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幀察點

本文的開端,始於一張窮極搞怪之能事的圖片。

當時我正在看電影,養雞叫我去看羣裏施佬發的一張“哨兵”照片。瞥見縮略圖時我還以爲:咋的?不就是頗具我國特色的抓捕叉嘛……

點開大圖倒吸一口冷氣:這可不是什麼抓捕叉,這可是KPV!或者說國產56式四聯/58式二聯14.5mm高射機槍的槍身!這可是重49.5千克,全長2002毫米的龐然大物啊!

▲此圖就是本文的源頭了

▲養雞開玩笑說,讓身高2米14的軍委訓練管理部籃球教研室教練王治郅大校拿着這個(大郅應該是我軍目前個子最高的現役軍人),估計看着就比較協調了

再加上幾個月前,有美國人自以爲是地瞎理解我軍文宣中的“賡續紅色基因”,稱我軍有“基因改造人”云云,我的腦洞已經一下子開到了萬里開外——“該部下轄‘特種警通連’,哨兵個個身懷絕技,比如此人就可以立姿無依託腰射KPV”……而在最初的震驚過去之後,細看這張圖片,其實處處體現着“軍工院校年輕人”的搞事味道。

那就裝模作樣地簡要分析一番:

首先,真正的軍事設施,“哨兵神聖 不可侵犯”幾個字,會用相對更加正式的形式呈現。即使是臨時哨位,也不會是1張A4紙上打印8個字貼的歪歪斜斜,哪怕是1張A4紙上打印8個字,也是會有塑封的預製好的標牌。

▲比如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其次,立柱與攔阻帶的“請勿觸摸”幾個字更像是用於展覽,“哨兵”背後的藥筒、駐鋤、無後坐力炮等“零碎”,也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哨位附近;

最後,附近環境車輛停靠隨意、遠處有一名地方人員、地上倒着一輛自行車……這些都指向一所軍工特色大學的校園,而非營區;而“哨兵”的軍服上,也缺乏現役士兵/學員常服左胸國防服役章等必備的細節,這一點又與很多地方高校的國旗護衛隊服裝特徵吻合。

▲圖爲中北大學國旗護衛隊

說到部隊營區門口哨兵的武器,這是大家在平時生活中看到我軍現役槍支的一種常見方式,對我這個輕武器愛好者來說,更是從小到大一直關注的焦點。畢竟最小的時候還當不了“戰艦炮手”,艦上的武器裝備哪怕是小口徑機關炮在那時候也顯得太過巨大,而哨兵/武裝更(艦艇哨兵)手裏的輕武器,卻是我們進出港區、上下艦艇時常常能見到的。

▲現在的武裝更普遍使用95式短突擊步槍——也是共和國武裝力量序列裏95式短突擊步槍(這裏只算基本型,不算95B-1)在公開報道中最爲常見的戰位之一

在物質條件遠不如當下的上個世紀90年代中早期,作爲人民海軍列裝輕武器的一部分,艦艇部隊哨兵/武裝更的輕武器也頗爲慘淡:別說當時還沒列裝的95了,就連當年陸軍老大哥的制式輕武器——81槍族都不常見。

▲1996年臺海演習中,56衝與81班機混編的海軍陸戰隊——山貓說,突然就有了一種“好像當年我們也仿製裝備了RPK”的感覺

那麼是56衝/56半麼?不是!直說了吧,從印象裏的那把形象極爲鮮明的刃形刺來看,那都不是國產製式武器,而是繳獲的日軍38式/99式步槍。

▲30式刃形刺與護手上的鉤,至今記憶非常深刻

如今回想起來,那槍托的木頭雖然老舊,但已經在超過半個世紀的使用中打磨的發亮;就連表面劃痕、凹陷等使用痕跡,也因爲槍油的反覆浸染,變得像是複合材料。記得當時使出喫奶的力氣仍然扳不動槍栓,在叔叔幫助下才打開槍栓,能看到彈倉裏有填充物,表面有層薄薄的潤滑油,如今想來,那應該是一支已經改膛使用56式7.62×39mm彈藥,以便於彈藥保障的步槍。

