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超“夢碎”,但歐足聯醒了嗎?

資本與傳統的碰撞暫時以後者勝出而告終,但這會是最後的結局嗎?

利物浦傳奇教練香可利(Bill Shankly)曾說,足球無關生死,足球高於生死。如今,現代足球起源地歐洲的架構模式正受到美國資本的強有力挑戰。

4月18日,歐超聯賽橫空出世,來自摩根大通的35億美元貸款準備就緒,12支創始球隊簽署了一份爲期23年的參賽合同。然而在國際足聯、歐足聯及各國足協的強硬表態下,英超六大豪門、米蘭雙雄和馬競先後退出,僅“上線”一週歐超就面臨土崩瓦解的命運。

深諳歐美體育歷史發展的PPTV賽事評論員婁一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歐超“逼宮”是過去 歐洲足球聯盟(G14)的延續,直指歐足聯和歐洲冠軍聯賽。現在三方有各自的顧慮,歐足聯態度強硬,因爲權威被動搖了,球迷的反對在於新賽事全面顛覆了歷史傳統,球隊猶豫退出則是擔心最後聯賽歐超兩頭落空。

資本與傳統的碰撞暫時以後者勝出而告終,但這會是最後的結局嗎?

歐冠風雲:錢與權的鬥爭

歐洲冠軍聯賽前身是歐洲冠軍盃,是歐足聯旗下舉辦的年度洲際賽事,被公認爲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以及最高水平的足球俱樂部賽事。

1955年,首屆歐洲冠軍盃賽事由各國聯賽冠軍共16支球隊參加。1992/93賽季,歐洲冠軍盃更名爲“歐洲冠軍聯賽(下稱歐冠)”,隨後球隊逐漸擴充至32支,各國足球協會根據旗下俱樂部的歐戰積分排名可以獲得1~4個參賽名額。隨着賽事運營和推廣逐漸獲得成功,俱樂部與歐足聯間分歧越來越大。爲了獲得更多的利益,1998年14家歐洲頂級俱樂部自行組成聯盟G14和歐足聯“叫板”。

G14的誕生促進了歐足聯改革進程,歐足聯隨後取消了三大杯賽中的優勝者杯,並修改了歐冠規則和名額分配製度。隨後G14影響力越來越大,要求歐足聯和國際足聯爲參加國際賽事的俱樂部國腳提供補貼。2007年,法國足球巨星普拉蒂尼當選歐足聯主席,爲獲取選票向東歐、南歐國家名額傾斜的歐冠改革方案再次引發了G14的強烈不滿,但最終由於內部分裂,歐足聯和國際足聯以答應國腳補貼爲條件換取了G14解散。

然而本次歐超事件的起因,很大程度上又一次與歐冠新一輪改制及商業開發不利權益分配不均有關。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上賽季歐足聯旗下歐冠、歐聯與歐超杯的獎金預算總額約爲32.5億歐元。其中,2.95億歐元將被用於賽事組織工作,被歐足聯裝進了自己口袋。2.275億歐元將用於支付球員培養費。剩餘的27.3億歐元中,6.5%將留在歐足聯,剩餘的93.5%將分配給各參賽俱樂部。以衛冕冠軍拜仁慕尼黑爲例,上屆賽事的總獎金爲1.29億歐元。

按照歐足聯推出的2024年賽事安排,新歐冠參賽隊伍將從32支增加至36支,小組賽從6場增加到10場,俱樂部的收益並未隨比賽場次增加而有所體現,球員則面臨比賽任務過多後的傷病隱患。相比之下,歐超創始球隊中的6支球隊可以拿到3.5億歐元的獎金,有4支球隊可以拿到2.25億歐元,2支球隊可以拿到1.125億歐元,3支球隊可以拿到1億歐元。最差的結果也相當於打入歐冠半決賽,而且這沒有任何成績壓力,於是俱樂部選擇“揭竿而起”。與13年前不同的是,現在諸多歐洲豪門已被高額債務壓得不堪重負,這次加入歐超的12支球隊中,最少的負債也超過了1億歐元,有3只球隊的負債甚至超過了10億歐元。

