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美人士紀念“乒乓外交”50週年 基辛格:中美分歧之時,“乒乓外交”代表我們對未來的期待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胡雨薇】中美“乒乓外交”50週年紀念活動24日在北京首鋼園區舉行。國家副主席王岐山通過視頻發表致辭稱,“乒乓外交”是中美關係史上的一段佳話。50年來,中美關係雖歷經風雨,但總體不斷前行,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爲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促進了世界的繁榮穩定。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活動上發表視頻致辭表示,“乒乓外交”的重要啓示在於,要做出重大決策,有時要從一些小的步驟做起。同時,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是美中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乒乓外交”距今已有半個世紀,而中美關係再一次來到重要關口,此時紀念“乒乓外交”更具有現實意義。王岐山說,作爲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雙方要按照兩國元首除夕通話精神,從兩國人民福祉出發,從歷史中汲取靈感和動力,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爲共同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我們對於‘乒乓外交’最好的紀念。”

基辛格表示,在當前美中兩國圍繞某些重要問題存在分歧之時,這一事件也代表了我們許多人對於未來的一份期待,那就是美中兩國人民能夠基於兩國在世界格局和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在彼此之間達成一種諒解。期待美中兩國都確認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秩序。

美聯社評論稱,半個世紀後,美中關係處於另一種不確定時期,“乒乓外交”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它是體育和政治發生碰撞時可能帶來改變的一個例子。“重振乒乓外交精神是華盛頓的責任。”香港《南華早報》社評稱,與北京合作而不是對抗,將帶來互利共贏,有助於解決世界面臨的挑戰。“乒乓外交”精神的迴歸是十分必要的。

活動現場,“乒乓外交”親歷者李富榮、梁戈亮和美國乒乓球運動員朱蒂分享了當年中美乒乓運動員友好交流的美好時光,並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遠程打起了乒乓球。作爲1972年中國乒乓球隊訪美代表團的一員,李富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回憶稱:“尼克松總統在接見我們時說,乒乓球比賽互有勝負,而這次獲得勝利的是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

當天,中美體育界知名人士劉國樑、姚明、馬布裏等人也均通過自身經歷,表達出通過體育交流推動中美人民互相理解的期望。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是天然存在的,交流是唯一的辦法。交流有很多方式,體育比賽作爲一種有規則的遊戲,更容易讓人接受。

“當年的友誼並未被人們遺忘,記住這段歷史意味着中美雙方仍有恢復關係的意願。”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很大程度地傷害了中美關係,現在紀念“乒乓外交”可以正確引導彼此輿論,併爲恢復雙邊關係注入積極動力。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今中美兩國依然需要民間層面的互動,一方面是保持雙邊關係中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在向政府傳遞希望加強兩國交流的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3日晚在同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視頻交流時,也強調了中美對話與合作的重要性。王毅表示,處理中美關係的正確思路應該是加強對話、深化合作、縮小分歧、避免對抗。他同時提出對中美關係的五點希望,包括希望美國客觀認識和理性對待中國的發展,希望美國同中國走出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路,希望美國尊重和包容中國自主選擇的道路和制度,希望美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希望美國不要動輒干涉中國的內政。“中美把合作搞起來,就能讓各種‘不可能’成爲‘可能’,就能推動兩國關係朝着健康和穩定的方向發展。”王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