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口秀演員的盡頭,是直播帶貨

來源:開菠蘿財經 

吳嬌穎

“生命的起點就是終點,宇宙的盡頭就是鐵嶺”,當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上爆梗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想過,從抖音網紅轉型做脫口秀演員,歸宿依然是帶貨。

前幾天,前國足運動員、亞洲足球先生范志毅完成了抖音直播帶貨首秀,不過,“範大將軍”被抖音看上,並非因爲他的職業身份,而是因爲前段時間他在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上,對陣遼寧男籃主教練楊鳴,用一段“自殺式battle”火出了圈。

同樣在脫口秀節目中“殺瘋了”的易立競,最近也入駐了抖音、小紅書,拍着商務短片,走上了網紅帶貨之路。李雪琴、王勉、呼蘭等當紅脫口秀演員更是廣告商演不斷,頻頻與金主爸爸們一起登上熱搜。

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脫口秀演員,以及因脫口秀走紅的藝人,正在得到直播帶貨界的寵愛,我們把他們統稱爲“脫口秀藝人”。就連李雪琴本人都在脫口秀上吐槽了:“脫口秀演員紅了之後賊能接廣告,感覺今年大環境就是促進消費,我們脫口秀就會幹這個,別的不會,就擅長消費自己。”

換句話說,除了紅了之後有流量、受衆廣,脫口秀藝人集人設鮮明、語言幽默、內容接地氣於一身,這恰好爲正在變得千篇一律的直播帶貨或商業推廣增添了新鮮感和吸引力。

不過,脫口秀藝人帶貨,翻車的也不少。想要長久“恰飯”,還得選對帶貨姿勢。

脫口秀藝人花式“帶貨”

前幾天,一則#脫口秀被體檢公司搶飯碗#的詞條登上熱搜。

不明所以的喫瓜羣衆點進去才發現,脫口秀演員又“恰飯”了。原來是體檢機構愛康集團打造了一場脫口秀式發佈會,李雪琴、呼蘭和程璐三位脫口秀演員與一衆健康領域的大佬,挨個上臺以脫口秀的形式暢聊體檢的那些尷尬事。

不難看出來,李雪琴們此次的任務,就是爲企業活動站臺。不過,即便是“恰飯”行爲,三人表現也相當敬業。

率先開場的李雪琴直言,自己本來特捨不得花錢,比如摔了一跤去醫院做檢查,一聽費用直接好得透透的,隨即她話鋒一轉,“不過有一個錢絕對不省,就是定期去做體檢。”

程璐吐槽主辦方“要求說得搞笑一點,不過讓一個脫口秀演員來聊心理健康,主辦方真是搞笑啊”,但他打起廣告來倒也不遺餘力,號召大家“把身體重視起來,就像重視高考一樣,不但平時要努力,交卷前一定要好好檢查”。

壓軸出場的呼蘭,生動演繹了老年人把體檢當投資、沒毛病反而覺得虧了的心理,直呼“體檢不可怕,真正的快樂就從做一次體檢開始”。

爆梗脫口秀的助陣沒讓主辦方失望,這場show的微博直播觀看量已達到268萬次。

以犀利提問令娛樂圈聞風喪膽、又因《吐槽大會》圈粉無數的易立競,最近也入駐各大平臺開始帶貨了。

在給金主爸爸們拍攝的短片中,易立競依然保持着冷靜、睿智、犀利的獨立女性形象。要不是發佈賬號爲網易嚴選,真的很難讓人猜到,這則標題爲《沒人能堅持10秒的易立競<追問>》的短視頻,其實是個廣告短片。

短片開頭,易立競身穿職業套裝、腳踩細高跟鞋款款走來,露出一個“善意”的微笑,隨即開啓了可怕的易式提問。

一段直擊靈魂的提問後,鏡頭一轉,短片開始播放網易嚴選用戶在生活中作出的不同選擇。最後易立競再次出現,緩緩吐出主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網易嚴選5週年。

