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主講人:潘家恩重慶大學高研院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高度與全局角度謀劃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爲總要求,體現了系統性與戰略性。這二十字方針可理解爲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一體化”,以及文化與治理的相輔相成並作爲“三生”的支撐保障。

如果回到歷史視野,鄉村振興戰略其實有着逾百年的探索積累。興起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鄉村建設運動,包括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陶行知等在內的著名知識分子或實業家,他們通過迴歸鄉土脈絡、整合各種建設性力量並融合中西優秀文明,在鄉村基層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組織創新與制度創新,努力推動包括人才、技術、資金等在內資源的“迴流”鄉村。彼時,雖然在內憂外患的特殊時代背景下成效有限,卻體現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國情自覺與實踐擔當。

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有着相通的內涵,都充分體現着我們的國情意識、鄉土自覺和文化自信。鄉村建設可以說是在中國現代化歷史過程中民衆廣泛參與的社會民間建設史,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教訓,可爲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城鄉融合等提供有益的經驗參考與歷史借鑑,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百年鄉建,薪火相傳,期待着我們的接力與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