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國軍人點贊“Очень хорошо”(飛得好)的國產殲-10B戰機,年輕得讓人驚訝的“90後”“金飛鏢”飛行員,當這一切集合在你面前時,什麼感受?日前,空軍在有“中原雄鷹”美譽的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舉行“永遠跟黨走”主題活動,記者身處“中國之翼”羣體,感受只有一個——“速度與激情”。

圖說:殲-10B戰機起飛 新民晚報特派首席記者 劉歆/攝

雄鷹振翅衛長空

這些天,沙塵天氣影響我國多地,這個旅的機場氣象條件也變得複雜。“全域作戰,隨時能飛,這纔是我們要有的能力。”飛行一大隊長葉明德沒多說什麼,眼睛緊盯着塔臺裏的飛行動態顯示屏幕,今天是飛行訓練日,少不了等級轉進和快速起飛課目。

看來天公作美,早上太陽昇起,加上6-8米/秒的東南風,氣象條件逐漸轉優。現場,緊湊而帶有些藝術感的準備工作讓記者充滿好奇,地勤分隊爲任務機輸油、充電、加氣,機械、電子、特設、軍械等技術人員一絲不苟地檢查每個細節,殲-10B特色的前置鴨翼上下襬動,猶如一場精彩運動前的熱身。觀摩訓練的記者們等候於機場安全區,突然耳旁響起清脆的“砰砰聲”,“這是機務兵啓動煤氣炮,用聲響來驅鳥,看來飛機馬上要動了。”有經驗的記者同行提醒着,沒錯,激動人心的時刻已近在咫尺。

“快看!快看!”有人發現起飛線上亮起着陸燈,那是殲-10B啓動的標誌。“乖乖,還不是一盞。”有人數了數,看來殲-10B要多機依次起飛,真帶勁!過了不長時間,頭一架對準跑道的殲-10B加大油門開始滑跑,直觀感覺它的運動軌跡圓滑,滑行速度適中,即便如此,記者已然被髮動機巨大的轟鳴聲所震撼,“好像五臟六腑都跳起來了!”有人事後回憶,震撼之餘,自己只注意到飛機尾噴口吐出的氣流產生了亦真亦幻的波浪般畫面,行話叫“空氣擾動”。

圖說:機務官兵對夜航戰機進行檢查 新民晚報特派首席記者 劉歆/攝

“別看飛機起飛司空見慣,但起飛和着陸都是關鍵所在。”隨着多架殲-10B起飛,一位陪同的戰士跟大家做起科普,“起飛時候因爲飛機是加速,而固定的跑道卻越來越短,如果有情況,能現場處置的時間和餘地都很小,這就要求無論飛行員還是地勤保障,都要‘萬無一失’。”更有價值的是,內行人告訴記者,相比傳統佈局的殲擊機,採用新穎的鴨式氣動佈局的殲-10B只要短得多的滑跑距離就能實現機輪離地,快速爬升,“有些飛行員爲提高升力早離地,還會破例放下襟翼,加大油門,憋足一股衝刺勁,突然鬆開剎車,強勁衝刺滑跑,離跑道頭不遠處順利離地起飛,而這些目的只有一個,快速升空,快速佔位,掌握戰場優勢。”

這是“命運共同體”

“未來戰爭是體系作戰,我們駕駛先進戰機,但不能有單打獨鬥的念頭。”葉明德說,“講究聯合作戰的時代,重要的是攥指成拳,體系攻防。”20多年前,殲-10B的前輩——殲-10誕生,一舉改寫中國沒有第三代先進制空型殲擊機的歷史,而後起之秀殲-10B則在信息化方面取得突出進步,尤其對地攻擊性能取得躍進。“記得《復仇者聯盟》裏有句話,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當黨和人民把這麼先進的武器交給我們,不把作戰效能發揮到極致是說不過去的。”葉明德說。

圖說: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長葉明德 新民晚報特派首席記者 劉歆/攝

按照葉明德的解釋,多用途的殲-10B意味着“多任務”,“實戰中,我們不光要把空中之敵掃蕩乾淨,還要對付地面威脅,比如自行火炮、導彈發射車等等,這些稍縱即逝的目標如果漏網,會對地面的戰友產生不利影響。”葉明德舉了親身經歷的案例,一次對抗性突防,他駕機要突破對付“敵方”戰機、地空導彈攔截,又要從隱入周圍景物之中的炮兵陣地找出來,他藉助自身戰機敏銳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多種機動規避導彈襲擊,同時以超低空飛行躲入“敵人”探測盲區,最後瞬間拉高建立攻擊航路,以最佳速度投擲制導彈藥,離開掛架、點燃,炙熱的氣流撕裂空氣,推動彈體直中靶心,“說空軍多厲害不準確,而是說解放軍多厲害,各軍種都是‘命運共同體’。”

飛行二大隊長張憲友是這樣理解新時代“中原雄鷹”的制勝密碼的。“我們先看到殲-10B時,會覺得它是件精美的工藝品,真正讓它成爲保家衛國的利器,得注入一種靈魂,那就是數據。”像殲-10B這樣的飛機,最大特色是態勢感知能力強,不光自身能實時捕捉信息,更能綜合其他作戰平臺提供的情報,通過數據處理,大大提高飛行員判斷決策能力。