她給巴黎歐萊雅和聚划算拍攝的廣告短片也保持了一致的調性,通通貼着“易立競又把人問僵了”的標籤,搞得網友直呼:簡單點,打廣告的方式簡單點。

相比之下,脫口秀藝人直播帶貨的方式,就簡單很多。

前段時間因爲在脫口秀節目中吐槽中國男籃而火出圈的范志毅“範大將軍”,最近完成了抖音直播首秀,首播帶貨GMV達到308萬。范志毅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達了自己帶貨的誠意,比如他強調絕對不能隱瞞欺騙羣衆,會提前選品做準備,對產品負責,才能心安。

其實,脫口秀演員帶貨並不新鮮,與明星接代言、網紅接推廣一樣,本質上都是流量變現的一種形式。

近兩年走紅的脫口秀演員楊笠、李雪琴、王勉、王建國、呼蘭等,都接到了不少商演和廣告代言。去年雙11前後,王勉參與了騰訊理財、歐萊雅、碧歐泉等多個品牌直播間的帶貨推廣,李雪琴不僅參加了“天貓雙十一開放麥(賣)”,還現身京東超市雙十一“開新大會”,出任小米有品雙十一“真香”體驗官,忙得不可開交。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直播的興起,更是爲脫口秀演員提供了新的帶貨場景。去年9月,李誕帶貨首秀在抖音開播,在羅永浩團隊的配合下完成了一場精彩的脫口秀式賣貨。如今,李雪琴、王建國、易立競等都已入駐抖音,直播帶貨只是時間問題。

脫口秀式帶貨,爲什麼帶得動?

令人好奇的是,爲什麼平臺和品牌越來越喜歡找脫口秀演員帶貨了?

隨着直播電商進入規模化的階段,頭部主播形成各自的“套路”,明星帶貨早已不再新奇,而脫口秀藝人的出現,給日漸同質化的直播間帶來了新的帶貨模式,也爲品牌商家提供了新的營銷思路。

一位資深品牌商務負責人向開菠蘿財經介紹,一方面,與過往的藝人明星相比,由於脫口秀表演接地氣、受衆門檻不高,脫口秀演員能夠覆蓋的人羣更廣,容易吸引粉絲,天然具有更高的曝光率。

另一方面,脫口秀演員在節目中的文案是經過專業人士多次打磨和碰撞的,瘋狂玩梗、金句頻出是脫口秀表演的精髓,在互聯網平臺經過網友或營銷媒介的二次創作和傳播後,影響力再次擴大,容易讓很多人記住。這也是爲什麼脫口秀藝人更可能一夜爆紅的原因,比如易立競和范志毅都不是專業的脫口秀演員,但因爲在節目中的表達更具吸引力和記憶點,很快火出圈。

總的來說,他認爲,商業合作尤其是直播帶貨這一商業形態越來越青睞脫口秀演員的根本原因,是他們的語言特點與直播帶貨的適配度非常高。

“直播通過屏幕把平時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明星藝人和普通粉絲受衆聯繫到一起,一下子拉近了距離,雙方就好像在面對面聊天。而且,直播中你的語言話術越接地氣、越平易近人,越容易讓人相信你。”其分析認爲,這種信任關係在直播帶貨中,是非常有利於“安利”商品的。

回到脫口秀演員本身,他們大多具有鮮明獨特的人設,語言風趣幽默接地氣,語速也比較快,通俗說就是“話特別貧、嘴特別碎”,能極大地增強直播的信任感和趣味性。再加上脫口秀演員擅長即興造梗和互動,在推薦產品時能夠快速形成大量有意思的內容增量,對觀衆造成信息衝擊,在直播間氛圍的烘托下,很容易讓粉絲產生購買行爲。

去年9月,李誕聯手羅永浩打造的個人抖音直播帶貨首秀,就可以說是一場典型的“脫口秀帶貨直播”。

自帶笑點的李誕一出場,被粉絲狂刷“這位主播,把眼睛睜開再說話”;他調侃時不時出現在直播中協助他的羅永浩,是“幽靈助手”;《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冠軍王勉加入直播帶貨,被他調侃“穿什麼都是oversize”……

