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適應形勢任務變化,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成爲了黨新的奮鬥目標,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讓農民富起來,讓鄉村強起來,讓鄉愁留下來,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基礎上走向共同富裕。

寫好“政策”篇,築牢返貧防線。“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脫貧攻堅雖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是返貧誘因仍較多,扶貧政策來不得“斷崖式降溫”,必須留出政策接口和緩衝期,逐步實現幫扶常態化。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個不摘”的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真正走上持續發展軌道。注重分類施策,對於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需把事前預防和事後幫扶結合起來,及時爲其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兜住民生底線;針對易地搬遷的,加大產業就業幫扶力度,加強職業培訓,引導其提升學習、務工、經商等技能,同步提升安置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進行動態化監測,充分用好村幹部、行業部門、科技手段“三股力量”,持續推進常態化摸排,利用大數據,建立“互聯網+”監測系統,對發生大額醫療、大額教育支出等有返貧致貧風險的情況及時預警響應,採取有效幫扶措施。

寫實“產業”篇,培育致富沃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優做強鄉村產業是遠離貧困的長久之計。要着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按照“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格局,依託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種植業,致力於打造本地區的農產品品牌,提升產業價值。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擴大規模,推進農業與加工業、文化旅遊業、康養服務業等高度融合發展,拉長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羣衆持續穩定增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完善貧困地區的交通、水電暖、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實現農村公共設施維護運管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全面提升地區營商環境,以環境的優化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寫活“人才”篇,涵養源頭活水。人才蔚起百業興,做好脫貧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必須切實解決人才瓶頸問題。要築牢支部底子,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立足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雙線要求,從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鄉鎮企業家等羣體中精挑細選,組建一支有幹勁、會幹事、能帶富的幹部隊伍。搭建人才發展平臺,通過興辦生態農業園、農業科技示範區、農村電商產業園等,厚植人才發展沃土,吸納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有資金的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爲鄉村發展增活力、添後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專家授課、參觀學習等形式,重點對本土人才和返鄉人員開展關於苗木栽培、蔬菜種植、電商物流等技能性培訓,提升其對實用性技術的運用能力,強化鄉村振興的智力支撐。

寫妙“文化”篇,提振精神風貌。“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文化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豐富精神食糧方面發揮着直接而重要的功能。要充分發揮文化在脫貧致富中的引領作用,通過歌舞、戲劇等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謳歌脫貧過程取得的豐碩成果,引導廣大羣衆珍惜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效,爲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踐行“知識改變命運”宗旨,充分發揮教育在解決貧困問題上的長期性關鍵作用,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更高質量教育,使得掌握一門學問、一門技術成爲常態,通過長期穩定就業,徹底斬斷窮根。紮實推進移風易俗,通過評選出老百姓身邊的道德模範、行業標兵等先進典型,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引導,弘揚崇德向善、扶危濟困、扶弱助殘等傳統美德,不斷提升農民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作者:孫小云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