圖說:飛行員操控殲-10B戰機升空 空軍供圖

“作戰萬變不離其宗,飛機要用武器精準毀傷,不僅要考慮射擊時的高度、速度和航向,連現地風向、空氣密度都會讓武器射擊彈道發生劇變。”張憲友告訴沒有開飛機體驗的記者,“你就把殲-10B想象成‘長翅膀的計算機’,計算機能把飛機各個舵面調到最佳狀態,讓飛行員專心致志地打仗。但我們要儘可能爲各種作戰場景採集相應數據,形成算法,從中總結出最優的攻擊戰位和飛行姿態,包括零點幾度的位差都摳得很細。”

實際上,這個部隊,如果簡單說空地勤人員天天刻苦訓練,那只是反映了表相,而真正反映他們“聞戰則喜,枕戈待旦”狀態的表述應是——看數據、記數據、用數據是所有人的本能,殲擊機飛行員把訓練叫“飛數據”,如果到了實戰,就是“打數據”。“我們不會放掉任何一個制勝的數據。”張憲友如是說。

打敗對手,先在內心裏

世界空戰史上有個著名的“王牌效應”,當一個擊落五架以上敵機的王牌飛行員產生後,他身邊會產生更多的王牌,這是一種示範效應,戰友們以王牌爲榜樣,學習交流,相互提高,形成整體實力躍升。而從歷史維度看,出過王牌乃至其他英模的部隊在精神傳承和能力提高上更有“我做得更好”的內生動力。

圖說:三代空軍人在新民晚報當年擊敗敵機的報道影印件上簽名 新民晚報特派首席記者 劉歆/攝

“中原雄鷹”前身是參加過國土防空作戰的老部隊,1960年2月16日,該部以只裝備航炮的飛機重創攜帶“響尾蛇”導彈來襲的敵機,打出了“以弱勝強”的英氣。當記者拿出新民晚報當年報道的影印件時,“中原雄鷹”們感到異常興奮,“不懼強敵、敢打善戰是這支部隊的底色,今天我們擁有更先進的戰機,將更加蓄養起頑強執著、決不放棄的行事風格。”一名年輕飛行員告訴記者。

幸運的是,採訪中,60年前參加空軍的老戰士毛蘭成以及十年前殲-20隱身戰機首飛試飛員李剛也來到現場,“三代空軍人”把各自經歷的故事串在一起,儼然匯成人民空軍發展壯大的壯麗畫卷。“現在的戰機越來越好開,就跟開好車一樣。像我和毛老過去所處的年代,飛行員眼前是五花八門的儀表,稍不留神就會錯過戰機,而且駕駛杆很沉,有時爲了拉桿調整飛行姿態,連身體都得離開座椅,飛行員累得飛行服都溼透了。可你們開的現代化飛機,感覺非常輕便,就像汽車加裝了助力轉向系統。”但李剛話鋒一轉:“正因爲要駕馭充滿高科技的殲-10B乃至殲-20,飛行員已不能簡單把‘會飛’定義爲終極目標,我覺得一個合格的新時代空軍飛行員應該具備工程背景,從操縱員變爲系統管理員,從計算機提供的數據菜單中提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讓好飛機真正佔據戰場優勢。”

圖說:殲-10B戰鬥機 新民晚報特派首席記者 劉歆/攝

在李剛眼裏,這羣初出茅廬的“中原雄鷹”正把榮譽變成開啓新徵程的巨大動力。“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更輝煌的歷史。”去年剛奪得“金飛鏢”的徐文是帶隊長機,領着三名比他還年輕的飛行員斬獲團體、個人雙料第一。“可我至今記得,2017年參加空軍另一場比武,第一輪小組賽,我們幾個新飛就被對手幹成23:2,集體出局,一起參賽的老飛們都圍過來,不斷安慰鼓勁:‘沒事的,天塌了師傅們來扛,回去之後好好練,將來和他們戰場上見!’”接下來的日子裏,不僅師傅們鉚足勁當好“磨刀石”,一招一式灌輸作戰理念、戰術戰法。

圖說:空軍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右一)和“90後”飛行員們交流 新民晚報特派首席記者 劉歆/攝

徐文一度成績不理想,他有點灰心,把自己關進學習室,這時櫥窗裏的一本書引起他的注意——《輕聲細訴》,裏面記述了該旅前身部隊首任師長也是老紅軍楊思祿的革命生涯,“要向紅軍學,不怕遠征難”“要敢於問天、順利登天”,徐文的腦海裏一遍遍回放着老師長從“紅小軍”飛向藍天的奮鬥歷程,征途漫漫,惟有不斷奮鬥,才能跨越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奪取最後的勝利。不同的時空裏,兩個年輕人的身影重疊,“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和“建設世界一流長空勁旅”的時代願景,通過歷史的質感、血脈的律動、心靈的感悟溫潤傳遞。

經過嚴苛訓練和細心鑽研,這批新飛行員“換羽成長”。一次西北大漠實兵對抗,面對作戰平臺、電子設備、武器掛載都遠勝自己的對手,該旅飛行員紛紛請戰,一大隊長李石勇撂下狠話:“就是頭猛獸,我也要從它嘴裏敲掉兩顆牙。”經過兩天兩夜的周密部署和反覆協同,他們給對手來個“瞞天過海”,機羣以無線電靜默出航,超低空突貫“敵”防空火力網,出其不備地把炸彈投向目標!演習後的任務講評,導演組專門稱讚:“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氣勢!”

直到今天,徐文還有很多同齡戰友都很喜歡金一南的一句話,“戰勝敵人有兩次,第一次在內心中。”

“他有時會跟自己較勁兒。”飛行大隊教導員石磊講:“就像老一代飛行員那種對作戰的執拗!”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吳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