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外交部“組織機構”一欄日前更新顯示,張璐已履新外交部翻譯司副司長。

在媒體報道中,張璐被稱爲“女神翻譯”。從2010年至今的12次兩會總理記者會,有11次都是由張璐擔任翻譯。

國家領導人的首席翻譯

張璐出生於1977年,是山東濟南人,1996年被外交學院國際法系錄取,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此後她在威斯敏斯特大學學習外交學專業,並且拿到了碩士學位。

在公開報道中,她擔任過外交部原翻譯室英文處副處長,外交部翻譯司西葡語處處長等職務。

2007年3月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舉辦記者招待會,時任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就中國外交工作和國際問題答記者問。張璐擔任那場外長記者會的翻譯,那也是她第一次出現在媒體鏡頭前。

△張璐(右)

公開報道顯示,張璐曾經是胡錦濤、溫家寶的首席翻譯。

除此之外,她還承擔了很多重要翻譯任務。

據媒體報道,張璐有一次跟隨李肇星在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上,一天之內做了12場翻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張璐還和同事一起承擔了國新辦每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的翻譯工作。

11次擔任總理記者會翻譯

張璐第一次“走紅”是在2010年。

當年3月14日,張璐接替資深翻譯費勝潮,第一次出現在兩會的總理記者會上,當時是總理記者會時隔5年再次起用女翻譯。

因爲在現場流利地翻譯溫家寶引用的古詩詞,她還上了微博熱搜。

當時,溫家寶總理引用了《離騷》的名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張璐翻譯爲“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我遵從我內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萬次我也不會後悔)。

古漢語中“九”泛指“多”,張璐譯爲了“thousand times(一千次)”。

那場記者會結束後的第三天,張璐應邀去母校外交學院給學弟學妹們講述“總理記者招待會翻譯的體會”。原本只能容納200人的報告廳被擠得水泄不通,走廊裏、過道上站滿了人。

張璐表示,她發現溫總理最喜歡引用劉禹錫、王安石和屈原的詩詞,所以給溫總理當翻譯時,要結合他說話的語境,知道溫總理在這個時刻引用古詩詞是想要傳達怎樣的一種精神。

她還提到,給領導人當翻譯首先要有較高的政治敏感。

張璐舉例說,記者會上,溫總理在澄清所謂中國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傲慢”的傳言時提到,“我從一位歐洲領導人那裏知道,那天晚上有一個少數國家參加的會議”。因爲張璐跟着溫總理去過哥本哈根,知道溫總理指的‘那位領導人’是誰,也知道這個人的性別。

但溫總理當時在記者會上並沒有提領導人的名字,她在翻譯時也不能直接說出這個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別。英文裏有“他”和“她”的區別,所以在翻譯時,張璐選擇用被動句式來表達。

2010年之後,除2013年兩會期間的總理記者會翻譯是由孫寧擔任外,其餘11次都是由張璐擔任總理記者會翻譯。

△2021年總理記者會

翻譯“國家隊”

有外交部翻譯司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想進入外交部當一名高級翻譯,必須經歷“嚴格篩選、瘋狂練習、周密準備”三重考驗。

初試一般通過公務員考試排名,或是去專業院校進行筆試。其中成績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纔有可能進入翻譯司參加下一階段的“觀察培訓”。“觀察培訓”實質上是“淘汰式培訓”,最終只有不到4%的人被錄用。

上世紀80年代,外交部的翻譯室共有50多人,但是能夠成爲國家領導人翻譯人選的,英語和法語各有不過兩三個人,從一名普通翻譯到成爲國家領導人的高級翻譯,差不多需要十來年時間。

除了張璐,還有很多名字大家都十分熟悉。

曾先後爲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英語翻譯的張建敏2015年起擔任外交部翻譯司司長,2018年出任中國駐捷克大使。

與張建敏、朱彤並稱中國外事翻譯“三劍客”的許暉現任外交部翻譯司司長。她曾向外界透露,中國領導人的高級翻譯隊伍平均年齡只有31歲,其中女幹部佔全體人數70%。

曾任外交部翻譯司英文處參贊兼處長的周宇,現任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曾負責過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等國事活動的翻譯任務。在2017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上,周宇還在“黨代表通道”接受了媒體採訪。

此外,今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會結束後,擔任翻譯的張京也被衆多網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