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到2022年前后,集成电路全行业人才缺口将近25万

◆ 2019年集成电路行业的主动离职率为12.51%,尤其是制造环节和封装测试环节达15.98%及18.28%,高于5%~10%的健康流动率

◆ 不少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不了解产业前沿动向,没进过车间,没摸过机器,做工程师要花两三年才能上手,四五年才摸出门道,真正挑大梁要10年以上

此为《瞭望》专题报道《追芯探路》中的一篇,此前已刊发《瞭望|追芯探路:中国芯片产业能否在补短板中迎来超车机会?》,后续内容将陆续播发 ▽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良 邰晓安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采访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及业内人士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缺口大、成长周期长、流动率高等问题凸显。

不少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对于产业的认识完全停留在课本上,中高端人才和产业工人匮乏,制约产业发展前景。

针对人才困境背后暴露出的产学脱节、各地密集上马集成电路项目争抢人才等问题,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扶持校企合作办学,优化产业布局。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员工在检测芯片制造设备(2020年2月14日摄)王毓国摄/本刊

集成电路产业爆发式增长

人才缺口近25万

记者近日先后走访多家大型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了解到,近几年来集成电路产业爆发式增长与人才短缺的矛盾突出,成为阻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缺口大。“50%以上的同学都攥着10个以上的单位邀约。”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毕业生陈超伟表示,自己2011年本科入学时师兄师姐都还找不到工作,但2018年自己毕业时集成电路专业已经十分火爆,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51.19万人左右,预计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人才缺口将近25万。

成长周期长。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高端人才对技术突破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但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结构不均衡,除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缺乏外,复合型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均较为紧缺。

“即使是国内一流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从车间工程师到三级、二级主管,至少要8到10年。”某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说。

记者在国内多家企业采访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大陆自主发展集成电路核心技术,人才紧缺成为突出问题。中芯国际、合肥长鑫等企业,其核心人才团队均来自台湾、日韩等。

流动率高。“我2017年进厂,同批入职的身边同事有一半都跳槽了。”某集成电路公司技术人员说,近年来各地纷纷上马集成电路项目,对传统大厂的人才展开挖角,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流动率高企。

上述白皮书显示,2019年集成电路行业的主动离职率为12.51%,尤其是制造环节和封装测试环节达15.98%及18.28%,高于5%~10%的健康流动率。

产学脱节 无序争抢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人才短缺、成长周期长等现象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国内高校不同程度存在产学脱节。

课程体系和工业界的实际需求脱节。

“不少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对于产业的认识完全停留在课本上,不了解产业前沿动向,没进过车间,没摸过机器,做工程师要花两三年才能上手,四五年才摸出门道,真正挑大梁要10年以上。”陈超伟说。

多家集成电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高校集成电路基础理论课程很扎实,但实训、实践不足,课程体系和工业界的实际需求有较大距离。

相比之下,台湾高校对产教融合、实训十分重视。厦门三安集团2020年从台湾高校引进十几名集成电路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企业副总经理林志东表示,台籍学生的一大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强,可以快速投入生产。

“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高校和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良性互动。高校老师不少是在台积电、联电等企业有过从业经历的工程师,学生在学校能了解大量业界前沿信息,掌握更多操作层面的技能。”某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多位业内人士提出,各地上马集成电路项目,争抢人才不利于自主研发和人才团队的培养。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时需要数年乃至10年以上‘墩苗’,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保持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而当前不论是核心技术人员还是毕业两三年刚入门的新手,面临高薪挖角诱惑,到另一个企业又得重新开始,重复此前的劳动。”上述负责人说。

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缪为夷说,实际上很多新建项目条件不成熟,盲目上马,最后又做不起来,挖过去一堆人做个半拉子工程,相关人才几年的时间可能就白浪费了。必须持续完整的项目经验积累才能夯实基础。

此外,还应注重多层次人才培养。业内人士指出,过去我们可能更注重领军型人才,但随着产业做大,国内其实依然缺乏中高端人才和产业工人,这种人才不管是从培育,还是从引进的角度来说难度更大,这也是未来产业长期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产教融合补齐人才短板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针对集成电路人才问题相继推出多项政策,但从产业发展态势看,集成电路人才在供给总量上仍显不足、人才供给结构仍待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扩大人才引进通道,补齐集成电路人才短板。

扶持校企合作办学。受访人士表示,产教融合是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可在新成立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基础上,支持各地依托当地优质高校资源就地进行校企合作办学。

通过联合开设“半导体班”,部分课程一级主管讲授,学生也可到现场实践。这样做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幅压缩了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周期。

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防止一哄而上。缪为夷等人认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处于龙头竞争的局面,现在很多制造企业薪资水平不高,也与单体规模不够大有关。以台积电和联电为例,这两家制造企业的薪资水平要比台湾大部分行业高出两三成,也因此成为台湾学生就业的首选,员工稳定度也很高。

建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既能增强我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也有利于保持人员团队稳定。

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以造富效应吸引人才回归。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柯认为,我国每年流失大量集成电路人才到海外,其中不少都是高端人才,可以通过扶持集成电路企业上市、二级市场并购等方式,发挥资本市场造富效应,吸引这些人才回归。

“一条集成电路造富神话的新闻可能比十条政策都管用。年轻人热衷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行业诞生了一批造富神话。”李柯说,这将发挥“千金买马骨”的作用。LW

刊于《瞭望》2021年第15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