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費氏牡丹鸚鵡保護級別升格。在多名養殖戶、鳥販陸續因涉嫌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被警方帶走後,河南商丘有着30多年曆史的鸚鵡“特色養殖”,一時陷入“非法產業”困境。

“不敢賣、養不起”,鸚鵡成批餓死,養殖戶損失加劇。爲降低損失,2021年1月底,商丘市政府以10元每對的價格,收購一批鸚鵡,送給各地動物園。

這一狀況在今年4月迎來轉機。4月2日,爲妥善解決人工繁育鸚鵡有關問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回函河南省林業局,要求對我國沒有野外自然分佈、人工繁育的費氏牡丹鸚鵡等4種鸚鵡開展專用標識管理試點,憑標識銷售。

國家林草局的回函會否給因人工繁育、販賣費氏牡丹鸚鵡而涉嫌犯罪的案件帶來轉機?曾參與辦理多起類似案件的律師肖之娥向澎湃新聞表示,去年底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犯罪的指導意見》,從趨勢綜合判斷,此類案件可能罪輕,甚至出罪。不過,要徹底解決此類問題,必須修訂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範圍。

特色鸚鵡養殖成“非法產業”?有養殖戶轉行養羊

緊鄰商丘市梁園區趙福集鄉政府的齊尚青家有兩處鸚鵡養殖場,一處在自家二樓,另一處在其租用的趙福集鄉破廢閒置公房。

去年爲鸚鵡的事愁白了頭髮的養殖戶齊尚青,聊起好消息時很開心。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

齊尚青腰椎不好,幹不了重活。十年來,養殖鸚鵡成了齊尚青的主業,鸚鵡數量從最早200對發展到最多時3500對。

鸚鵡養殖在商丘市有30多年曆史。當地官方介紹,商丘市是全國最大的鸚鵡人工繁育基地,有養殖戶837戶,鸚鵡存欄量100萬隻以上,其中費氏牡丹鸚鵡40萬隻,養殖戶近200戶。

公開資料顯示,費氏牡丹鸚鵡屬《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項下物種。2003年,原國家林業局發佈《關於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梅花鹿等五十四種陸生野生動物名單的通知》,費氏牡丹鸚鵡收錄在名單中。此後,商丘市費氏牡丹鸚鵡繁育量猛增。但在2012年10月,該通知被廢除。

2019年11月,費氏牡丹鸚鵡由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升格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無證買賣該類鸚鵡就成了違法行爲。此後,以費氏牡丹鸚鵡爲主的鸚鵡養殖漸漸陷入“非法產業”的困境。

多名養殖戶介紹, “非法養殖”風波後,部分費氏牡丹鸚鵡養殖戶轉行,有去養羊的,有去做小生意的。費氏牡丹鸚鵡數量減少約七成。

去年10月4日上午10點左右,因涉嫌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養殖戶、鳥販劉丹敏(化名)在商丘花卉博覽園被南昌警方刑拘。劉丹敏曾向南昌花鳥市場一對夫妻出售費氏牡丹鸚鵡,這對夫妻先於劉丹敏被警方帶走。一個月後,劉丹敏被取保候審。

“大家都在養,沒想這事會犯法。”劉丹敏說。當時,劉丹敏等幾名費氏牡丹鸚鵡鳥販、養殖戶被刑拘,當地從業者風聲鶴唳,市場交易中斷。

養殖戶陷入“賣不掉、養不起”的困境。原本因爲疫情,去年初無法交易,許多養殖戶都沒讓鸚鵡抱窩,已經遭受一定損失。

鸚鵡主要喫小米,抱窩時還要拌雞蛋增加營養,養得越多,賠得越狠。風波前,齊尚青有3500對鸚鵡,不算夫妻倆的人工成本,每天飼料就要1000多元。“以前能賣出去的時候,不覺得喫的多。不能賣了,借債買糧,每天都在賠,不捨得喂。”最終,鸚鵡餓死1000多對。

“讓人心痛,那也是生命啊。”50歲齊尚青說,去年自己本應該掙二三十萬,結果賠了二十多萬,因此欠下外債,頭髮都白了。

近年,費氏牡丹鸚鵡每對售價六十元左右;風波後,每對6元都賣不掉。

2021年1月底,商丘市政府成立人工繁育鸚鵡問題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徵求羣衆意願,對有意願繼續養殖的養殖戶,將依法依規辦理人工繁育證等有關手續;不願意繼續養殖的,由政府按照每對1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補償。收購的鸚鵡免費送給各地動物園。

“政府收購走1000對,還剩1000多對。”齊尚青說。養殖戶王松梅比齊尚青決絕,幾乎把自家全部鸚鵡處理給了政府,只留下100多對。王松梅說:“咱想着這都犯法了。”

四種鸚鵡人工繁育、銷售有條件放開

許多養殖戶提出,雖然法律有規定,但費氏牡丹鸚鵡他們養了30多年,爲什麼人工繁育的,一定要按野生保護動物管理?

