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苦練卻不蠻幹,他駕駛的戰鷹總是“穩準狠”

李恆江 楊 嶺 記者 張 強

受訪者供圖

軍中典型

“檢查發動機!”“發動機良好,可以起飛!”“起飛!”

前不久,隨着指揮員一聲令下,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轟炸機團團長、海軍特級飛行員袁東風駕駛戰機在跑道上急速滑行,一陣陣轟鳴劃空而過,只見戰鷹昂首躍起,直撲目標空域。

袁東風駕駛的正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信息化程度高,具備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等能力。

挑戰訓練極限,飛出戰機潛能

袁東風所在團是一支戰功卓著的團隊,歷史上參加過解放一江山島、保衛西沙等戰鬥。

面對前輩們鑄就的輝煌業績,袁東風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那年,團裏接裝新型戰機,改裝率高,航電、火控等系統需要換代。

“新知識點越多,說明飛機越先進,戰鬥力越強。”面對厚厚的教材,袁東風與戰友們一起刻苦鑽研。他坦言,雖然走了一些彎路,但對裝備摸得更透了。

把飛機飛起來,只是第一步。對於轟炸機部隊而言,既要“飛得遠”又要“炸得準”。袁東風說:“新型戰機信息化程度高,具備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如果仍沿用傳統的訓練方式,將延遲戰鬥力生成時間!”

遠海訓練時,有時雷達氣象畫面上顯示着紅色“高危雲區”,但袁東風毅然帶領團隊操縱飛機極限坡度轉彎、大角度上升俯衝,從一個個雲隙中穿過。

“這不是蠻幹,打贏永遠是第一位的。”挑戰訓練極限,飛出戰機的潛能,是袁東風一直以來的孜孜追求。

袁東風認爲:“擁有敢於刺刀見紅的血性,任何時候都是威敵懾膽的法寶。”一次,他帶隊執行遠海訓練任務。巡航途中,當飛到某一特定區域時,他發現座艙裏的態勢畫面出現紅色告警信息:“有兩架不明飛機正在靠近。”

袁東風立刻下令“保持好戰鬥隊形”。對方來勢洶洶,很快逼近。當時,對方就在袁東風等人的機翼下方,還不時亮出機腹,秀一下掛載的導彈。對方飛行員的處置動作極不專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空中擦碰,非常危險。

袁東風帶領機組人員頂住壓力,按計劃飛抵某預定空域。他回憶說:“當時我們就想着高度1米不變、航向1度不偏,繼續執行任務。”

不墨守成規,帶出尖刀團隊

戰則必勝,鬥須羣鷹。未來戰爭是“團體金牌”的爭奪,帶兵人的基本要務,就是要帶出一支尖刀團隊。

這些年,袁東風30餘次執行重大演訓任務,6次參加出島鏈遠航,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所在團隊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11次。

團裏的人都表示,袁團長特別擅長培養新人。

一次,不少人對袁東風安排年輕飛行員參加海軍組織的突防突擊競賽性考覈頗有意見。有人說,年輕同志參加海軍比武還是嫩了些,培養年輕飛行員要按部就班。

“墨守成規帶不出一流團隊。”袁東風說,如果平時年輕飛行員總是“窩”在家裏訓練,不讓他們出去增長見識、提升打仗本領,將來靠什麼戰勝敵人?

一次飛行準備中,下達任務後,指揮員隨機抽點測問理科知識和應急處置規定,一名年輕飛行員因說錯一個數據受到袁東風批評,並取消其當日飛行計劃。有人勸袁東風不必這麼嚴格,他卻說:“降低標準練不成強者,戰場上更成不了王者。”

任務與事業的牽引,加上科學完善的設計,使該團不僅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隊,還爲兄弟部隊輸送了一批骨幹和“種子”。如今,80後飛行員成爲團隊的絕對主力,85後挑起了大項任務的半壁江山,90後飛行員也開始嶄露頭角,部隊戰鬥力水平不斷躍升。

“我隨時準備着被洶湧的‘後浪’拍在沙灘上。”採訪結束時,袁東風半開玩笑地對記者說,語氣裏卻透着滿滿的欣慰與自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