如果歐超成立,這意味着歐冠品牌價值將嚴重縮水,歐足聯的權威遭遇挑戰,並可能引發不良的示範效應。歐足聯主席塞弗林(Aleksander Ceferin)痛斥歐超聯賽是“可恥和自私的”,並警告參賽俱樂部將被禁止參加國內聯賽,球員將被禁止參加世界盃等國際比賽。對於像梅西、C羅等球星而言,他們面臨着金錢和世界盃哪個更重要的選擇。對於各國足協而言也陷入了兩難境地,若參賽球隊被從聯賽中除名,聯賽魅力將大打折扣,市場價值必將大幅縮水,直接對中小球隊生存造成威脅。若球隊仍可以繼續參加本國聯賽,則豪門球隊的優勢日趨增強,小球隊生存空間同樣遭到嚴重擠壓,同時各國足協反而面臨被歐足聯除名的風險。

美國資本碰撞歐洲傳統

按照歐超聯賽的設想,15支創始球隊和5支從資格賽晉級的球隊分成兩組進行雙循環和淘汰賽的比賽,賽制類似於美國職業聯盟。

毫無疑問,美國體育賽事在商業推廣和資本投入上在全球遙遙領先。美國體育產業是以體育賽事爲核心,體育資產、體育媒體、贊助商、場館、特許商品、體育營銷及經紀公司爲六大主體的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由 NFL(美式橄欖球聯盟)、MLB(美國職棒大聯盟),NBA(美國職業籃球聯盟)和 NHL(北美冰球聯盟)四大職業體育聯盟爲支柱構成了商業體育王國。根據Stastista的數據,2022年北美職業體育市場將突破800億美元。

婁一晨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人對體育賽事的熱情程度難以想象,ESPN在全美付費用戶的峯值達到1億,電視傳播權水漲船高,NFL剛簽下11年1130億美元的天價轉播合同,NBA現在的轉播合同是9年240億美元。 核心是美國人喜歡體育,受衆羣體大,願意買單的人就多,資本就會趨之若鶩,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美國職業聯盟運營非常成功,這幾乎完全是靠美國國內市場完成的,婁一晨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ESPN單場NFL常規賽的版權費就能賣到1億美元。這讓美國資本看到了機會,幾十年來商業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即使只有一級聯賽,沒有升降級依然可以受到追捧,爲什麼不能推廣到大西洋彼岸?從商業邏輯上看,歐洲人對足球的熱愛同樣狂熱。

不過新賽事與過去100多年歐洲足球的運作方式形成不小衝突。歐洲足球俱樂部構成一個金字塔體系。頂級聯賽——比如英格蘭超級聯賽,西甲聯賽,擁有最好的球員和最耀眼的球隊。每個賽季結束時,頂級聯賽的前四名左右的球隊都有資格參加下賽季歐冠,同時聯賽末尾和次級聯賽前列球隊形成升降級機制,以此向後類推。

競爭決定了任何一個俱樂部在金字塔中的位置。歐冠爲什麼如此受歡迎,勝利者可以理直氣壯地稱自己爲歐洲最好的球隊。這也成爲了歐超賽制被質疑的一點,曼聯名宿加里內維爾(Gary Neville)此次選擇直接炮轟,“作爲曼聯球迷,但是現在我感到噁心, 利物浦說他們是人民的俱樂部,標榜你永遠不會獨行,曼聯,誕生於曼徹斯特的工人階級中,他們現在選擇進入一個沒有競爭不能降級的聯賽?”市場研究公司易普索最近在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展開支持率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反對歐超聯賽。

與歐洲體育生態的衝突同樣致命。以目前聯賽的分成體系來看,賽事版權收入主要由豪門球隊號召力貢獻,各級別球隊都能通過職業聯盟分成受益,而低級別聯賽球隊可以通過與頂尖球隊的較量獲得額外收入,比如本賽季足總盃第三輪托特納姆熱刺對陣第八級別聯賽球隊海運聯,3萬張門票、7.5萬英鎊轉播收入幫助其暫時度過了財務困境。

