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標誌,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佔據重要地位,城市治理也因此成爲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城市治理有着不同認識,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構想階段到今天的全面佈局階段,中國共產黨治理城市的歷程也是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以此觀之,從百年黨史的角度切入城市治理將有助於建設適應國情、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城市治理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史蘊含着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是探索國家治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城市在人類文明演進中佔據重要地位,但城鄉對立、城市發展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至今仍困擾着人類。中國共產黨有關城市治理的理論與實踐爲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寶貴經驗。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使城市治理適應國情、適應時代發展的根本保證。中國的城市治理曾發生三次大的轉折。第一次轉折發生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爲實現工業化目標、在城市中建構起具有高效整合、動員能力的“單位社會”,使城市治理承擔起時代使命,也確立了政府在新中國城市治理演進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次轉折發生在改革開放後,總體性社會逐漸解體,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激發了城市活力,使城市治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第三次轉折發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城市治理經驗,提出並完善了以人民爲中心的城市治理思路。這一思路強調在發揮好政府作用的同時,處理好政府、社會、市民之間的關係,形成城市發展的合力,既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又爲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經驗。總之,中國共產黨使當代中國的城市治理繼往開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以人民爲中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探索城市治理一直以來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是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爲中國人民謀幸福,這體現在各個時期的城市治理中。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普及塑造平等的城市空間、消除嚴重的兩極分化。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發揮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作用,還及時注意到了城市中出現的矛盾與問題,把社會建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如今,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將“人民城市爲人民”作爲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可以說,以人民爲中心的根本立場是中國共產黨使城市治理符合國情、適應時代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國城市治理的獨特優勢。

兼收幷蓄、以我爲主的學習態度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的重要條件。中國城市治理的演進離不開對其他國家經驗教訓的學習借鑑。如,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的幫助使中國共產黨開始把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論述及自身的社會理想落實於城市治理中。改革開放後,對歐美國家城市治理經驗教訓的學習借鑑使城市治理適應時代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以我爲主、爲我所用作爲學習原則。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就開始針對性更改蘇聯經驗中不適宜中國的部分。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也在向歐美國家學習的歷程中旗幟鮮明地堅持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道路。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城市治理模式之間的學習、交融是大勢所趨,但只有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出的城市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世界意義。

近代以來的歷史進程賦予了西方對現代化理論的話語霸權。中國正在爲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一條走向現代化同時又能保持自身獨立性的道路,有關城市治理的理論與實踐正是這條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當代中國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學界理應及時跟上,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