根據父母的說法,我最早登上艦艇的時候纔剛會走路,那個年齡的記憶自然是模糊而縹緲的。直到聊起那依然拉不開槍栓的年紀時,我想起當時發現自己可以站直了躲在值更臺後面,換言之就是身高勉強能和三八式比量比量(眼睛能正對着刺刀座套箍),又想起來在剛學會走路後不久,還試過用力嘗試舉着揹帶,想把那支步槍提起來——當然是失敗了,因爲揹帶環所在的套箍比那時候的我還高。

▲38式步槍長1275毫米,小時候拿這個當自己的身高標尺

相較於海軍哨兵手中的改膛38式/99式步槍,我對於53式步騎槍(莫辛納幹M1944卡賓槍國產版)的記憶卻頗爲模糊——按說其大肚子(彈倉)和如同細長棍棒的棱刺本來是非常鮮明的特徵。後來在照片上,倒是見過那個時期的海軍艦艇武裝更,而且還有用長莫辛步槍(主要來源應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時期裝備的1891/30型)的。也許是小時候以爲海軍以艦艇爲主要武器,輕武器全是“小米加步槍”裏提到的老式手動步槍,太無聊就不細究了。

▲……又也許是小時候就預感到未來的自己會很嫌棄莫辛納幹步槍,所以乾脆一忘了之

當年的社會風氣相對淳樸,我們海軍的哨兵與武裝更武器基本屬於一種“禮器”。在槍本身性能的並不重要的情況下,槍身修長、刺刀顯眼的老式步槍自有其威風之處,乃至將立於腳邊的步槍斜向前推出、作敬禮動作也顯得很瀟灑,所以在營區大門口的哨兵手中,老式步槍的服役生涯反而比“常規文獻記錄”長久很多。

後來作爲家屬隨調到了駐地,在駐地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了各部隊“門面”的不同。首先,小學旁邊的陸軍警備區司令部哨兵,用的是相當常規的81槓;隨着我軍進駐香港而名動天下、1999年國慶閱兵再次亮相的95式步槍,仍然沒出現;海軍艦艇武裝更、營區大門口的哨兵,用的是如同“禮器”一般的老式步槍已經足夠奇怪;而營區次要出入口的側門哨兵們,用的卻是一種我當年根本不認識的短步槍:它比56衝與81槓都要短小,長短几乎像是衝鋒槍,彈匣寬度和56沖和81槓一樣、但又明顯短一截。

▲其實就是QBZ56C

當年的信息渠道實在匱乏,我一度以爲這種短小的步槍是所謂“AKSU”的中國版本。後來瞭解到56C本身的故事,的確也頗爲奇特。作爲56衝家族中最年輕的現役成員,有着“56”這個年份編號的它研製工作始於1988年,1991年正式批准設計定型。因此其外觀上有着非常鮮明的現代特徵:首先是開有手指槽的黑色塑料握把——這種握把形制也是新批次56-2步槍的特徵之一,不過顏色仍爲傳統的紅色;其護木、摺疊託護片也是黑色塑料材質;以及適應“短突化”的槍口裝置。

▲56C槍托打開狀態,常見的是圖中這種20發“執勤彈匣”,當然也可通用標準的30發彈匣

56C是爲了滿足部隊對槍械進一步短小輕便化的需求而出現的短自動步槍,其重量僅爲2.85千克,槍托摺疊長度僅爲557毫米,展開時爲765毫米,初速665米/秒,有效射程300米,理論射速600發/分鐘。其標尺爲100米、200米、300米三檔,而其標尺護翼的造型與其槍托一樣,有着濃重的81式槍族色彩。

▲56C當初主要的目標用戶,是對減重需求最爲強烈的我陸軍高海拔一線部隊,但出鏡並不頻繁

此外,56C也是中國系AK裏除了早期試驗批次的衝壓機匣56衝(量產批次改爲與RPK類似的斜向鉚釘)以外,僅有的平鉚釘機匣產品。

▲56C短突擊步槍槍托摺疊狀態

作爲東方系AK內的三大門派,56C的定位與蘇聯的AKS-74U、南斯拉夫的M92短步槍類似,但彼此之間差異頗大。除了都尺寸短小,都有複雜的兼具銷焰、制退功能的膛口裝置2個特點外,三者幾乎“看着哪都像,細看哪都不一樣”。

