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也是松山湖建園20週年。4月22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啓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全面啓動活動即將隆重舉行,松山湖科學城揚帆起航開啓新徵程。

從一片“荔枝林”到一座“科學城”,過去20年間,松山湖“一張藍圖幹到底”,層層升級蝶變。當前,松山湖科學城邁入新發展階段,以“四梁八柱”爲支點,築起未來之城新地基。4月起,我們將聚焦松山湖科學城創新力量,與讀者共同解開這座未來之城的“蝶變”密碼。

“十多年前,我來到松山湖時,這裏大部分地方都是工地。現在再看看東莞、看看松山湖,各類產業園項目、高校、知名企業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這是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的感慨。

陳和生是松山湖科學城的建設者,同時也是這片土地快速崛起的見證者。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近年來,隨着松山湖的人才吸引力不斷提升,來自各個領域、不同層次的人才薈萃此地,爲產業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高端人才成建制加速集聚

“若干年後,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再意外。”數年前陳和生在接受採訪時候說的一句話,正以超乎其設想的速度加速成爲現實。

如今,在大科學裝置和重大科研平臺的帶動下,衆多中科院系統的高端人才攜科研項目及成果,成建制來到東莞轉移轉化、創新創業。

機器人產業基地

數據顯示,目前共有32箇中科院系統創新團隊落地東莞,集聚科研人員上千人。而松山湖,正是這些團隊最密集的地方。

其中,在東莞引進省市創新科研團隊中,有9個來自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共獲2億元省市財政資助,引進了包括陳和生院士、王佔國院士、方守賢院士、李國傑院士以及電工所王志峯研究員、金屬所張海峯研究員等一批中科院領軍人物,集聚博士或正高職稱的團隊成員近60人,推動了雲計算、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板工廠中,有物理所陳小龍、杜小龍、黃學傑、許智、孫保安,西安光學所楊小君、趙衛,化學所王健君、邱東等25個科研團隊項目進駐,爲東莞新材料領域的產業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

目前,松山湖已初步構建起以企業爲主體、人才爲核心、新型研發機構爲龍頭、孵化器爲依託、高等院校爲平臺、科技金融爲助力、科技服務爲保障的創新生態體系。

傑出的創新創業人才、優秀的企業家、出色的技能人才,松山湖正形成層次多元,領域寬、數量多的人才隊伍。

全方位解決科研生活後顧之憂

爲什麼松山湖科學城能夠有如此的人才吸引力?

首先,這裏有創新全鏈條提供的衆多優質平臺,爲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間。

除了上述的大科學裝置外,早在十多年前,東莞市政府就開始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在松山湖設立新型研發機構。

目前,東莞已經與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合作組建了33家新型研發機構。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雲計算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的設立和紮根,打通了產學研轉化的通路,也爲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搖籃。

2020年粵港澳院士峯會

去年年底,2020粵港澳院士峯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舉辦,這是該峯會連續第三年落地東莞,並首次走進松山湖科學城,頂級的人才交流活動讓這裏的科技之光閃耀大灣區。

而自2015年松山湖首屆創新創業大賽舉辦以來,賽事“聚焦產業、促成落戶”爲主要目標,規格不斷提高,也爲人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交流平臺。

在資金扶持方面,松山湖管委會出資設立的天使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總規模10億元,主要面向處於種子期、初創期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後備軍企業等,未來將重點支持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入駐項目、松山湖創新創業大賽獲獎的優秀企業和團隊,以及松山湖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計劃扶持項目。

此外,松山湖還爲人才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其中一個例子是,爲了給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便利住宿條件,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共提供1327套人才公寓。

這裏不僅傢俱配套一應齊全,還配置“共享空間”,涵蓋共享健身房、閱覽室、廚房、活動室等生活設施,以滿足社區人員多樣化的休閒活動需求。

“在落戶、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這也爲科研人員解決‘後顧之憂’,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陳和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爲人才發展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駕護航

先後出臺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人才聚集等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扶持政策,讓松山湖成爲東莞市創新人才最集聚、創新活動最活躍的地區。

未來,隨着更多科研基礎設施的佈局規劃落地,松山湖科學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呼喚優秀人才前來參與建設。

圍繞產業鏈創新鏈佈局人才鏈,目前,東莞正全力爭取將松山湖科學城納入省重大發展平臺,爭取省重大科技專項立項、重大人才團隊引進等權限下放。

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高校、中科院等大學、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研究院、實驗室和研發機構等方式,松山湖科學城正大力引入各類高端頂尖人才資源。

具體來講,針對重點招引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科研項目,松山湖將實施全產業鏈、全創新鏈核心環節的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整團隊成建制同步引進,以項目績效爲導向,實施更大力度的激勵性事後補助獎勵政策。

對部分重點大科學裝置、基礎研究平臺和高校及研究機構賦予市級人才評價權限,探索對特定“雙聘制”高端人才給予與全職引進人才同等政策待遇。支持科研事業單位建立靈活薪酬機制。加強和周邊高校院所合作,共同培養綜合性高端科技人才。

此外,松山湖將以材料科學爲核心,打造相關學科領域一流人才高地,並形成高端人才向外輸出和輻射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推動松山湖人才優先發展、打造國際創新人才集聚地的實施意見》也正在起草中,將爲人才發展提供全週期、全方位的政策保駕護航。

可以預見,乘勢而上的松山湖科學城,必將再引“孔雀東南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