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爲臨牀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的胃癌患者新增人數是48萬,因爲胃癌死亡的人數達到37萬,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看出,胃癌的死亡率非常高。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國外愛喫炸雞、可樂的人非常多,就拿美國來講, 胃癌患者的人數要比中國少很多,爲什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中國人口基數大


中國的胃癌患者最多是因爲中國人口基數太大。

中國總人數有14億左右,而美國的總人數大約3.32億,所以在這一方面並沒有可比性。


美國胃癌,其實也蠻常見


最關鍵,早在幾十年前,美國胃癌發病率同樣也很高。1930年,胃癌死亡率是全美男性死亡率第一,女性死亡率第二。

美國人喜歡喫炸雞、喝可樂,還喜歡配合蔬菜沙拉一起食用,食物所攝入的油脂、糖分較多,也進一步加大了美國人的肥胖率。

不過對比全球數據而言,對比亞洲國家,歐美國家胃癌發病率較低,胃癌的確多發於亞洲國家,尤其是中日韓三國,發病率佔據前幾位。

而我國更不必說,本身人口基數大,患癌的絕對人數多,因此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就有一半發生在我國。


爲何對比歐美國家而言,

東亞國家胃癌發病率較高呢?


事實上,主要是有3個原因:

第一,東亞國家偏愛高鹽食物




中日韓三國喜歡喫醃製食物,無論是韓國的泡菜,還是日本的味增,又或者是中國各種鹹魚臘肉,這類醃製食物鹽分比較多,高鹽的食物會損害胃黏膜、胃糜爛以及胃炎,逐漸加大胃癌的發病率。

對比歐美國家而言,由於他們平時很少喫辛辣、刺激的食物,腸胃受到的刺激很少,所以患上胃癌的幾率也比較低。

第二,使用分餐制




美國人無論是在聚餐還是在家裏喫飯都會執行分餐制,大家使用公用的餐具,可以大大的減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

幽門螺桿菌可以在胃臟內部生存,會對胃臟造成嚴重的損害,不僅會引起胃炎,還會使人患上胃癌,而它的感染途徑主要就是口口、糞口、胃口

如果平時不注意飲食衛生,在喫飯的時候共用餐具、親吻或者餐前飯後不洗手都容易感染上這種細菌。

據數據統計,中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已經在50%以上,這導致很多中國人都患上胃炎。

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使病情痊癒,胃臟還會受到慢性損害,在所有的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之中,有1%的人患上了胃癌。


要想早發現胃癌,胃鏡是最好的選擇


由於胃鏡能夠直接看到胃粘膜改變,能夠及時發現是否出現異常。若出現有可疑的部分,可以用鉗子直接取一些部分組織,從而能夠觀察是否發生癌變,又或者是否有癌變的傾向。

若真的能夠早期發現胃癌,比如當癌變侷限於一小塊部分,沒有發生轉移,甚至可以不必開刀,通過胃鏡操作來除去病變的組織。

不開刀、不化療、痛苦小,而且恢復好,生存率高。

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早期胃癌發病率只有不到10%,與此時早期胃癌沒有特別的症狀有很大關係。


做胃鏡,真的會生不如死嗎?


不少人之所以排斥胃鏡,主要原因---胃鏡並不舒服。

事實上,做胃鏡的確有些不舒服,但還不至於達到“生不如死”這種地步,只要認真配合醫生,應該可以做耐受胃鏡檢查

若真的還難受,目前醫院還有很多無痛胃鏡的選擇,可根據自身的忍受力,從而選擇合適的套餐。

比起這點難受,晚期胃癌的疼痛要大得多。

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及時發現,在它尚未發展壯大之前,及時處理,這種“紙老虎”並不會威脅很多人的性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