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缺芯潮”引爆芯片股,韋爾股份瑞芯微一季報業績預計翻倍

記者 | 郭淨淨

4月6日,主打圖像傳感器芯片的韋爾股份(603501.SH)發佈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該公司預計2021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加4.55億元至6.35億元,增幅102.29%到142.75%,對應2021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爲9億元至10.8億元。

同時,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韋爾股份預計2021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86億元至5.66億元,同比增加88.47%到129.78%,對應2021年第一季度扣非歸母淨利潤爲8.22億元至10.02億元。

同一日,專注於應用處理器芯片等設計的瑞芯微(603893.SH)發佈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稱,公司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5.6億元至5.7億元,同比增106.81%至110.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9900萬元至11690萬元,同比增210.46%至266.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爲7190萬元至8390萬元,同比增159.45%至202.76%。

“按往年來說,一季度其實是個淡季。”韋爾股份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增長的確比較明顯,“整體來看,公司管理層很有信心能夠讓公司2021年業績再上一個臺階。”

公開信息顯示,韋爾股份從事半導體產品設計業務和半導體產品分銷業務。2019年8月,公司完成了收購北京豪威及思比科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目前公司半導體產品設計研發業務主要分爲兩大業務體系,分別爲圖像傳感器產品和其他半導體器件產品,其中公司圖像傳感器產品主要由豪威科技和思比科運營,其中最主要的產品爲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產品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網絡攝像頭等消費電子和工業應用領域。

具體來看,前述韋爾股份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稱,公司去年一季度推出的6400萬像素 、0.7u系列小像素點等產品銷量不錯,收購的北京豪威等公司對業績貢獻也非常不錯,同時自研產品增長明顯;“公司對於主營產品未來發展非常有信心”。

華西證券4月6日最新研報認爲,公司未來有望依託於新品的發佈,不斷提升在中高端機型中的市佔率;伴隨着5G換機大週期的到來,韋爾股份有望受益於量的突破;同時,由於以國際主流品牌爲代表的高端旗艦機型一直還是堅持走“大底”的技術路徑,公司在大像素點方向不斷加強研發,逐漸縮短與索尼的差距。

韋爾股份公告還補充,2021年一季度,公司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變動,主要爲出售全資子公司北京泰合志恆科技有限公司所獲得的投資收益及公司對產業鏈上下游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綜合影響。

瑞芯微則是一家專注於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及其他芯片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該公司表示,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公司產品下游的應用領域市場需求旺盛,特別是公司多年來長期耕耘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領域增長迅速,帶動了公司芯片產品銷量的大幅增長;同時,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確認政府補助收益和公司對外投資公允價值增加。

在一季度預告公告中,瑞芯微特別指出,2021年一季度,全球集成電路行業供應鏈緊張,晶圓代工廠和封裝測試廠的產能能否保障採購需求,存在不確定的風險。此外,需求增長過快、產能增加有限的情況,也會造成晶圓代工生產和封裝測試廠的產能緊缺的風險,因此公司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存在不確定性。

據財聯社消息,瑞芯微於3月31日發佈調價通知函,從4 月 1 日起對芯片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所有未交付訂單將按新價格方案執行。此外,中芯國際、立昂微等也從4月起開始新一輪漲價。

“缺芯潮”加劇“漲芯潮”。中信建投近期研報指出,晶圓產能緊缺持續,新增產能有限,一方面廠商更多地通過調配產能填補成熟製程需求,新建產能有限且短期難以影響供給;另一方面臺積電等代工廠聚焦先進製程而非成熟製程,大舉投資以滿足5G和高性能計算需求,未來成熟製程產能可能愈加喫緊。“預計供需失衡狀況將持續到2021年底或2022年初,相關晶圓代工廠、封測廠、設備及材料廠將受益。”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