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幾場春雪絲毫沒有阻礙黑龍江重點項目開復工的進程。3月中旬以來,黑龍江各地陸續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儀式,打破了“黑龍江項目只能在4月下旬土地解凍後才能施工”的傳統節奏。

在哈爾濱新區,“深哈速度”令人刮目相看。2019年5月,深圳與哈爾濱兩市合作共建深圳(哈爾濱)產業園。之後,“深哈速度”多次上演:1天實現公司註冊成立,11天土石方工程動工,36天取得施工許可證,63天科創總部綜合展覽館封頂,25.5萬平方米科創總部大體量工程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封頂。

“深哈產業園是哈爾濱新區的一面旗幟。複製深圳經驗向全市、全省推廣,是深哈產業園的功能之一。目前,深哈產業園已吸引153家企業註冊,企業將於今年10月正式入駐。”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玉剛說。

深哈產業園爲黑龍江加快振興發展推開了一扇窗、打開了一扇門。透過這扇窗,可以對標深圳模式、深圳標準、深圳質量,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通過這扇門,“帶土移植”深圳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探索深圳審批事項在園區直接落地,讓投資者到了哈爾濱新區就如同到了深圳經濟特區。

目前,深圳華爲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威新一代材料技術產業園、寶能國際經貿科技城等一批項目在哈爾濱新區落地投資。截至2020年底,深哈對口合作項目總計120個,總投資約2039億元,已完成投資約320億元。深哈產業園是黑龍江振興發展的一個縮影。

黑龍江作爲祖國的“米糧倉”、老工業基地、“北大門”,承擔着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五大安全”重任。同時,黑龍江也面臨人口減少、人才外流、產業發展慢等現實問題。在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新時代的黑龍江兒女攢着一股勁,要讓黑龍江再振興。

作爲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黑龍江糧食生產“十七連豐”。2020年,黑龍江抗疫情、抗颱風、保生產,糧食總產量躍上1500億斤的新臺階,總產量和商品量穩居全國第一。2021年,黑龍江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01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將達2.169億畝,正在打造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區和綠色發展先行區。

作爲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全力推進工業強省建設。兩年來,黑龍江省百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927.1億元,拉動就業101.6萬人。“油頭化尾”形成完整產業鏈,煉油能力突破2500萬噸,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新和成、伊品、鴻展等一批“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項目建成投產。神華國能寶清電廠等“煤頭電尾”“煤頭化尾”項目建成運營。黑龍江正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深化國企改革,黑龍江“老字號”國企煥發新活力。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組建龍江森工集團、伊春森工集團、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和北大荒農墾集團,結束了森工、農墾政企合一體制,激活了企業發展活力。組建農投、旅投、交投、建投、產投、森工、金控7個省級產業投資集團,涉及資產4000多億元,放大了國企投融資平臺作用。

作爲祖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黑龍江對外開放深入推進。2019年8月,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這是我國最北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國家批准,黑河、綏芬河獲批全國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哈爾濱新區更是中國唯一的以對俄合作爲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黑龍江對外開放全面開啓新篇章。

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成爲黑龍江發展旅遊產業的最大優勢,大森林、大湖泊、大草原、大界江、大溼地、大冰雪等旅遊資源豐富。“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旅遊品牌叫響全國,生態資源優勢正在加快向經濟發展優勢轉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