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儘管美國新政府聲稱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但迄今爲止,這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明顯表現出特朗普時代的風格:

強硬、蠻橫、盛氣凌人。

包括不擇手段打壓中國企業還在繼續,對華持續發動意識形態攻擊,美國航母編隊還在中國周邊耀武揚威……

接過特朗普的對華劇本會有什麼後果?新加坡學者馬凱碩將之稱爲一個“戰略錯誤”,他警告,如果拜登政府繼續這樣,美國將走向災難。

如果還是“零和”心態作祟,指望靠打壓“狠勁”來確保美國單極霸權,那麼美國政府確實錯估了自己、錯估了世界,更錯估了中國。

“參考頭條”欄目今起推出融合專題報道《美國,你錯了》,梳理美國錯誤行徑,剖析美國“錯因”。

歸根結底,中方不認可這個世界上還有高人一等的國家,不接受世界上的事只能一國說了算。而這,也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心聲。

“特朗普完全看錯了中國,拜登也是。”日前,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對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作出論斷。

短短一句話,指出的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中最“難看”也最“失敗”的部分,那就是對當下中國實力、意志和目標的嚴重誤判。

拜登政府迄今已經在多個公開場合談及對中國的“定位”——今年3月初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中稱,中國已超越俄羅斯,成爲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而美國務卿布林肯不止一次宣稱,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友造成了安全和經濟上的“威脅”。

其實,將中國視爲“威脅”也好、“挑戰”也好、競爭對手也罷,背後都是對中國發展路徑的認知錯誤、理解錯誤和讀取錯誤。

反將美國一軍!

3月19日的阿拉斯加,天寒地凍。安克雷奇的談判桌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向坐在對面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出那句後來火遍全球的話:“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喫這一套。”會談後,中美罕見交鋒一幕在國內外互聯網刷屏,而楊潔篪長達15分鐘的發言,更是讓無數外國媒體直呼“這是北京展現出的前所未有的強硬”,全程圍觀會談的無數外國網友紛紛感嘆“中國不一樣了”。中國的確不一樣了。一張“兩個辛丑年”對比圖在國內社交媒體上迅速引發共鳴,背後探討的,是當今中國已具備“平視世界”的底氣。一些外國媒體正從細節中發現這一點,例如,英國《泰晤士報》就認爲,這次高層戰略對話上,中國“沒按套路出牌”。在一篇題爲《中國發現了美國的弱點,它正在轉動螺絲》的文章中,記者寫道:在與美國的鬥爭中,中國發現了一種“新武器”——這裏指的是,談判中中方用“黑人的命也重要”議題,在人權問題上反將了美國一軍。

不止《泰晤士報》,一向支持特朗普的福克斯新聞臺主持人塔克·卡爾森在當天的節目中也評論認爲:中國正利用美國的弱點來“對付”美國。“中國人在人權問題上對我們說教。你從沒想過會看到發生的那一天。但令人驚訝的是,在2021年,它奏效了。”卡爾森說。在西班牙《先鋒報》看來,這是一場直截了當、雙方均有備而來的交鋒,而中國外交官“針鋒相對”“充滿戰鬥力”地歷數美國劣跡:濫用軍事和財政權力壓制其他國家;國內不尊重人權的事件頻頻出現;美國人是貨真價實的“網絡攻擊冠軍”;美國“不能代表世界”。“大國之間的權力平衡已經發生變化。”《先鋒報》記者寫道。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中國不會“打不還手”

阿拉斯加會談僅僅三天後(3月22日),美國夥同盟友,給中國來了個看上去“聲勢浩大”的制裁。

當天,歐盟、英國、加拿大分別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爲藉口,宣佈對有關個人及實體實施單邊制裁。同日,美國宣佈對中方制裁,聲稱是對歐、英、加制裁措施的補充。美、英、加三國外長髮表聯合聲明,向中方施壓。

