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影響仍存,航運大週期運價持續看漲

記者 | 白帆

蘇伊士運河堵塞6天的後續影響還在發酵,航運市場進一步拉長了景氣指數攀升的時間,伴隨着中國航運也進入到最佳的復甦期,海運價格更是出現了節節高升的情況。

運力緊張,運價漲漲漲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漲價、缺櫃的情況,價格基本上已經恢復到春節前的高點。”面對節節攀升的運價,運去哪創始人&CEO周詩豪說。在運力喫緊的情況下,航運市場持續火爆,周詩豪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4月下旬和5月上旬的很多航線已經售罄。

運去哪的現狀也反映出目前航運市場整體狀況。當下,蘇伊士運河堵塞對全球航運市場的影響仍舊餘波未了,港口擁堵、運力喫緊、集裝箱緊缺、運價上漲等情況還在加劇。

目前,歐洲和美洲的港口擁堵情況不容樂觀。有業內消息指出,目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港口面臨前所未有的擁堵,大量船隻無法進入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對此,世界第五大集裝箱航運公司赫伯羅特首席執行官羅爾夫·哈本·詹森(Rolf Habben Jansen)表示,港口擁堵問題可能會持續到第三季度。

在中國,蘇伊士運河堵塞加劇港口擁堵的情況同樣存在。寧波港在4月15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指出,目前寧波港共有的214條外貿航線中,28條歐地航線、71艘次船舶將受到此次事件影響,受影響航線佔外貿航線比例爲13.08%。另據推斷,大部分受影響船舶的船期將延誤7至10天,預計於4月底陸續到達,此時又正好臨近“五一”小長假的港口生產高峯,將會爲寧波港的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壓力。

港口擁堵的情況進一步引發運力喫緊和集裝箱緊缺的問題,帶動海運價格的持續上漲。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則指出,超八成集裝箱運輸企業認爲空箱緊缺局面仍將持續3個月及以上。

運價上漲更爲明顯。上海航運交易所分析稱,受蘇伊士運額堵塞事件的影響,包括歐洲航線、波斯灣航線在內的國際多條航線的運力都受到影響,短期內市場運力不足,供求關係較爲緊張,市場運價上漲。北美航線市場運輸需求也保持高位,持續空箱回運不足導致船期延誤和運能減少。

來自上海航運交易所的信息,上海至全球多個港口的運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以4月16日的數據爲例,上海出口至波斯灣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漲幅最爲明顯,較上期上漲19.0%至1932美元/TEU。

需求加碼,行業進入最佳復甦期

集運市場持續旺盛的需求,帶動了集裝箱、新造船、租船市場、二手船交易等整個集運產業鏈的普漲。

其中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顯示,今年一季度,CCFI均值爲 1960.99 點,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13.33%,與上一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長 53.8%。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航運研究所所長張永鋒對界面新聞表示,集裝箱市場從去年底就出現了上漲趨勢,目前正處於近十幾年中的高位。張永鋒分析稱,集裝箱的上漲主要受到防疫物資的運輸需求和居家消費市場的帶動,目前中國市場中集裝箱出口端要好於進口端。

不過他也指出,目前集裝箱市場已經出現了回落趨勢,而幹散貨市場的漲勢還在持續。據散裝船運業者估計,未來一週BDI有機會衝破2010年6月的2518點,再創11年新高。“這主要是受大宗原材料市場的影響,隨着疫情逐步受到控制,經濟復甦刺激市場需求端,從而帶動運輸市場的發展。”張永鋒說道。他認爲,雖然一季度是傳統的淡季,但淡季很旺,今年也不排除出現難得的牛市。

在市場需求大幅提升之際,新一輪集裝箱船市場“訂單潮”已經來臨。根據中國船舶經研中心的數據,2021年1-3月,造船市場訂單大增,全球簽約新船訂單344艘、2976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同比增加140.9%;3月份,全球簽約新船訂單144艘、1623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環比增長87.3%,同比增長316.2%。克拉克森的數據也顯示,截至今年4月集裝箱船手持訂單比例已經攀升至15.41%,是自2017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市場的利好讓也企業日進斗金。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HK601919)第一季度業績淨利潤同比增長約52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2020年一季度的2.92億元暴漲至154.50 億元。同樣全球市場趨勢與中國類似。航運分析機構Alphaliner的報告指出,全球9大集裝箱航運公司2020年的盈利總額達到了1280億美元。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中國航運信心指數創下歷史最高記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航運市場相關的各項指數表現優良,尤其是各項信心指數,均較上季度有所增長。業內分析指出,根據航運市場規律,自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航運業處於歷史上最佳的一個復甦期。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