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浪頭飲食

作者:肖恩

4月15日,滷味龍頭絕味食品發佈2020年度財報,絕味去年實現營收52.76億元,同比僅增長2.01%,創2017年上市以來最低收入增速。歸母淨利潤爲 7.01 億元,同比下降 12.46%,也是上市以來首次業績負增長。

誠然,2020年對食品飲料企業來說是一個艱難的年份,但總體終端需求不振主要集中在1季度,而對於絕味來說,1季度的業績佔比連四分之一都不到。由此看,絕味全年的業績明顯放緩似乎另有他因。

滷製食品銷售下滑0.53% 上市來淨利首降

年報顯示,儘管絕味全年的營收增長了2.01%,但表徵着公司終端需求的滷製食品銷售類收入下滑0.53%至48.97億元。而加盟商管理收入及其他收入實現的增長,彌補了滷製品銷售的低迷。

事實上,2020年受疫情影響,總體終端需求不振主要集中在1季度,而對於絕味來說,其2017年上市以來的數據顯示1季度的業績佔比連四分之一都不到,且同比僅下滑了7.59%。故而,全年僅實現2.01%的增長,後面3個季度銷售增速均與此前年份18%左右的增速大相徑庭。

據業績預告,絕味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1億到15.06億元,同比增長32.40%到41.22%。如果我們直接將這個數據對標2019年的1季度,分攤算下來,相當於年增長率僅爲10%-15%之間,絕味營收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

門店數淨增長達13.2% 毛利率卻連續3年下滑

事實上,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2010-2019年我國休閒滷製品零售額從232.1億元增長至1064.6億元,CAGR達到18.44%,這基本與絕味食品前幾年的增速較爲接近。預計2020年休閒滷製品零售額將達到1235.1億元,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分別佔滷味市場的比重爲8.6%、3.32%和3.15%。

作爲最大的龍頭,絕味食品在2020年的營收增長預計並沒有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不過根據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絕味食品門店淨增長1445家,總數達12399家,也就是說相較於2019年底,絕味的店鋪數是增長了13.2%的。

門店數雙位數增長,營業收入卻停滯不前,在2020年,可推測絕味的單店收入明顯下滑。從4個季度的數據看,隨着時間的推移,門店數的增長,絕味食品的後幾個不太受疫情影響的季度,其收入增長也不顯著。

今年的開店計劃在1700家左右,開店力度再次加大,而一季度的銷售增速仍較此前非疫情期間下滑。我們不禁要問,絕味食品的終端需求出現了什麼問題?

此外,絕味食品的盈利能力也出現了問題。

絕味食品一直以來採用的是“直營+加盟”經營模式。歷年數據顯示,絕味的收入來源中,近9成來自於加盟門店的批發收入,直營門店收入佔比僅8%左右。通過收取加盟費,向加盟店供應原材料,做中間商賺差價,成爲了絕味最主要的商業邏輯。

通常而言,直營模式佔比越高,毛利就越高,加盟模式因爲要讓利給加盟商,所以毛利率較低。而絕味食品的店鋪加盟商佔大部分,直營佔小部分,相比直營爲主的周黑鴨的高毛利而言,絕味的毛利率下滑在所難免。不過同樣採取“自營+加盟”模式的煌上煌近幾年的毛利率卻呈現出相反的走勢,毛利率已超過絕味4.3個百分點。

滷製品行業內卷嚴重 絕味面臨較大壓力

絕味食品單店收入下降,營收利潤增速放緩,毛利率水平下降,是自己的問題,還是整個行業的內卷?

目前已上市的休閒滷製品玩家主要包括三家:絕味、煌上煌、周黑鴨,CR3不足15%。且行業還處在較快的增長之中,還有很多下沉市場有待開發,按理說滷味三巨頭不至於現在就開始內卷。

但經營數據不會說謊。到目前,絕味食品業績雖然再次位居首位,但卻出現上市以來淨利潤首次下滑,周黑鴨更是連續三年營收、淨利雙下滑,並被煌上煌反超。此外,一貫主打自營店的周黑鴨也在開放特許經營,而煌上煌也快快速開拓新市場,絕味早已不再是一家獨大局面,面臨的競爭壓力明顯加大。

從銷售費用率來看,目前業績表現最好的煌上煌在2020年達到15.5%,而近期增速有所下滑的絕味,銷售費用率在8%左右,而業績連續三年下滑的周黑鴨2020年的銷售費用率則達到了驚人的42%,往年也在30%左右。

在周黑鴨、煌上煌更高水平的銷售費用率的擠壓下,絕味的壓力可想而知。數據顯示,2020年周黑鴨總門店數1755家,此時的煌上煌已經擁有4627家專賣店,絕味食品店鋪總數達12399家。絕味的店鋪數大幅領先,但總營收卻並沒有那麼大的差距,絕味的單店坪效應該是更低的。

絕味預計21/22/23年展店數至1700/1950/2250 家,繼續加大搶奪市場的力度。煌上煌也不甘示弱,今年計劃新開門店1400家。周黑鴨2020年總共接收29000餘份特許經營申請,已開業特許經營門店598家,這相對於門店宗數不高的周黑鴨來說,力度明顯大過前兩家。而周黑鴨還計劃在2021年計劃新開特許門店800-1000家。

滷味巨頭的競爭早已不再單純,內卷嚴重,未來誰能更勝一籌,還需時間來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