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默

  烏克蘭東部重兵壓境,美國與俄羅斯互懟升級。

  4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表示,美方已經掌握“充足的證據”,證明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部署了4000名軍人。烏克蘭外長庫勒巴稱,俄此次軍事行動是近幾年規模最大的局勢升級。

  美國緊急出面,給烏克蘭撐腰壯膽。普賴斯表示,美方支持烏克蘭應對這種“恐嚇和挑釁行爲”,並要求俄方對增兵做出解釋。俄方的解釋簡單而直接:這不是爲了入侵烏克蘭,只是在保衛俄羅斯。“俄羅斯需要防禦北約部隊的集結。”

  

  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認爲,向烏克蘭部署北約軍隊的行爲,會進一步加劇俄烏邊境的緊張局勢。當然,俄羅斯也會採取更多措施,確保國家安全

  原來,4月3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發佈消息稱,來自北約5國的1000多名軍事人員,將參與今年晚些時候烏克蘭與英國的軍事演習。

  這還僅僅是近期美艦黑海示威、美英法空軍北海聯演,以及北約一系列海陸大規模演習的延續之一。

  烏東衝突卡進國際化螺旋,眼看就要不可收拾。

01 烏克蘭像“喝了紅牛”

  2021年2月底以來,烏東頓巴斯地區不時發生衝突,烏政府軍與烏東的親俄民兵由“冷眼怒視”轉向“互相炮擊”。

  3月初,烏克蘭東部的激烈炮戰造成數十人傷亡。這意味2020年7月22日俄羅斯、烏克蘭、歐安組織三方聯絡會議小組達成的全面停火協議“名存實亡”。

  3月26日,烏東部民兵在頓涅茨克州舒梅地區,對烏政府軍陣地發動多起炮擊,致使烏軍4死2傷。烏東部民兵聲稱,這是爲了懲罰烏軍對當地居民犯下的罪行而發動的襲擊。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當地時間3月26日報道,當天烏東部民間武裝在烏東部頓巴斯地區對烏政府軍陣地發動多起炮擊,致4名烏軍士兵死亡,2名士兵受傷(圖源:央視新聞)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哀悼聲明,同時要求立即召開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緊急會議,並呼籲“諾曼底模式”有關各方盡一切可能,維持烏東部的全面停火。

  這次烏東硝煙再起,究竟緣何而來?

  不久前,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宣佈,對親俄政黨領袖梅德韋丘克實施制裁,理由是其涉嫌爲烏東地區的“恐怖組織”提供了資金。梅德韋丘克既是烏俄對話的調解員,也是唯一能與普京定期會面的烏克蘭政治人物。此事也被輿論認爲是導致烏東地區局勢緊張的直接原因。

  

  親俄反對派領導人梅德韋丘克(Medvedchuk)及其妻子(圖源:烏克蘭國家通訊社)

  烏克蘭與俄羅斯有着特殊的歷史淵源關係。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西南部接壤,現有近100萬人加入了俄羅斯國籍,超過80%的民衆願意加入俄羅斯。這讓烏克蘭政府感到恐慌和不安。

  另一方面,拜登在普京面前一貫強硬,拜登政府稱俄羅斯是美國軍事上的頭號對手。這讓烏克蘭政府和烏國內親美派產生與俄羅斯討價還價、收回烏東甚至克里米亞的“幻想”。

  3月7日,烏克蘭內務部長顧問波採盧伊科在接受電視採訪時稱,烏方準備採取措施“收復”頓巴斯領土”。10日,烏政府軍突然向烏東親俄民兵發起攻擊,損壞頓涅茨克附近的一條天然氣管道,摧毀了當地11座房屋。烏東民間武裝則打掉烏政府軍的一個迫擊炮陣地,並用反坦克導彈毀癱一輛BMP-2步戰車。

  但是,烏克蘭像“喝了紅牛”似的躍躍欲試,向頓巴斯派遣了7個裝甲旅、超過200輛坦克/裝甲車,還加緊演練在高加索“納卡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土耳其造TB-2武裝無人機。

