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MC撤退保險業又一例!長城資產出售長生人壽控股權,接管12年虧損超10億

記者 | 遊淼

繼信達資產出清幸福人壽控股權後,又一家AMC長城資產從保險業“撤退”。連年虧損的長生人壽會由誰來接盤?

4月14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顯示,長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長生人壽”)70%股權被掛牌轉讓,轉讓方爲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資產”)和全資子公司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

長生人壽於2003年成立,自2009年被長城資產接管至今逾12年以來,其仍未擺脫虧損“魔咒”。據界面新聞統計梳理,除了2016年小有盈利外,長生人壽其餘年份持續虧損,合計虧損超10億元。

苦心經營保險12年,長城資產爲何選擇撤退?

據長生人壽70%股權轉讓項目介紹,2021年3月31日,長城資產經股東大會決議,批准通過本次股權轉讓。

據悉,該轉讓項目限期披露至2021年5月12日,截至發稿前已有2000點擊量,遠超同期產權轉讓項目訪問量。有關受讓方資格條件、轉讓價格,有待進一步披露。

項目介紹還顯示,2020年度長生人壽實現營業收入19.58億元,淨虧損4539.1萬元,資產總計83.9億元。2021年1~2月,實現營業收入4.55億元,淨虧損3427.2萬元,資產總計86.3億元。

長生人壽一直以來受困於業績萎靡不振。2009年至2019年,長生人壽僅在2016年實現微利,其餘十年累計虧損9.92億元。加上2020年虧損4539.1萬元,合計虧損10.37億元。如此連年虧損的險企在行業裏實爲罕見。

業績堪憂之外,長生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一度出現連續7個季度下滑。

2019年四個季度以及2020年前三個季度,長生人壽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201%、191%、186%、177%、154%、135%、130.2%。直至2020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纔有所回升,至145.7%。

公開信息顯示,長生人壽前身名爲廣電日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9月,是中國首家獲准開業的中日合資壽險公司。

2009年,長城資產接管長生人壽發起股東上海廣電有限公司所持有的50%股份,隨即將其更名爲長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2015年,長生人壽迎來第二次股權結構變更。長城資管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共同增資8.67億元,實現對公司70%控股與主導經營。

目前,長生人壽註冊資本金21.67億元,中國長城資產持股51%,日本生命持股30%,長城國富持股19%。後股權變更爲長城資管持股51%,日本生命保險持股30%,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持股19%。

從外部環境看,近幾年監管部門對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要求是迴歸不良主業,而從內部來看,保險經營不善、業績連年虧損。在業內看來,這或許是長城資產在苦心經營12年後選擇“撤退”的主因。

當下會由誰來接盤?有保險行業人士指出,伴隨保險行業監管日益趨嚴,資本對於保險股權的投資也更謹慎。而業績壓力以及自身的模式缺陷,使得不少中小財險公司的股權面臨無人接盤的尷尬局面。

保險經營慘淡,AMC接連撤退

資產管理公司是國務院在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成立的以解決不良資產爲目的的金融性公司,也是在資本市場上運作的投資銀行類公司,簡稱AMC。

作爲原來的國有四大AMC(信達資產、東方資產、長城資產、華融資產)中,除華融資產之外,其餘三家均持有保險牌照。

然而,上述三家雖牌照在手,但保險經營整體欠佳。在東方資產轉讓長生人壽控股權之前,信達資產已減持或出售了兩家險企股權。

2019年6月,信達資產公告轉讓出清所持幸福人壽51%股權,歷時近一年,於2020年7月轉讓完成。其中,幸福人壽在2009~2014年連續6年虧損,累計虧損額接近34億元,2018年更是以68億元的虧損成爲當年保險業“虧損王”。

而信達資產控制下的另一家信達財險,除了2013年-2015年實現微利外,整體也處於虧損狀態。

2016年12月,信達資產通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作價42.2億元將信達財險41%股權轉讓給深投控,信達資產只保留10%的股權。信達財險從此也更名爲國任財險。而後經過不斷地增資擴股,此前位列公司第三大股東的信達資產持股比例由10%下降至7.487%,退居第四大股東。

東方資產則在2012年注資78.1億元入股中華聯合保險集團。從此,東方資產以51.01%持股比例成爲中華聯合保險集團第一大股東。

自從東方資產接管以來,該公司人事調整頗爲頻繁。其中,中華聯合財險高層頻繁變動,7年時間換了5次總經理。

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中華聯合財險分別實現淨利13.03億元、11.26億元、5.81億元,淨利逐步走低。2019年,中華聯合財險營業利潤虧損達4.24億元,得益於稅費優惠才勉強扭虧爲盈,相比2017年、2018年淨利快速下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