如此沆瀣一氣的齊齊出手,顯然是謀劃在先的有備而來。不過,令這些西方國家沒想到的是,中方的反制行動也非常迅速。

北京時間3月22日晚,中方第一時間表明嚴正立場並宣佈對歐方有關機構和人員(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制裁名單中,此前大肆造謠抹黑新疆問題的德國人鄭國恩等人赫然在列。

當夜,中國外交部負責人分別緊急召見歐盟、英國駐華大使,就幾小時前對方借所謂新疆人權問題作出單邊對華制裁決定提出嚴正抗議和強烈譴責,與此同時也向美方和加方提出嚴正交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方相關通報中出現了一個不常出現的時間量詞:“幾小時前”,顯然,這意味着歐盟的一舉一動都沒能跳出中方預判,因此纔有瞭如此迅速有力的反制措施。

這一點,讓外方感到驚訝。據媒體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回應中方制裁時說,“我們還在開會呢,就聽到中國報復了。”

緊接着:3月26日,中方決定對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的英方9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

3月27日,中方決定對美、加有關人員和組織實施制裁……

一週之內,連續三次出手制裁,從切斷反華勢力資金渠道,到打破後者借宗教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的企圖,出手快速,打擊精準,可謂揮拳生風,拳拳到肉。

反擊的效果,也很明顯。

3月24日,法國《世界報》網站感嘆:中國的回擊給歐洲上了一課!

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結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對西方制裁僅表示口頭抗議,也開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外交部網站截圖

突破西方圍堵

事實上,不僅僅是快拳,準拳,還是組合拳。外界注意到的,除外交手段上的快速反制之外,中國外交還閒庭信步地盪開一筆,繞過美歐西方圍堵,在亞歐、中東闢出新局。

3月22日,就在西方放出對華抱團制裁消息當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抵達中國開始爲期兩天的訪問,並就對美看法達成一致。

如此關鍵時刻,拉夫羅夫的訪問無異於一次外交宣示,以致有外媒猜測其訪問是否特意安排,對於這種論調,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回應直擊要害:我們的關係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不像個別國家拉幫結派,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陰謀甚至陽謀。

外媒同時注意到,在送走俄羅斯外長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馬不停蹄地於3月24日至30日對沙特、土耳其和伊朗等中東六國進行了訪問。回國後,3月31日至4月2日,王毅外長又在福建先後接待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外長訪華。4月3日,王毅同來訪的韓國外長鄭義溶舉行會談。外界注意到,這是韓國外長三年來首次訪問中國。

罕見密集的外交行程安排,會晤對象雖然不同,但釋放的關鍵詞大多圍繞“共識”、“攜手”、“合作”。在中美緊張關係加劇之際,中國在上述的國家和地區反被視爲“提升了威望”。

美國《對話雜誌》對此形容道:阿拉斯加會談,像是一個序章。“中國正向世界傳遞的一個信號是:不要評判我們或試圖改變我們。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

▲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美國決策者的誤讀

但美國政府,顯然還沒有準備好適應這樣的時代。

3月25日,拜登於白宮舉行了上任以來首場總統新聞記者會。提及中國時,他表示,自己任期內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併發誓將進行大規模投資,以確保美國在美中競爭中佔據優勢。

一方還在咄咄逼人,另一方則落落大方。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表示:“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成爲更好的中國。”

兩天後(27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深度解讀道:拜登的講話反映了美國決策者對華政策上的一種糾結,他們很擔心美國在世界上的所謂主導地位或者說霸權會不會被中國取代。

“這其實是對中國發展目標的一種很大的誤讀,也是對當今世界潮流的一種很大誤讀。”崔天凱說。

這一分析,也呼應了開篇提到的《外交政策》雜誌的判斷:中國已足夠強大,美國以前可能有威力的手段現在無效了。當今世界密不可分的經濟相互依存使冷戰時期的“攤牌”成爲一把幾乎不可用的雙刃劍。

這些話,既苦口婆心,又忠言逆耳,不知拜登政府能否聽得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