首先,蘇聯的AK短步槍僅限5.45mm彈藥版本,使用M43彈的“AKS-47U/AKMSU”是否有“原廠正品”存在爭議;我們的56C僅限7.62mm彈藥版本;南斯拉夫的AK短步槍則有多種口徑。另外,蘇聯、南斯拉夫的AK短步槍均有特殊改型導氣箍,準星在導氣箍上方,56C的導氣箍與準星造型、佈置更接近傳統AK(但有氣體調節器)。

▲南斯拉夫M92短突擊步槍

▲蘇聯AKS-74U短突擊步槍

初見56C之後的好奇心,實在是按捺不住。但相關資料缺乏,除了營區側門哨兵手裏別處無從得見。至今仍然記得小時候暑假時,我會提前出發去游泳池,就爲了騎在自行車上,等游泳池開放前,盯着哨兵與56C步槍多看幾眼。

雖然說只是個半大小子,但這番關注顯然也不太尋常。當我望向哨兵時,哨兵叔叔也會警惕的多瞄我幾眼。這種情況,直到我的好朋友發現了我和哨兵的對視,過去解釋了一番原因——他的父親部隊就在那個營區裏,他認識那哨兵班長叔叔。後來的情形,就成了我在等游泳池開放前多看幾眼56C,哨兵叔叔們當我不存在,或者偶爾看我微笑一下。

▲如果哨兵的微笑都是這樣就好了。jpg

隨着一艘艘人民海軍新型戰艦入列,武裝更手中的槍也逐漸換成了95短突。被小時候的自己視爲奇景的56C短突擊步槍,再次見到就主要是在網絡上了。

▲儘管保養稍微麻煩些、槍口焰和噪聲也大,但56C尺寸短小、彈藥通用性好的特點,使之仍偶爾隨特戰單位出鏡,圖爲2009年赴巴基斯坦參加“和平-09”海上多國聯合軍事演習的168艦隨艦海軍特戰隊員,使用56C與81班機混編演訓

▲同樣攝於“和平-09”任務航渡馬六甲期間,168艦反海盜隊員使用56C進行反海盜演練,出海服外面套個80盔+56胸掛的這身行頭,比起特戰隊員就樸素了很多

雖說官方報道中的56C畫面大多數來自海軍,實際上56C的主要用戶除了陸海軍之外(空降兵也有“傳說”,但暫無實錘),還有當年穿着武警制服的公安邊防部隊。

▲2014年,浙江海警部隊使用56C短自動步槍訓練,可見使用的是30發彈匣

近幾年,56C最後公開出現的場合仍然與人民海軍有關,只不過它們不再出現在那些更大更先進、駛向深海大洋的戰艦上了,而是出現在即將成爲新一代海軍戰士的新兵們手中,成爲他們“兵之初”——新兵訓練期間的第一支槍。

▲2018年,海軍航空大學某新訓基地新兵完成五天五夜拉練後,集中組織授銜儀式

不過56C畢竟數量有限,要論海軍新兵的第一支槍,比例更高的還是“光耀千秋的八一槓”。雖然在陸戰隊等單位的新兵訓練中,95式步槍的身影確實越來越多,但這些用於新訓的56C和81-1短期內也不至於徹底消失。

▲從獨挑大樑到傳幫帶,“八一槓”與海軍藍的緣分仍在繼續

今天,這支少年時的“海軍營區側門哨兵專屬武器”,其原本擔負的作戰任務,在各軍兵種的作戰部隊都已經由更新、更強的後輩繼承。不過作爲第一支批量列裝的國產短自動步槍,外形被不少人喜愛、甚至一度還成了“有託黨”批判“無託黨”的“武器”之一的56C,仍將不定期地勾起AK愛好者們的回憶。

▲2016年北海艦隊某新訓基地新兵授銜暨入伍訓練結業典禮上,男女護旗兵均使用頗爲少見的鍍鉻型56C,注意其握把和護木也改爲與新批次56-2類似的顏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