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卡車司機自殺身後:質量“掉線”的行駛記錄儀費用成負擔

行駛記錄儀一直飽受爭議,各地安裝使用價格混亂,質量參差不齊

近日,河北卡車司機因車載終端記錄儀“掉線”被處罰2000元而自殺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第一財經1℃記者調查發現,此類行駛記錄儀一直在貨運司機羣體內飽受爭議,這一設備市場競爭激烈,各地安裝使用價格混亂,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問題頻發。

而且,這類終端設備與大衆所熟知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並不是同一層面的概念。

質量參差不齊

據1℃記者調查,此次涉事的汽車行駛記錄儀並非什麼高端的“黑科技”,其實是一種已經普及的車載記錄儀應用產品,可應用於導航、記錄司機行車軌跡的作用,市場從事這類產品生產以及銷售運營的商家多達上千家。

一位貨車司機提供給1℃記者的雙模行駛記錄儀顯示,該車載終端爲一個小型黑色方盒,同時裝配有北斗和GPS兩個系統,盒身上有一個小顯示屏,旁邊內置SIM芯片卡,數據傳輸時需要消耗運營商流量。設備需插卡才能工作,而卡片與車主綁定,一人一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類終端設備被冠以“北斗”稱號,但其與大衆所熟知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還是有差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指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通信系統,而所謂車載“北斗終端”則是基於“北斗系統”技術開發的衆多再開發產品的一個類別而已,按照生產標準,車載終端設備支持GPS/北斗導航雙模,同時支持北斗和GPS導航。因此,有專家提醒,不能簡單將北斗車載終端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混爲一談。

(受訪者供圖)

2014 年,交通部、公安部、安監總局公佈了《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規定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在出廠前應當安裝符合標準的衛星定位裝置,並接入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

上述《管理辦法》的頒佈,意味着車載終端的全面強制安裝,刺激了衆多企業進入車載終端行業。據業內人士介紹,其中絕大多數生產廠家爲原生產GPS產品的小微企業。

“這些企業主要利用現有的北斗雙模芯片,按照交通部、公安部相關標準研製生產北斗雙模車載行駛記錄儀,多爲貼牌生產,無自主知識產權,絕大多數生產型企業處於拼價格的狀態,真正有獨立產品方案且形成產品及售後服務體系的不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本身車輛出廠的時候自帶有行車記錄儀,但大部分是2G產品,而許多地方省市對這一設備的要求標準過高,要求採用4G網絡的產品,這就涉及到標準一致性問題,因此需要重新安裝,有些地方的物流公司可以自由選擇,但是需要找各地運管部門備案的廠家。” 一位在深圳從事10餘年車載行車記錄儀設備供應的負責人告訴1℃記者。

該負責人表示,2G設備和4G設備的區別較大,“4G網絡可以調取視頻數據,可以把司機違規的一些動作視頻及時上傳到平臺,而2G網絡只能定位,無法調取視頻等資料。而2G網絡也在撤網,網絡信號也更差。”

長期跑貨物運輸的王金伍是最早公佈金德強自殺信息的人之一。4月9日,王金伍在接受1℃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他到深圳生產導航記錄儀的廠家去參觀發現,這些設備本身比較簡單,造價也就幾百元。

據瞭解,記錄儀中的芯片的價格決定着產品的使用效果,有些廠家使用較便宜的芯片,雖然控制了成本,但也造成質量參差不齊。

事實上,近年來行車記錄儀的質量問題,也成爲監管以及業內關注的重點。

據2020年12月8日交通運輸部官網公佈的《2020年度道路運輸車輛北斗導航車載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河南、山東、廣東、陝西8個省(市),共抽取了27家企業生產的30個批次的產品,抽取樣品30個,最終確定合格樣品19個,不合格樣品8個,主要不合格項指標爲定位功能、盲區補報功能、休眠功能、CAN總線數據上傳、路線偏離提醒等,抽樣合格率爲70.4%。

上述抽查結果稱,與往年相比,北斗終端產品質量出現較爲明顯的下滑(2014-2018年抽查合格率分別爲82%、86%、80.6%、94.1%和97.6%),其中包括深圳市特思威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特思威爾)不合格,“定位功能、路線偏離提醒、車輛can總線數據上傳。”

此外,還有3家企業(深圳市思博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廣東途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煋鳥科技有限公司)沒有配合檢測,按照《辦法》規定視爲拒絕接受監督抽查。