  面對烏克蘭“狐假虎威”的大規模軍隊集結,戰鬥民族俄羅斯針鋒相對實施戰略反擊。俄軍出動8個機械化師約25萬人,1萬餘輛坦克/裝甲車,近百門大口徑火炮,靠近烏東頓巴斯地區部署,還出動20架偵察機晝夜監視頓巴斯地區。在俄境內的卡普斯京亞爾和新地島,俄軍進行“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試驗,對烏克蘭政府及北約是個有力的震懾。

  

  俄媒公佈的“海燕”巡航導彈生產車間(圖源:環球網)

  在3月17日召開的烏克蘭問題聯絡小組會議上,俄方全權代表格雷茲洛夫指責烏政府試圖爲烏東部的軍事行動製造藉口,而且烏政府軍還先發制人、誘使民間武裝回擊。烏克蘭則拒絕將民間武裝放在解決居民點等政治問題的討論之內。

  來自意大利的記者尼古拉·蘭格羅尼,報道了頓巴斯地區戰事:戰爭一直沒有結束,這裏幾乎每天都有槍聲,3月以來衝突加劇,許多平民的房屋也遭到破壞。頓巴斯地區衝突近10年,已造成3300餘名平民死亡、7000餘名平民受傷。

02 爲了克里米亞

  巧合的是,這次烏東衝突與克里米亞也有很大關係。

  今年3月16日,是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的7週年紀念日。烏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克里米亞公投受到俄羅斯操縱,結果是“假的”“被人爲更改的”;烏克蘭決不放棄克里米亞,誓言在盟國幫助下收回克里米亞。

  同一天,俄軍在克里米亞的奧普科靶場實施大型空降兵演習;烏克蘭海軍則與北約常設海上排雷組的艦船在黑海舉行了聯合演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23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信息與大衆傳媒司發佈消息稱,新羅西斯克近衛強擊空降山地兵團防空導彈團在克里米亞開始舉行演習(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時,頓巴斯就要求加入俄聯邦,烏政府軍因此與頓巴斯民間武裝發生大規模衝突。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趁機宣佈“獨立”,還準備以獨立經濟體的身份加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經濟圈。烏克蘭怎麼能接受?從那時起,烏東變成了俄烏衝突的前線。

  2015年2月,俄、烏、德、法共同簽署了《明斯克協議》,要求烏政府軍與民間武裝無條件停火。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抨擊《明斯克協議》,認爲烏克蘭“落入了俄羅斯的圈套”,必須重新簽署。俄方堅決不同意,批評烏克蘭故意拖延履約,現在烏克蘭向頓巴斯增援部隊,是對《明斯克協議》的公開背棄,更是對俄羅斯的公然挑釁。

  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是澤連斯基最大的“心結”。澤連斯基在競選總統時多次表示,頓巴斯停火是首要任務,下一步將恢復基輔對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控制。

  今年1月26日,拜登在同普京通電話時表示,美國支持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政治協調員亨特稱,美國將繼續制裁俄羅斯,直到俄羅斯“痛改前非”。

  

  拜登承諾美將向烏克蘭提供“堅定支持”

  3月16日,烏國防部長塔蘭首次訪日。日俄在“北部領土”上爭執不休,也讓烏克蘭看到了“希望”。烏克蘭計劃邀請日本加入所謂的“克里米亞平臺”機制,爲克里米亞迴歸助力。

  對烏克蘭突如其來的“進攻”,俄羅斯絲毫沒有示弱。3月17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任何想讓克里米亞迴歸烏克蘭的努力,都是對俄羅斯領土完整的直接侵犯。

  日前,俄南部軍區所屬部隊在克里米亞半島舉行了抗登陸演習,其所屬海軍陸戰隊、岸防炮兵部隊、防空導彈系統,重點演練了“擊退模擬敵人登陸”和保護海岸線的任務。

  

  俄羅斯國防部於當地時間3月21日公佈的信息,俄軍在黑海地區成功進行了大規模反登陸作戰演習(圖源:俄羅斯國防部)

  3月25日,俄防長紹伊古表示,俄軍第56空降旅將在2021年年底前,組建一個新的空降團,未來將常駐克里米亞。

03 美國助長烏克蘭冒險

  烏東衝突,表面上是烏政府軍與烏東民間武裝之間的矛盾衝突,實質上是俄與美歐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烏克蘭政治分析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博爾特尼克指出:“拜登政府上臺後,美俄關係不確定性增加,這是引發頓巴斯局勢變化的根本因素。”一旦美俄關係繼續惡化,西方國家的立場是:推動烏克蘭局勢惡化。

