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自貿港准入再放寬: 放開互聯網處方藥銷售, 打造全球商業航天新高地

《特別措施》將醫療放在首位,而且單這一領域的開放措施就多達七條,足見對醫療開放之重視。

海南自貿港擴大開放又邁出了一大步。

4月8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關於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下稱《特別措施》)在醫藥、教育、文化、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提出了22條開放措施。

醫療領域,海南自貿港將放開互聯網處方藥銷售,擴大藥品市場準入,全面放寬合同研究組織(CRO)准入限制、支持海南高端醫美產業發展,設立海南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混改基金。

教育文化領域,中國將支持國內知名高校在海南設立國際學院,以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理工學科專業爲主,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學生招生。中國還將放寬文物領域准入,支持建設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鼓勵海南發展文化演藝、網絡遊戲等產業。

海南自貿港將優化商業航天領域市場準入,推動衛星遙感、北斗導航、衛星通信、量子衛星、芯片設計、運載火箭、測控等商業航天產業鏈落地海南,推動海南文昌建設成全國乃至全球的商業航天高地。

此外,海南自貿港還將大幅放低民用航空、體育市場、種業市場的准入門檻,支持海南統一佈局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打造全島“一張網”運營模式。

大幅放寬醫療行業准入限制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特別措施》將醫療放在首位,而且單這一領域的開放措施就多達七條,足見對醫療開放之重視。

“這一方面是因爲中國醫療開放相對滯後,市場準入較嚴格,需要海南在這一領域先行突破;另一方面,此前博鰲樂城在醫療產業開展了很多探索,具備了條件,也需要進一步提升開放的水平。此次開放涉及醫療行業‘人企藥械’等全鏈條,而且納入了療養、美容,大幅拓展了醫療開放的範圍。”

海南自貿港將支持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在博鰲樂城先行區建立海南電子處方中心,對於在國內上市銷售的處方藥,除個別藥品外,全部允許依託電子處方中心進行互聯網銷售,不再另行審批。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網絡購藥的需求日益普遍,但目前處方藥仍多爲線下售賣,帶來諸多不便,比如部分處方藥只在海南售賣,異地就醫的患者回到本地後再次買藥只能回到海南醫院複診後購買,而且長期用藥的慢病患者每次購藥都要到醫院重新掛號。

“海南可以發揮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政策優勢,通過互聯網+醫療的方式推動建立電子處方中心,打通醫療機構、處方藥銷售平臺、醫保機構、商業類保險機構間的信息壁壘,爲互聯網銷售處方藥破除最後障礙。發改委將密切關注措施實施效果,以期在更多地區推廣。”

對註冊地爲海南的藥企,在中國境內完成Ⅰ-Ⅲ期臨牀試驗並獲得上市許可的創新藥,將鼓勵海南的醫療機構按照“隨批隨進”的原則直接使用,有關部門不得額外設置市場準入要求。

上述發改委負責人表示,“隨批隨進”將顯著降低創新藥進入市場門檻,充分激勵優秀藥企加強藥物研發創新,提升海南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海南全面放寬CRO准入限制可顯著提升醫療機構臨牀試驗技術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

海南一位藥企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海南藥企與海外藥企開展CRO業務時,產品需要註冊到海外市場藥監局,大部分物料都需要進口,進口手續繁瑣;而且CRO的研究與生產需要用到在海外市場上流通的原研品,後者的進口並不符合中國海關和藥監局的現有規定,因而常常無法取得《藥品進口通關單》,全面放寬CRO准入對於這類研發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他介紹,醫藥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點,是適合島嶼經濟發展的產業。海南醫藥產業總產值從2012年開始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海南省醫藥業從業人數2.1萬餘人,共有藥品批准文號3000餘個。海南全島建設自貿港大環境下,醫藥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開放商業航天、種業、新能源

在當天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蔣毅指出,在商業航天方面,海南自貿港將全面創新商業航天准入和管理機制,打通國內商業航天企業在獲取發射工位、開展發射申報、辦理相關審批等環節面臨的諸多限制,協同推動配套產業鏈發展,支持海南建設開放型、國際化的文昌國際航天城。

海南省科技廳廳長謝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在海南發展商業航天,首先是因爲文昌航天發射場作爲中國首個濱海低緯發射基地具有三方面優勢:一是靠海港,運輸方便。火箭可以海上運輸,箭體直徑不再受鐵路橋樑涵洞限制進一步釋放了火箭設計的潛力。二是緯度低,發射效率高。文昌位於北緯18度,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同型火箭運載能力可提高10%。三是射向寬,安全性好。從東射向到南射向,1000公里範圍均爲海域,墜落的殘骸不易造成意外,航區及落區安全性好。

其次,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已近200家,市場規模超8000億元,未來五年我國規劃發射衛星需求不低於3000顆,商業衛星發射需求正成倍增加,現有的發射工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商業發射需求。

再次,商業航天已成爲大國競爭新的焦點,相比於2003年成立並得到NASA全力支持的SpaceX公司,我國商業航天起步較晚,無論是技術、人才、資本、品牌積累,還是產品規模量產能力、市場盈利模式等,與國外仍存在明顯差距。

謝京指出,商業航天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技術行業。中國在獲取發射工位、開展發射申報、辦理相關審批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限制,配套產業鏈發展嚴重不足。

“由國家牽頭,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海南放寬民營企業開展商業航天服務的准入限制,對於中國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意義重大。”她說。

中國還將充分利用海南島天然隔離條件與優良育種條件,放寬海南種業市場準入,簡化審批促進種業發展。

白明介紹,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擁有全國最大的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適宜冬季南繁的唯一區域,而全國70%的農作物新品種出自南繁。

在新能源方面,《特別措施》支持海南統一佈局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打造全島“一張網”運營模式。

白明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2030年起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充電樁、換電站等新能源基礎設施上做出大量投資。他指出,目前海南的新能源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亞等大城市,而覆蓋全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引入更多民間資本。充換電基礎設施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支持有實力的相關企業按照市場化方式組建投資建設運營公司,將能有效激發市場投資積極性,加快打造海南全島新能源基建“一張網”。

(作者:夏旭田,史輝 編輯:週上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