就在今年2月,特思威爾卻中標了中國政府網披露的上述《重型貨車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集中採購項目》,評標總得分:77.740,總報價4900元,其中設備費達2280元、安裝費290元、流量費(三年)650元、設備維護費(三年)1680元。

混亂與負擔

1℃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各地對於這一裝置大多有自己的標準以及服務平臺,價格也不同。

上述深圳供應商負責人告訴1℃記者,目前2G網絡的汽車行駛記錄儀價格在200元至260元左右,而4G網絡的售價則1000元至4500元不等,“各地爲了更好的監控大貨車司機的駕駛行爲,大多采用4G網絡設備,增加了視頻AI監控等技術,因而價格更貴。”

據中國政府採購網披露的《重型貨車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集中採購項目的中標公告》成交結果顯示,共計有17箇中標人,其中市場指導價(單價)達4151.52元,許多中標人的價格在3000多元至4000元不等,費用包括設備費、安裝費、流量費(三年)和設備維護費(三年)。

1℃記者發現,上述設備包括終端主機、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攝像頭、駕駛員狀態監測攝像頭、駕駛艙全景攝像頭、主存儲器及備份存儲器,費用在1800元左右,但是加上安裝費、流量費(三年)和設備維護費(三年)總費用就高達4000元左右。

“雖然視頻監控監督駕駛員行爲是好事,但是也增加了我們的經濟負擔。”廣東一位貨運司機王師傅告訴1℃記者。

“有些地方部門,將安裝行車記錄儀與大貨車年審掛鉤,採取行政手段,就有點過頭了。”上述深圳供應商負責人說。最近,在河南禹州,據新華社報道,大貨車必須裝2000多元的視頻監控,否則過不了年審。

在慧聰網上,搜索“GPS衛星定位”等字樣,仍可以搜索出銷售大量行車記錄儀設備安裝廠家,它們宣稱可供應山西、北京、天津等地的貨車北斗定位系統。

華北某市的一位設備代理商明確對匿名詢價購買的1℃記者表示,“我們公司作爲設備代理商,在當地的交通部門有備案資質,只對擁有本地牌照的貨車進行安裝,其他省市地區牌照的貨車我們無法進行安裝。”

爭議

在貨車營運行業,北斗衛星定位記錄儀的作用之一是限制司機疲勞駕駛。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七款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少於20分鐘的行爲,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安交管部門可依法處罰。簡單來說就是,司機開車4個小時必須休息20分鐘。

王師傅在珠三角地區跑了近10年的長途貨車運輸。由於所在的公司規模並不大,他長期跑國道,以便節省高速費,壓縮運輸成本。這樣每次出發前,王師傅都要仔細查看地圖,由於國道無服務區,且橫跨多個城市和鄉村,各地對其能否停車的政策並不統一,因此能否在出發後連續駕駛的4小時內找到可以停車點,成爲運輸環節非常重要的一點。

王師傅說,“雙模終端”這類行車記錄儀存在必要性確實有,可以記錄行車軌跡、提醒勿疲勞駕駛、包括收集數據以及進行貨車精準定位,“但是,很多國道和省道並無專門停車區,有時候爲了執行這個導航裝置的要求,所以必須在路邊休息。”

此次河北卡車司機自盡事件發生後,在卡友圈引起較大關注。許多貨車司機在抖音、微信視頻等平臺反映行車記錄儀帶來的問題。

一位貨車司機說,去年他將貨車開到國外,行車記錄儀卻自動“掉線”了,回到國內在路上行駛,被執法人員罰款2000元。

“我花了錢,還到處擔風險,還得挨罰。”視頻中的這位司機師傅坐在駕駛室內,指着前擋風玻璃上方的行車記錄儀稱,平時不好及時識別行車記錄儀是否“掉線”,而執法部門以此爲由處罰,確實覺得不公平。

有司機認爲,既然收取了設備維護費,那麼相關方面就應該承擔起包括檢測設備是否“掉線”在內的一系列服務,而不是由並非專業人士的司機自己來判斷。

據王金伍對1℃記者介紹,貨車上衛星定位有時會不在線,如同手機一樣,記錄儀沒信號,就是“掉線”,這種情況很常見,出現“掉線”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記錄儀質量差,二是運營商的信號差,三是人爲造成,不工作纔沒有信號。

“有些罰款很牽強,比如兩個司機每人一張卡,兩人換班後忘記換卡也會被罰款。‘掉線’後司機有時候無法及時發現,所以現在這個領域罰款比較混亂。”王金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