  

  拜登上臺以後,烏克蘭與美國、北約關係迅速升溫,烏克蘭已經成爲美俄博弈前沿與歐洲安全門戶

  近日,白宮公佈《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這是拜登上任後出臺的第一個聯邦層級戰略文件,強調“美國不應該也不會捲入已經造成數千人死亡、數萬億美元損失的永久戰爭”,必須重視疫情影響下的國家經濟安全,尤其是能源的安全。

  2013年美國就成爲能源出口國,特別是頁岩氣儲量豐富,中日韓甚至整個歐洲,都是美國的大買家。但是,俄羅斯與德國的能源合作在建項目“北溪-2”,動了美國的蛋糕。因爲“北溪-2”一旦建成,俄羅斯每年將向歐洲提供550萬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氣。

  在美國的堅決阻攔和制裁下,該項目於2021年1月被迫“停擺”。拜登政府欲通過軍事、外交等手段,保證歐洲用美國的氣。再有,“北溪-2”管道繞過了烏克蘭這個“中轉站”,直接經由波羅的海,將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至德國,烏克蘭無法收取“過路費”了,也是又氣又惱!

  拜登着力提升盟友關係,推動北約2030年轉型,這也讓烏克蘭看到了收復丟失領土的可能機會。烏克蘭首任總統、頓巴斯三方聯絡小組烏方代表團團長克拉夫丘克曾多次申明:只有加入北約,才能保住國家主權。烏克蘭內政部長顧問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稱,烏克蘭準備採取措施收復領土,烏東地區頓巴斯是可以嘗試的。

  

  4月4日烏防長塔蘭表示,全面加入北約仍是烏克蘭的戰略重點,2021年春季形勢讓烏克蘭更加確信選擇加入歐盟和北約的必要性

  3月13日,烏克蘭親美派克拉夫丘克當着全球鏡頭的面表示,頓巴斯衝突不僅僅是烏克蘭和歐洲的問題,美國應該參與烏東部局勢的調停和問題解決。“諾曼底模式”四國領導人峯會將於今年4月舉辦,他呼籲擴大參與國的範圍,把美國代表團也納入。

  近年來,烏克蘭政府一直致力於藉助北約提高軍事實力。2015—2020年,圍繞城市軍事行動,北約培訓超過1.9萬名烏克蘭軍事人員,包括“志願作戰”的民兵。

  與烏政府軍增兵相策應,北約制定了在俄西部邊界行動的計劃,並通過3月中下旬接二連三的演習,如有2.8萬士兵參加的“歐洲防衛者2021”演習、烏克蘭海軍與北約艦船的黑海聯演,以及北約多國在羅馬尼亞附近海域展開的“海上盾牌2021”聯演,持續對俄施加壓力。

  近日,美國空軍“諾斯羅普·格魯曼”無人機RQ-4B,從意大利空軍基地起飛,前往頓巴斯地區。美國海軍在東地中海部署“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打擊羣。美國空軍4架B-1B戰略轟炸機在挪威的奧蘭德空軍基地展開動態兵力部署。頓巴斯地區拉響了空襲警報。

  

  頓巴斯居民說:“無人機老是在天上飛,飛得高高的”

  北約和美國還提前介入頓巴斯地區。3月10日,北約陸軍中將克盧捷率領的北約地面部隊指揮官代表團,和烏克蘭陸軍司令敘爾斯基中將舉行會議,聯合指揮烏克蘭武裝力量。此前,美國防部在官網宣佈: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25億美元的一系列援助。

  不過,烏克蘭在美國的對外軍事幹預中的優先等級並不高。美國除了拉攏北約盟友演習,還是“按兵不動”,倒是日本和土耳其表現活躍。3月18日,烏克蘭國防部長塔蘭在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會談後表示,日本將參加“海風-2021”軍演,並表示願意參加“聯合力量-2021”軍演。大批土耳其的軍事顧問,也跟隨北約部隊進入了烏克蘭,準備幫助烏政府軍打擊當地的親俄武裝。

  

  3月18日,烏克蘭國防部長塔蘭在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會談後表示,日本將參加“海風-2021”軍演(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04 俄強硬回擊