“人工繁育也是一種保護,而且人們購買鸚鵡,是作爲寵物,不會食用。”養殖戶王朔認爲,如果不能賣給個人,只能按規定“證對證”銷售,等於“饅頭店賣給包子店”。而動物園需求量有限,養殖場種源需求也趨近飽和,市場根本不行。

王朔目前保留有5000對鸚鵡。他說,許多養殖戶到市、省裏反映,還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遞過材料。後來,上面組織專家到河南省調研,到多家養殖戶家中走訪。

“最煎熬的是等待。如果政策再不出臺,長痛不如短痛,一刀切了算了,不然放棄也有遺憾。”王朔說。

4月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就妥善解決人工繁育鸚鵡有關問題,回函河南省林業局稱,按照規定,除桃臉牡丹鸚鵡、虎皮鸚鵡、雞尾鸚鵡外,從境外引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所列鸚鵡種類,均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管理,其人工繁育活動應依法取得許可證。請審批機關,對符合要求的養殖戶,簡化手續,儘快核發證件,對未達到要求的,限期改進,達標後核發證件,對拒絕改進或改進後仍不達標的,依法清理。

該函要求河南省,“對我國沒有自然分佈、人工繁育的費氏牡丹鸚鵡、紫腹吸密鸚鵡、綠頰椎尾鸚鵡、和尚鸚鵡開展專用標識管理試點。在養殖戶自願前提下,可對確屬人工繁育的、來源合法的上述鸚鵡,加載專用標識,憑標識銷售運輸……依法加載專用標識的鸚鵡作爲寵物的,按利用行爲加強監督管理”。同時強調,對合法人工繁育來源,依法允許出售的鸚鵡,停止執行禁止交易措施,但其銷售活動須在所在地政府確定的場所進行,且符合防疫檢疫各項要求。嚴防非法來源、染疫鸚鵡假借“人工繁育”之名混入合法銷售渠道。

得知這個消息,養殖戶朱明喜的妻子有些後悔,此前爲把自家鸚鵡全部處理給政府,還和丈夫吵了幾次架。她說,當時實在太焦慮了。

朱明喜60歲,夫妻倆在老家帶四個孫子孫女,平時無法外出。疫情前,他們養殖有一兩千對鸚鵡,每年收益10多萬。目前,他們三年前建的一百多平方米的養殖棚,已經租給附近修路的建築工人。投資購買的換風機、空調等,也都落滿灰塵。

澎湃新聞走訪注意到,多數養殖戶在50歲以上,基本都是利用自家房屋二樓。雖然辛苦些,但不用出遠門,不耽誤照顧孫子孫女,效益也不錯。

多名養殖戶表示,感謝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使他們賴以爲生的產業得以爲繼。澎湃新聞注意到,商丘市政府曾發文提到,要確保不出現因人工繁育鸚鵡處置問題導致的返貧致貧。

養殖戶望標識試點儘快實施,擔憂成本高

“有了新政策肯定繼續幹。”多名養殖戶表示,正計劃購買種源。

由於歷史原因,商丘市的鸚鵡養殖場多數沒有證件。養殖戶們介紹,目前,政府正組織他們申報資料。他們還提到,鸚鵡每年可以抱四次窩,新一批鸚鵡5月就能出售,希望標識試點儘快實施。

目前,他們關心的是如何標識。他們介紹,一般是電子標識和腳環標識。電子標識每個十五六元,對每隻三十元的鸚鵡來說,實在太貴,而且會使費氏牡丹鸚鵡競爭力降低。畢竟,還有虎皮鸚鵡等3類不需要標識就可以賣給個人的鸚鵡。此外,植入電子標識,對小型鸚鵡的健康不利,可能提高病死率。

“最好是腳環標識,成本只有兩三塊。”有養殖戶建議。

4月14日,商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就具體如何標識,市裏和省里正與上級溝通,不便接受採訪。

前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函,明確了費氏牡丹鸚鵡等4種鸚鵡可以作爲寵物出售。多名養殖戶提到,就在該函下發前後 ,商丘市又有一位被刑拘的養殖戶獲取保候審。4月15日,澎湃新聞聯繫到了該養殖戶,其婉絕了採訪。

目前在取保候審期間的劉丹敏說,聽律師說,案件已經到了檢察院,自己心裏着急,但不敢問,怕聽到壞消息。

遭刑拘被取保候審後,因爲案子一直沒有結束,劉丹敏(化名)“幹啥都沒心情”。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

國家林草局的回函是否也會給這些案件帶來轉機?

“這算開了一個口子。”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刑事部執行主任肖之娥律師認爲,理論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函不是刑事判決能依據的法律,但其明確了費氏牡丹鸚鵡等4種鸚鵡“我國沒有自然分佈”,允許標識後出售,這對劉丹敏類案件當事人來說,是個利好。

去年底,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印發了《關於依法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犯罪的指導意見》。肖之娥認爲,劉丹敏類案件的趨勢,是罪輕甚至出罪。但要徹底解決這類案件,需要修訂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範圍,比如,將已不再處於瀕危狀態的動物從名單裏刪除,將已處於瀕危狀態的動物增列。或明確,對某些經人工馴養繁殖、數量已大大增多的野生動物,附表所列的定罪量刑數量標準,僅適用於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動物,而不包括人工馴養繁殖的。也可以通過發佈典型案例,提供類案指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