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戴嶽

隨着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出爐,各大理財子公司的業績也浮出水面。截至目前,已有1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佈2020年業績情況。15家理財子公司2020年均實現盈利,淨利潤合計95.87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銀行理財產品逐步從保本保收益的預期收益型產品,轉爲打破剛兌、盈虧自負的淨值型產品。不少理財子公司開始加速佈局FOF(基金中基金)產品和ESG理財產品。

 淨利潤合計95.87億元

具體來看,2020年,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中郵理財淨利潤超過10億元,分別爲24.53億元、13.45億元、11.87億元;徽銀理財、渝農商理財、青銀理財排名後3位,淨利潤分別爲1.09億元、600萬元、300萬元。不過,這3家公司都是2020年剛剛成立的,青銀理財更是成立於2020年9月。

如果從國有行理財子公司看,註冊資本低、開業相對較晚的中郵理財在2020年淨利潤排名中位列第一,是唯一一家淨利潤超10億的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排在第二位的是農銀理財,該公司實現淨利9.91億元。

國有行理財子公司中,建信理財、工銀理財和中銀理財雖是第一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但盈利水平一般。註冊資本金較高、開業時間早的工銀理財和建信理財排名後兩位,2020年淨利潤分別爲4.08億元和3.35億元。中銀理財資產總額爲110.65億元,2020年淨利潤爲4.55億元。

相比之下,2020年7月開業的信銀理財,半年淨利潤5.95億元,超過多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全年淨利潤。

相比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城商行理財子公司的註冊資本和理財產品的管理規模均相對較小,因而盈利水平相對更低。2019年以來,已有7家地方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開業,分別爲寧銀理財、杭銀理財、徽銀理財、南銀理財、蘇銀理財、青銀理財和渝農商理財。比較之下,2020年寧銀理財成績亮眼:總資產18.20億元;實現淨利潤2.97億元,同比增長77243.75%。

  增加產品權益投資力度

資管新規發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逐步從保本保收益的預期收益型產品,轉爲打破剛兌、盈虧自負的淨值型產品。

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初,考慮到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低,發行產品多爲固收類產品,但隨着展業發展,會增發權益類、混合類產品,加大混合類產品中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據國金證券測算,2020年銀行理財爲A股帶來的資金增量規模約1450億元。

據監管要求,理財子公司杜絕“帶病上崗”,新發產品均爲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淨值型產品,從母行承接的產品也是經處置後符合資管新規的淨值型產品。2020年,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產品規模分別達到7181.22億元、9498.14億元、6969.84億元、5337.97億元。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1月底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截至2020年末,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已達17.4萬億元,同比增長59.07%,佔全部理財產品餘額的67.28%。

按照監管要求,資管新規過渡期將在2021年底之前結束,這意味着必須在2021年底之前將舊產品的存量轉換爲新產品以進行淨值管理。

 FOF產品和ESG理財產品受關注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3日,國內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經發布3928款理財產品。從數量上看,固收類產品數量依舊最多,佔總數的8成左右;權益類產品最少,目前僅有8只,其中光大理財3只,招銀理財2只,華夏理財、工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各有1只。

不過,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理財子公司加快佈局FOF產品和ESG理財產品。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將依託投資範圍橫跨多類市場的優勢,以固收產品爲基石,以FOF/MOM、量化投資等方式向權益類、混合類、衍生品類產品拓展,從而逐步構建覆蓋不同流動性需求、風險等級,以及不同投資目標的產品體系。

FOF是由專業機構、基金經理來幫助投資者篩選優質的基金產品,做好資產的組合配置。2020各理財子公司集中發行了90款FOF產品,主要是工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發行的。這些FOF產品以固收類爲主,佔比約77%,其中大部分爲“固收+”產品,而混合類FOF數量比較少。

ESG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而非傳統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銀行將ESG投資理念嫁接進銀行投資研究中,ESG理財產品也在國內剛剛起步。目前市場ESG理財產品主要是固收型,而混合型和權益型的ESG產品比較少。比如,中銀理財最近募集發行的首隻“碳達峯”主題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年化)爲4.75%,風險等級爲3級,產品期限爲760天,起購金額爲1000元,自3月31日開始募集,已於4月7日募集結束。

事實上,中銀理財、農銀理財、華夏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建信理財等理財子公司均發行過ESG主題的理財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