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始人套現超13億離場後,創業板昔日明星股再度鉅虧

每經記者 嶽琦    每經編輯 梁梟 盧祥勇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年僅18歲的王靜從四川資陽來到廣西北海,以期尋找工作機會,不久後便結識了剛剛辭職下海的盛發強,夫妻伉儷創業的故事就此開始,後來打造出“戶外用品第一股”探路者(300005.SZ)。

經歷創始人夫婦輪番經營、套現離場後,探路者交出了2020年成績單。

4月15日晚間,探路者發佈2020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2億元,同比減少39.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爲2.75億元,同比減少343.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爲3.12億元。

對於虧損原因,探路者在年報中解釋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報告期公司經營業務尤其是來源線下的業務受到較大沖擊,公司已適時調整經營計劃,加強線上營銷,推進數字化驅動快反,促進線上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由於線下業務的收入較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疫情仍然對公司的年度整體業績帶來負面影響。

業績積重難返

在這對夫妻最初的創業歷程中,不乏讓人津津樂道的點滴。僅用5000元便買下了報價20萬元的帳篷專利、公司的第一頂帳篷竟是由王靜手工縫製、租下香山下的兩排平房,開啓探路者的北漂生涯……

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時,成立僅2年的探路者業務規模已超千萬元。2007年,探路者品牌被認定爲“中國馳名商標”,併成爲“北京2008年奧運會特許生產商”。期間,不少投資機構也慕名而來,探路者順勢醞釀上市計劃。

2009年,國內首批10家創業板企業啓動發行程序,探路者名列其中。而按照盛發強當時對公司的策略展望,探路者將專注於經營戶外用品,公司中長期的戰略規劃就是三個主題:戶外、旅行、用品。

伴隨着國內戶外運動市場的快速發展與上述聚焦策略,探路者在登陸A股的最初幾年迅速獲得成長。2015年,探路者營收一度達到38.1億元;同年,公司總市值也觸及257.18億元的歷史高點。

彼時的探路者已經萌生出更大的野心,盛發強並未遵守此前專注戶外用品的承諾。據記者梳理,2013年以來,探路者先後對綠野網、圖途、易遊天下、行知探索等公司進行戰略投資,主營業務也逐漸由戶外用品,延伸到旅行服務和大體育多個方面。

一系列動作之後,探路者未能如願搭建起自己的事業羣,公司的主營業務反而受到拖累。

而事實上,和公司開始多元化嘗試同步,探路者的業績從2015年開始,逐漸下滑。

2015年,探路者的淨利潤出現上市以來數次下滑;2017年,出現上市以來首虧,淨虧損8485.39萬。2018年,探路者繼續虧損,一度陷入退市邊緣。直到2019年,才通過一系列的資產拋售勉強保殼,實現營收15.11億,雖然同比仍然下降24.12%,但淨利潤卻同比增長162.16%至1.13億元。當年,探路者剝離虧損資產和賣房,對公司2019年淨利潤貢獻合計約8400萬元,覆蓋公司近利潤近75%。

爲了自救,探路者自2018年起開始“瘦身”,對旅行、體育等領域與戶外主營業務相關性較小的業務和投資項目逐步進行剝離及退出。主營業務戶外用品行業在營收中的佔比開始逐步回升,至2020年,戶外用品行業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99.67%。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起,探路者的營收主力戶外用品業務的毛利率逐年下滑,2020年,該業務的毛利率由46.36%下滑至34.14%。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戶外運動品市場瞭解到,打折促銷現已成爲探路者一年來的關鍵詞。儘管如此,從年報來看,公司2020年存貨賬面餘額仍爲4.74億元,較2019年的4.84億元,僅減少2%。

創始人離場後“回原點”

公司再度陷入虧損之際,探路者創始人王靜夫婦突然宣佈離場。

1月27日,探路者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盛發強、王靜於1月26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和《股份轉讓框架協議》,擬將合計持有的部分探路者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佔公司總股本5.85%)以6.5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北京通域衆合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通域衆合),交易作價3.3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這次股權轉讓後,通域衆合將與探路者二股東通域基金構成一致行動人,以13.65%的持股比例成爲探路者控股的控股股東,探路者的實控人變更爲李明。盛發強對探路者的持股比例由16.57%降至12.43%,王靜的持股比例由6.83%降至5.12%。

此外,協議中還約定,股權轉讓後,盛發強同意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放棄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1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且不得委託任何其他方行使該等股份的表決權,放棄表決權的期間爲放棄日起12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王靜夫婦在虧損中黯然離場,但自公司上市至今,盛發強和王靜已完成16次減持,通過高頻減持,“套現”約10億元,算上實控權轉讓,二人累計套現金額將超13億元。

而面臨再度陷入虧損、創始人離場的難題,下一步怎麼走?探路者在2020年年報中提到,公司戶外用品業務將圍繞着“回原點、轉健康、數字化”三大主題關鍵詞,迴歸業務本質進行科學決策,持續優化增強經營指標的健康水平,並通過數字化進一步提升業務運營效率,在努力提升營業收入的同時,合理管控產品成本和運營費用。

如何彌補因多元化探索而造成的業績損傷,依舊是探路者亟待解答的難題。就探路者下一步的經營計劃、業績虧損以及創始人離場對公司帶來的影響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撥打探路者董祕辦公室電話,對方均以董祕不在公司爲由婉拒。

記者|嶽琦 可楊(實習)編輯|梁梟 盧祥勇 王嘉琦 杜恆峯

校對|孫志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