山西曆史上對高等教育的最大規模投入……

今年1月,山西“兩會”召開期間,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發言時感慨:“今天的山西,對高等教育跨越發展有着從未有過的決心、從未有過的舉措,和從未有過的巨大投入。”

經過四年發展,山西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成效已開始逐步顯現。

比如,太原理工大學憑藉半年內與浙江大學等10多所兄弟高校牽手合作、平均每天引進至少一名博士等舉措,在全國高校圈中名氣大增。

今年2月,太原理工大學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發文批准建設,實現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同樣是2月初,山西大學物理學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入選有“珠峯計劃”之稱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標誌着該校物理學專業在培養拔尖學生方面進入國家第一梯隊。

這也讓山西“存在感”提升不少,乃至成爲表現突出的“典型代表”——不少網友以山西爲參照,頻頻“點名”處境類似的省份:“@江西省”“河北求求你看看吧”“河南出來走一走”……

裂變?

和產業一樣,提升一個區域高校整體發展水平的關鍵環節之一,在於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集聚效應。

不久前,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

今後5年,重點推動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3所高校率先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重點加強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師範大學建設,力爭成爲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等。

一個明顯變化是,在此前“重點支持兩校(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率先發展”的基礎上,中北大學新加入“率先發展”高校名單,山西農業大學等3所學校則被納入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換句話說,除了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兩所頭部高校,山西還想扶持更多地方高校崛起,推動“以高峯帶高原”的整體成勢。

這份意見同時提到,要推動高校佈局、學科學院和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提升校內、校校的融合度和校企、校地的協同度。

在優化空間佈局、校地協同發展方面,當地官方的用意也十分明顯。

根據最新公示的山西師範大學遷建項目擬選址信息,該校將大概率入駐位於太原市域東部的東山大學城。此外,山西“老八校”中的其餘6所高校也基本都聚集在東山大學城或太原與晉中榆次區交界處的山西大學城兩大園區,大有“抱團”崛起之勢。

早在2019年,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就曾發文提到,“東山大學城”和“山西大學城”將統籌發展, 形成人才、科研、高端產業密集的創新區域。

太原都市區城市空間結構規劃 圖片來源:山西省住建廳

一直以來,山西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相對薄弱,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不足。而山西實施“1331”工程之初,就提出“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聚焦優勢、對接需求,支持與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產業發展高度關聯、緊密契合的學科建設,“推動高校真正成爲解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生力軍”。 

如當地網友所言,眼下的太原,一套文理工法醫財師軍農的高教底子已經鑄就,“高教窪地”能否迎來“裂變效應”,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