近年來金元足球的興起意味着頂級俱樂部需要獎金來支付天價薪水和轉會費,這樣才能繼續保持競爭力。現有賽制下豪門球隊認爲自己的貢獻並未得到足夠的回報,解決辦法是顯而易見的:組建新的聯賽,讓創收能力最強的球隊相互比賽吸引球迷和資本。在極端情況下,一旦這些球隊因爲歐超被各國足協封殺,國內聯賽自身和依附於其中的中小球會財務狀況將迅速惡化。西班牙巴塞羅那俱樂部球員皮克(Gerard Pique)直言不諱,“當然,西甲沒了皇馬,巴薩,馬競,還能踢下去對吧,聯賽依然可能是很有趣,但是收入就差遠了,塞維利亞,瓦倫西亞這些俱樂部可能就活不下去了,這是在謀殺足球生態。”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上週表示,歐洲體育模式受到了純粹以利潤爲導向的做法的挑戰,這種做法忽視了體育的內在價值、社會使命和後疫情時代世界的真正需要。“如果只從商業角度來看體育,如果僅僅用經濟規律來衡量體育對社會的影響,那麼體育的社會使命就喪失了。在這種兩極分化的環境中,狹隘的自我利益和利己主義已經超過了團結精神、共同的價值觀和普遍的準則。” 他說。

未來會怎樣?

前中國男足國家隊隊員、五星體育解說嘉賓李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賽事本身而言,如果做到有精彩的比賽,推廣運營媲美歐冠,歐超同樣可以擴大影響力。他認爲現在歐超自身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如何保證參賽隊伍規模,吸引更多有實力的球隊加入,像本賽季歐冠八強波爾圖,增加看點和比賽質量是關鍵。但歸根結底,美國體育模式要動搖甚至完全顛覆歐洲傳統很難。

在英國足球總會、英國政府和歐足聯的多重壓力下,參與歐超的六家英格蘭豪門先後宣佈退出歐超。阿森納在其網站上發佈的一份聲明稱,“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我們對此表示道歉。 過去的幾天再次展示了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對這個偉大的俱樂部和我們所熱愛的運動的深厚感情。”在曼聯、阿森納、熱刺等球隊主場外,球迷高舉橫幅舉行抗議活動。面對輿論漩渦,爲歐超提供資金支持的摩根大通發表聲明稱:“我們顯然錯誤判斷了足球界對超級聯賽的看法,以及它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會從中吸取教訓。”

婁一晨認爲,此次英超BIG 6先後退出,主要是沒有做好“魚死網破”的準備,歐超前景沒人敢打包票,現在每年在英超的分成收益有保障。既然各方反對聲音大氛圍不成熟,與其冒着被驅逐的風險,退出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李彥向記者表示,這一次豪門球隊直指歐足聯獎金分配和擴軍,作爲俱樂部最大的資產,比賽場次增加了球員負擔,因此控制比賽數量的情況下收入更多當然受歡迎。現階段看,歐超開展難度很大, 但歐足聯需要妥協,在比賽獎金和賽制等方面向豪門有所傾斜。

對於歐超的未來,婁一晨認爲現在就定義失敗爲時尚早。30年前英甲聯賽升級爲英超的嘗試也是在懷疑中產生的。傳媒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天空電視臺以5年3億的價格買下了英超的傳播權,相比之下,英國獨立電視臺(ITV)的轉播報價的3年4400萬,默多克隨後通過收費電視成功打開了市場,球隊獲得資金後開始買入球員,比賽精彩程度提升,商業價值也水漲船高。此次歐洲豪門集體反戈就是吐槽歐足聯“劫富濟貧”做得太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參考歷史,這一次歐足聯也會自掏腰包安撫這些球隊,但治標不治本,未來“分蛋糕”的戲碼還會上演。正如尤文圖斯主席阿涅利(Andrea Agnelli)五年前的抱怨,全球球迷有多少,歐冠版權才賣了不到20億美元,NFL卻能賣到70億美元,直指歐足聯商業開發不力。結合歐足聯上週提出的70億美元新版歐冠計劃,似乎也印證了阿涅利的說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