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太起眼的物業行業,在2020年成爲一匹黑馬。

儘管疫情貫穿全年,物業企業卻較少受其影響,日前已披露年報的42家上市物業企業,業績一片大好。

42家物業企業整體股價在去年漲幅超20%,總市值越過萬億門檻,物業行業已成爲炙手可熱的賽道。

去年是行業資本化高峯,年內就有18家物業企業成功上市。截至今年4月,已有14家物業企業遞表。

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對外表示,現在國內的物業行業相當於10年前房地產市場,行業整合剛剛開始。

業績普遍增長

居住在城市小區,不論房子發生什麼變化,物業費支出是每位業主的必須。

所以,物業行業的穩定性、持續性以及剛需特徵,在去年疫情中,成爲數不多、較少受影響的行業之一。

正因如此,大多數物業企業日子過的相當舒坦,已披露2020年業績的42家上市物業企業業績普遍增長。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2020年,物業行業4家上市企業年營收規模超百億、3家市值超千億。碧桂園服務(06098.HK)以156.00億元營收居首,恒大物業、綠城服務和雅生活服務分別以105.09億元、101.06億元、100.26億元位列其後。

從營收增速來看,碧桂園服務、恒大物業、綠城服務的營收增速爲61.75%、43.31%及17.75%,雅生活服務以95.54%的增速領跑頭部。

截至4月16日收盤,碧桂園服務、華潤萬象生活、恒大物業市值分別爲2308億港元、1035億港元和1611億港元。

去年,營業收入規模在50億元以上有4家,分別是招商積餘(86.35億元)、保利物業(80.37億元)、華潤萬象生活(67.79億元)和中海物業(55.07億元)。

初步統計,42家上市物業企業營業收入總規模達到約1321億元、淨利潤190.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6%和67.5%。42家物業企業平均年收入31.45億元。其中,世茂服務以101.91%的營收增速領漲全行業。另外,營收增速超過50%的有12家。

從淨利潤來看,42家物業企業平均年淨利潤4.5億元,碧桂園服務、恒大物業以及雅生活服務分別以27.82億元、26.47億元和19.73億元位列前三。

儘管碧桂園服務淨利潤位列行業第一,但淨利率僅17.83%,明顯遜色於其他物業企業。其中,祈福生活服務(03686.HK)淨利率位居行業第一,爲30.58%,淨利潤在行業內墊底的是華髮物業服務(00982.HK),淨利率僅2.23%。

物業企業的優異表現,讓資本市場刮目相看,物業企業價值被重新認識。據媒體統計,2020年,上述42家上市物企業整體股價漲幅均值21.55%。

增長靠規模帶動

上述物業企業業績大爆發,靠的是規模增長帶動。

不太知名的和泓服務(06093.HK),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在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6億元、歸母淨利潤0.56億元,同比增長67.50%、308.59%,遠高於行業均值,這有賴於自身規模的增長。去年,和泓服務先後收購5家物業企業,新增在管面積合計800萬平方米。

雅生活服務(03319.HK)在2019年收購中民物業,新增在管面積1.59億平方米,在去年實現並表,收入貢獻可想而知。

其後,雅生活服務相繼收購南京紫竹物業51%股權、廣州粵華物業51%股權、青島華仁物業89.66%股權、蘭州城關物業51%股權以及哈爾濱景陽物業60%股權。2020年,公司物業管理收入實現64.82億元,同比增長129.1%。截至去年末,公司合約面積達到5.23億平方米,在管面積3.75億平方米。從在管面積來看,僅次於碧桂園服務。

在物業行業,更不乏億元級以上的收購,合景悠活(03913.HK)爲雪松智聯80%股權開出對價13.16億元、融創服務收購開元物業84.92%股權對價15億元。還有時代鄰里收購成都合達聯行、弘陽服務收購匯得行物業、中奧到家收購浙江永成物業等,這些企業均通過增加在管面積,帶動自身規模和業績增長。

2021年以來,火藥味越來越濃,先有恒大物業(06666.HK)在1月耗資15億元收購亞達酒店物業全部股權挑起戰火,後有碧桂園服務在2月以48.46億元收購藍光嘉寶服務(02606.HK)64.62%股權。

4月15日,碧桂園服務公告稱已完成對藍光嘉寶服務52.83%股權的收購。如果加上藍光嘉寶服務及蘇寧銀河物業,今年在管面積保守估計近6億平方米、實現淨利潤45億元。

按照恒大物業年初立下“年增3.6億平方米、淨利潤增速不低於50%”的軍令狀,今年預計在管面積可能會超過6億平方米,淨利潤接近40億元。

恒大物業與碧桂園服務的差距在於,缺少三供一業和城市服務板塊。2020年,碧桂園服務這兩項服務分別實現收入27.3億元、8.84億元。

所謂三供一業,包括社區增值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以及供熱服務等;城市服務包括環衛及清潔業務。這些業務,碧桂園服務主要靠收購獲得。

