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智航收入大降虧損擴大 “中國達芬奇”盈利路漫漫

天智航4月9日披露了2020年全年業績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0.8%;實現歸母淨虧損超過5400萬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3000萬元人民幣的虧損幅度擴大。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爲77%,同比降低8個百分點。從業務結構來看,“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天智航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營業收入爲1.1億,營收佔比爲88%,毛利率爲83.4%。

4月10日,中信建投發佈了一份關於天智航公司專項現場檢查報告,報告披露經現場檢查瞭解,天智航2020年度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爲有兩方面,一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醫療機構主要精力集中於對新冠病患的收治及防疫,其他病患減少了就醫頻次,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的採購招標、裝機和使用都受到影響,銷售數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公司主要產品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臨牀應用處於市場推廣初期,報告期內公司直銷模式下銷量較上期下降幅度較大,導致營業收入有所下降。

科研型企業的商業化之路

2020年7月7日,天智航登陸科創板,成爲國產手術機器人“第一股”。上市一週後,股價就從上市當天的86元暴漲至141元的高位,漲幅接近翻番。不過此後股價一路下跌,截至4月9日收盤,天智航股價僅爲31.57元,較上市首日的收盤價下跌超過六成。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續督導工作指引》第二十六條的相關規定, 上市公司業績出現虧損或營業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情形的,保薦機構需要對其進行專項現場檢查,並上報上海證券交易所。

中信建投建議天智航應根據疫情的情況合理調整經營策略,進一步加強經營管理,加強公司核心產品的應用推廣工作,提升營業收入規模、防範相關經營風險,並針對公司業績下滑的情況做好相關信息披露工作。

天智航在科創板上市時的定位是一家科研型的企業,並獲得了包括美國強生等公司的支持。去年11月,該公司自主研發了一款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並已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進入創新醫療器械註冊審評審批階段。這款產品目前在國內尚無同類產品上市。

儘管在研發專利、技術產品創新等早已處於行業內國際領先,先後實現了多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產品註冊並開展了常規的臨牀應用,被業內譽爲“中國版達芬奇”,但該公司仍面臨着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

直覺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開發出了全球知名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並開拓了手術機器人的商業化市場。達芬奇機器人系統主要用於泌尿外科手術,目前在亞太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臺灣等地的銷售佔到了全球銷量的六分之一左右。

中國市場的成長空間還很大,以達芬奇機器人系統爲例,在美國,每1000萬居民中的滲透率就達到了112臺,而在亞洲,每1000萬人的滲透率僅爲3臺。投資人認爲,手術機器人肯定是未來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能夠提升手術的精準化和標準化。

“手術機器人肯定是未來的投資方向,中國像天智航這樣的企業其實都不錯,但是要盈利還是需要時間,就連達芬奇這樣的機器人公司也纔剛盈利沒幾年。”一位國內專注於醫療領域的投資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跟風卡了創新的脖子

有研究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中國手術機器人的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跟風”。“大方向都是讓歐美來主導引領了,但是我們的醫生和歐美醫生的培養路徑不同,他們有自己的臨牀技巧和方法,別人的鞋,我們穿肯定彆扭。”同濟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人員齊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的手術機器人市場擁有巨大的空白,機器人技術在醫療領域將成爲一個顛覆性的技術,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使用機器人真正解決臨牀醫生的痛點。”齊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來看,手術機器人的使用過程仍然較爲複雜,整個過程仍需要醫生的參與和輔助,雖然機器人可以完成一些標準化、程序化的操作,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需要繼續提高才能與比臨牀醫生操作體現出明顯的優越性。”

此外,手術機器人市場應用現階段尚存在規模化不足、價格高、使用準備流程複雜、醫患對機器人輔助手術認知尚待提升等因素制約,手術機器人產品想要得到市場和用戶認可還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培訓所需的設備資源成本以及產品標準以及法規政策的制定也成爲阻礙國內手術機器人發展的瓶頸。

不僅僅是天智航這樣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初創公司會碰到類似的問題,針對外科和介入治療領域的大型手術機器人公司也會面臨同樣的挑戰。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臨牀治療系統副總裁浦崢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大的挑戰是上市註冊,作爲一種新型的創新技術產品,我們還需要時間以及更多的數據,來獲得監管的認可;另一方面的挑戰來自於國內缺乏機器人相關產品准入標準,需要藥監聯合各企業和專家儘快建立。”

有統計數據估計,到2027年,外科手術機器人市場的價值將達到100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銷售來自中國市場。過去幾年中,中國已經有超過30家從事手術機器人的醫療設備初創企業獲得融資。

齊鵬認爲,鼓勵創新最關鍵的是在領域裏需要有良性競爭,現在國內手術機器人領域競爭格局尚未形成。“我認爲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可能還是因爲目前大多數的手術機器人方案都是根據國外臨牀需求和技術方案來論證的,無法完全解決國內醫生手術過程中的臨牀痛點。”齊鵬表示,這在未來將成爲工程界和醫學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