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把事情講清楚。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就是要把有關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式講出來,讓大家能夠明白其中的含義,不至於產生誤解和混亂。

我們在說明一件事情時,爲了讓別人抓住要點,需要把結論放在最開始的位置。講了結論之後,再分析產生這種結論的原因,這樣有主有次,有論點也有論據,不但敘述和論證得很清晰,也會更讓人信服。

這種讓結論先行的神奇敘述法就是金字塔原理。


一、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是一個下面寬上面尖的三角形結構。金字塔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先說結論,再把結論進行展開,解釋清楚其原因。

我們在講話或者寫文章時,要在最開始時就提出全文的主旨和結論,也就是把文章的主題放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

之後再進行層層分解,一層一層地往下去解釋上面的結論,直至最後把所有的基礎要點放在塔底的位置,這樣的敘述結構,可以把事情解釋得非常清楚。

如果對金字塔結構進行拆解,就是一個先從總結論到支撐論點,再從支撐論點到分論點,最後再對分論點進行逐個擊破的過程。


二、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金字塔原理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

所謂結構化思維,就是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表達觀點或寫作時,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步驟進行的分割式思考。

比如,宋丹丹在小品中用三步法將大象裝進冰箱,就是一種典型的結構化思維。雖然聽起來有些好笑,但卻是結構化思維的真實體現和實際運用。

結構化思維始終堅持四個原則,即“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其中,“結論先行”和“以上統下”是縱向結構之間的特點,“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是橫向結構之間的特點。

結論先行,就是要把主題和結論放在最前面,即放在金字塔的頂端,以便亮出觀點,起到強調和提醒的作用。

以上統下,就是要做到上下對應,即下面的論據一定要支持上面的觀點。從總論點到支撐論點,再到分論點,最後到基礎論點,層層分解,層層展開,層層論證。

歸類分組,就是要按照“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MECE原則,把問題進行歸類和分組,做到分類清楚,分組準確,列舉完全,能夠方便我們找到重點和關鍵點。

邏輯遞進,就是所有的論證過程要有邏輯關係,或歸納,或演繹,做到有理有據。

一個完整的結構化表達,必然包含主題和論證過程。其中主題就是我們表達的核心觀點,所有的論證都必須圍繞於它。論證過程又是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的有機集合,要有支撐主題的論據,以及有支撐論據的子論據。

運用結構化思維,可以使複雜的過程變得簡單明瞭,可識別,可傳承,可優化。不僅可以讓自己使用,還可以把這種方法教授給團隊,提高大家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升整個團隊的管理效率和溝通效率。


三、金字塔原理在寫作中的運用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金字塔原理和結構化思維,這樣使主題更加突出,論證更加條理,結構更加嚴密,敘述更加生動。

那麼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和結構化思維呢?

對於寫作者,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練習表,通過層層分解,先理清因果關係,再動筆寫文章。

我們可以先列出文章的總體架構,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由哪幾個支撐性觀點來支持,每個支撐性觀點又有哪幾個分論點,所採用的論據有哪些等等。

然後進行整體規劃,理清文章可以分爲幾段,每個段落的中心意思、核心句子是什麼。這些核心句子之間有什麼樣的層級關係,哪些是一級論點,哪些是二級論點。把這些規劃清楚,基本上就有了寫作的思路。

金字塔式寫作需要寫作者運用邏輯思維,尤其是在分論點論證和歸納結論時,更需要很強的分析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因此,培養分析、歸納、總結等思維能力,對寫作也非常有幫助,它能幫助我們迅速理清文章的邏輯,讓文章的敘述更加清晰,更加明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