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這是詩仙李白筆下的絕世美女西施的形象,作爲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曾留下過很多悽美的故事,比如傳說中她和越王勾踐,以及陶朱公范蠡之間的愛恨情仇。

“西施浣紗”的典故,流傳了2000多年,據說當年西施在河邊浣紗時,她的倩影倒影在河面,魚兒見了都忘記了游泳並沉入河底,後人用“沉魚”來形容她的眉毛。西施“真容”有多美?復原圖撞臉一女明星,難怪吳王爲她不理朝政。

一、擁有“沉魚”之貌的西施

西施作爲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本名施夷光,後人尊稱其爲“西子”。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指的就是這位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

西施的身世非常悽慘,作爲施姓後裔她和父母居住於浣紗溪畔,終年只能以浣紗度日。她的父親是一名樵夫,只能依靠砍柴、賣柴爲生,而母親則是一個普通的浣紗女。

西施自幼就和母親在這條小溪浣紗,但無論多苦多累從來都不喊辛苦。雖然每天喫着粗茶淡飯、身着粗布衣服,但是卻掩飾不住西施的美貌。

據說西施的容貌精緻、身材婀娜,但由於當時並未有照相技術,所以沒有留下她的倩影。

不過卻可以從唐代詩人的詩歌中,去重溫越國美女西施的傾城美貌:“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詩文中的“奪”、“殺”二字,立體而又生動地表達除了,西施美女的花容月色。“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爲古今美人第一”,後來西施成爲了美女的代名詞。

據說西施有“心病”,所以每當心病發作之時,都會捂着胸口、蛾眉緊蹙,但這種樣子更惹人喜愛。有一個住在村東頭的女子,見到了西施“捧心”時的動人的樣子,於是也學西施的模樣。

但由於她的長相特別醜陋,大家見狀都紛紛逃離,從此東施效顰的典故流傳了 2000多年。有關西施的故事和典故說也說不完,但這位大美女也被列入了禍國之流。

二、吳王寵幸西施荒廢朝政

“臥薪嚐膽”的典故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曾記載:“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當年,吳王闔閭率兵攻打越國,但卻大敗而歸、身受重傷而亡。

吳王夫差發誓要滅掉越國爲父王報仇,於是越國軍隊被吳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無奈之際勾踐只能選擇自殺。後來謀臣文種爲他獻計,以“假投降”的方式保存實力。

就這樣,勾踐開啓了長達三年的階下囚生活,最後在謀臣文種和范蠡的幫助下逃回越國,併發誓要一雪前恥。

爲了永遠也不忘記大仇,他睡在馬棚裏、躺在稻草上,而且房樑上還吊着一個苦膽,他每天起牀時都要舔一舔,目的就是告誡自己不要忘記滅國之恨。

終於實現了打敗吳國手刃仇人的夙願,“三千越甲可吞吳,百二秦關終屬楚”,說的就是勾踐復國的故事。

其實,在勾踐的復國計劃中,西施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吳王夫差貪婪好色,所以勾踐便“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爲了搏美人一笑,吳王夫差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事情,最終導致吳王夫差因貪戀女色而誤國,被勾踐率領的軍隊滅國了。

其實,西施在去吳國之前,早已經和范蠡互生情愫,但爲了勾踐的復國大計,不得不因此而忍痛分離。

後來西施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罵名,不過關於這位大美女的結局卻有很多種猜想,有一種說法認爲吳國滅亡之後,范蠡帶着西施離開了越國,過上了神仙眷侶一般的生活。

“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當然,這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也有一種說法認爲,西施回到了越國後,就被勾踐賜死了,因爲對於越國而言,一個女人又算的了什麼呢?

三、當紅女星撞臉西施

西施到底長什麼樣呢?爲啥能把吳王夫差迷惑的五迷三道的呢?爲了弄清楚西施的容貌,專家們用科技手段復原了西施的臉。

從復原圖中不難看出,西施竟然和當紅女星蔣勤勤撞臉了,當年,蔣勤勤飾演的“第二夢”,絕對可以用傾國傾城來形容,可見西施確實是沒得不可方物的大美人。

結 語

“嶺上千峯秀,江邊細草春。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西施和她的故事早已經淹沒在歷史中,有關西施和臥薪嚐膽、勾踐吞吳的故事,也都成爲了一段傳奇的史實。如今浣紗石依然矗立在浣紗溪岸邊,但西施卻再也沒有來過此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