年報披露,2020年,碧桂園服務先後收購城市縱橫上海65%股權、收購滿國環境70%股權、收購福建東飛環境等,甚至還收購一家保險經紀公司。去年,公司新增合同管理面積1.36億平方米,新增在管面積1.01億平方米。

通過收購一時撐大規模,更重要的要靠後續經營。

國內首家物業上市企業彩生活就嚐到苦頭,其先後以20.13億元收購萬達旗下的萬象美物業全部股權、3.3億元收購開元國際全部股權。2020年彩生活(01778.HK)營收規模35.96億元,歸母淨利潤5.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6%和-0.63%。2018年至2019年,營收增速分別爲121.87%、6.40%,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爲51.26%、2.79%。

截至4月16日收盤,其最新市值僅49.76億港元。

百億隻是開始

物業行業是典型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員工效率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經營水平。

2020年,碧桂園服務是員工增加最多的上市物業企業,當年增加員工9.95萬人,年末員工人數達到15.36萬人。

截至去年底,碧桂園服務管理服務3277項物業,在管面積3.77億平方米,物業管理服務收入86.07億元,平均每平方米實現收入 22.83元。同期,恒大物業、雅生活服務以及綠城服務平均每平米收入分別爲21.07元、17.29元和25.61元。

從人效來看,碧桂園服務人均年收入29.11萬元、年人均管理面積2454.67平方米。恒大物業、雅生活服務以及綠城服務,人均年收入、年人均管理面積分別爲24.88萬元、7101.60平方米;17.95萬元、6709.85平方米;31.37萬元、7865.63平方米。

碧桂園服務去年新增近10萬員工,大幅拉低了員工年度薪酬水平。據年報,公司總員工成本支出51.32億元,平均每名員工年薪酬僅約爲3.34萬元。

相比之下,恒大物業、雅生活服務以及綠城服務的員工收入狀況好的太多,其年人均薪酬分別約爲9.14萬元、7.27萬元和10.53萬元。

經過去年疫情需求增長刺激,碧桂園服務、恒大物業、雅生活服務以及綠城服務逐漸成爲國內物業企業第一梯隊。

它們大部分收入仍依賴於物業管理服務,碧桂園服務55.2%收入來自物業管理服務,恒大物業、雅生活服務以及綠城服務來自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佔比分別爲60.15%、64.65%、63.62%。

物業企業在地產母公司支撐下,在獲得新項目上佔據優勢。碧桂園服務此前幾年實現高速增長,去年增速出現放緩趨勢,其營業收入增速從2019年的106.30%降至61.75%,歸母淨利潤增速同比下滑20.19個百分點,爲61.78%。

行業併購加速

2020年,碧桂園服務耗資45億元併購6家企業,今年2月宣佈超48億元收購藍光嘉寶服務64.62%股權。國內房地產業務進入薄利時代,物業行業開始大魚喫大魚了。

碧桂園服務從未如此高調,在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喊出5年營收千億目標之後,這家脫胎於碧桂園的物管企業旋即被放到鎂光燈下。

在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看來,現在是物業行業的最好時代。

按照他的理解,國內物業行業的整合纔開始,如今形同2009年或201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羣雄逐鹿的時期。

斑馬消費梳理各大物業企業年報發現,去年,頭部企業進行大量且快速的收併購動作之後,對規模的訴求依然強烈,收併購被視作迅速擴張的捷徑。

如果說2020年是國內物業企業的大考,那麼今後幾年,則是物業企業相互追逐、尋求規模競速的黃金時代。

除了大中型物業企業收併購步伐加速,已出現類似於碧桂園服務收購藍光嘉寶服務、龍湖集團收購億達服務等上市公司之間的相互整合......物業行業整合正在加劇,在管理規模上爭搶優質標的,是各大物業企業發展的核心。

在資金方面,大多數物業企業並沒有太多顧慮,自身資金量充沛,基本沒有短債,且從資本市場更能輕易融資。從2019年、2020年新上市物業企業募資使用途徑來看,計劃用於收併購的資金比重均在50%以上。

同時,各大物業企業在業務上繼續開拓,2020年,碧桂園服務收併購的企業類型涉及電梯廣告、環衛事業、保險、社區團購等行業,滲透到業主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着賽道上爭奪者越來越多,房企拆分物業上市再度提速,截至目前已有14家企業遞表。

不過,現在並不是什麼物業企業都可以登陸港股的。聯交所開始重視上市企業質量,已對盈利能力作出兩檔要求,一些規模小、難賺錢的物業企業上市的機會越來越小。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