  面對一觸即發的局勢,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火上澆油地說:“結束頓巴斯戰爭的唯一途徑是烏克蘭加入北約。”

  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戰略緩衝地帶。烏東保不住,直接牽連克里米亞,整個烏克蘭可能會倒向西方。若真如此,俄羅斯西南方向的門戶洞開。因此,俄羅斯對烏東局勢高度關注,堅定挫敗烏克蘭收復頓巴斯領土,進而爲收回克里米亞創造條件的企圖。對於烏國內親美派在頓巴斯挑起事端,俄羅斯不會手軟。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3月12日表示:“我想警告基輔政府以及那些頭腦發熱的人,無論是‘跟班’還是主導者,都不要讓局勢進一步升級,或者在頓巴斯地區使用武力。”次日,俄國家杜馬議員巴利別克表示:烏克蘭圖謀將原本其內部局勢問題上升到國際層面,目的是拒不履行《明斯克協議》;但是,頓巴斯問題歸根結底是烏克蘭自身的,而不是國際社會的血腥傷口,美國是“侵略者”並且單方面改變《明斯克協議》條款,俄方決定不會派人與他們對話。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圖源:海外網)

  話音剛落,美俄在烏克蘭南部的黑海展開了較量。3月19日和20日,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美國“托馬斯·哈德納”號巡洋艦先後進入黑海,向俄羅斯示威。不過,這兩艘巡洋艦很快就被俄黑海艦隊的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鎖定。俄軍潛艇的水下隱祕攻擊能力,也着實讓美國爲首的北約難以捉摸。

  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強硬表態:任何針對俄羅斯領土的侵略都將得到反擊,“不排除戰略核力量”。可以說,俄羅斯所發出的核威脅,不僅僅針對烏克蘭,更主要的是向美國、英國、法國發出警告。

  3月27日,英國F-35B隱形戰鬥機,與法國陣風、美國F-15等戰鬥機組團,在北海上空進行“零秒戰區”空戰演習。這是英法空軍首次參與這種演習,演習由美空軍駐英國的第48戰鬥機聯隊主導。三方並未隱藏其針對俄羅斯的目的,英國皇家空軍軍官直接表態,俄羅斯對國際秩序構成了挑戰,此次演習就是爲了應對全球威脅。

  

  美國F-15、英國F-35B、法國陣風戰機在北海上空演習(圖源:路透社)

  由於美俄互爲震懾、不相上下,因此烏東前沿處於零星互相炮擊的可控態勢。一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苦苦等不到拜登本人的新表態;二是美國和北約的威懾並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俄羅斯的強硬回擊和快速部署讓澤連斯基無可奈何。再有,烏克蘭政府向前線調兵可能是一種姿態,爲了爭取美國和歐盟的支持。2021年1月,澤連斯基支持率跌至19.8%的歷史新低。在領土問題上展示強硬,可以提升民衆對他的支持率。

  烏克蘭政治分析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博爾特尼克認爲:“近期爆發全面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不排除發生局部激烈摩擦的可能性。”生活在前線附近的頓涅茨克人,雖已習慣了槍炮聲,但他們在內心深處“希望和平”。

  頓巴斯衝突牽涉的大國,也各有自身顧慮。俄羅斯現在經濟下滑嚴重,無意擴大戰線。美國和歐盟也都不願陷入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美國希望利用烏克蘭拖垮俄羅斯,但是美國疫情嚴重、經濟也不景氣,不會對烏克蘭傾囊相助。

  烏克蘭向前線調兵,可能更多是想引起外界關注,同時轉移國內矛盾。烏克蘭真正能夠派上用場的兵力也就10萬人左右,實用戰車150~200輛,裝備也是近幾個月翻新改造的。而在另一邊,現在被稱爲“親俄民兵”的“烏東”戰鬥人員,有不少其實是車臣僱傭軍,他們自從被俄軍徹底打怕後,一直在給俄羅斯充當馬前卒。烏克蘭政府軍士兵,也有不少是剛剛拿起槍的民兵。因此,烏東地區直接交手的雙方,實力相差不大。

  普京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與美國和歐洲一起,向烏克蘭當局施壓,促使其履行《明斯克協議》,這纔是目前解決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

  編輯 | 謝奕秋

  新媒體編輯 | 雷 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