在其當晚直播帶貨的49款商品中,五糧液、茅臺等酒類產品一亮相,李誕馬上感慨“我要控制自己,不能失足”,還結合其本人愛喝酒的人設,用起了“快拿走”的反向安利。播到懶人沙發時,“懶人”李誕直接躺下休息讓副播講解。

自黑拋梗化解尷尬、調侃助手烘托氣氛、貼合人設給商品講段子,李誕彷彿將脫口秀表演搬進了直播間,很容易讓粉絲不知不覺就剁了手。

貼合人設“帶貨”,是許多脫口秀演員偏愛的“恰飯”方式。

被稱爲“脫口秀界最懂金融,金融界最會說脫口秀”的呼蘭,因其金融界高材生的身份,在廣告商演中,就選擇了天弘基金、華夏基金等專業度比較高的商務合作,最近還以“吐槽提問官”的身份爲基金投資顧問服務機構“幫你投”站臺,來了一段跨界理財脫口秀。

謹防翻車,帶貨姿勢很重要

不過,因爲脫口秀演員沒有像流量明星一樣穩固的“飯圈”式粉絲羣體,也未形成薇婭、李佳琦這些專業主播的影響力,帶貨翻車是常有的事。

就在今年2月,一手打造出“脫口秀式直播帶貨”的李誕,就因爲帶貨女性內衣品牌Ubras翻車了。

當時,李誕在微博的帶貨文案中寫道‘讓女性輕鬆躺贏職場的裝備’,該文案被指“冒犯女性”,網友紛紛表示“廣告詞惡意太大”“解釋一下女性怎麼就躺贏職場了”。還有網友指出,這則推廣涉嫌違反廣告法,因爲廣告法規定“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該依據事實……並不得爲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

引發輿論爭議後,Ubras品牌官方發佈致歉聲明稱,由於營銷推廣中的不當措辭,給大家帶來不適,深表歉意並第一時間下架了相關內容。李誕本人也道歉表示,措辭確實不當,作爲語言工作者,自己拿到這份文案時,理應更能意識到它帶來的影響。

這次易立競給網易嚴選拍的廣告短片,也有很多網友不買賬。

“其實拋開前面那一段令人窒息的提問,後面以素人爲主角的廣告本身還是挺打動人的,再配上她最後那一句話就足夠了,前面那一段非常畫蛇添足,不知道要表達啥。”脫口秀愛好者小雪說。

談到易立競其他幾則貼合“犀利”人設打造的反問式廣告,小雪評價“翻車了”。“作爲觀衆,看她以記者身份追問真相很敬佩,看她在脫口秀裏犀利吐槽覺得很過癮。但要是用這種頗具壓迫感的人設來推薦產品,作爲用戶只會感覺不舒服。”

在她看來,雖然“翻”的是易立競的人設,但本質上是甲方和廣告創意出了問題,因爲紅人“帶貨”的目的是讓用戶產生信賴感,而不是製造莫名的焦慮讓用戶“不得不買”。

對此,一位品牌營銷人士告訴開菠蘿財經,這確實與品牌營銷專業度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一些護膚美妝品牌會結合產品的賣點與時下流行的梗,或者結合合作對象的人設和粉絲畫像量身打造文案,講好品牌故事。

但在翻車事故中,推廣帶貨的達人或者藝人及其團隊並不無辜。本質上,紅人帶貨就是利用自身形象和影響力爲產品或品牌背書,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也理應提前瞭解產品背景、推廣導向和營銷方式,“不要砸自己的招牌”。

那麼,作爲脫口秀演員,既想給觀衆帶來歡聲笑語,又要把帶貨進行到底,怎麼做纔行?

首先,把好產品關,避免給質量有硬傷的產品帶貨,帶貨只是一時,信譽摧毀了就很難重建。很多主播都明白這個道理,比如李佳琦就講過,質量可能參差不齊的生鮮水果、效果難判斷的保健品等品類不會出現在自己的直播間。

其次,提前做功課,合作前摸清品牌背景和公關風險、宣傳文案的導向和價值觀、目標受衆的購買心理與接受度等,畢竟,帶貨後雙方形象直接綁定,人設一旦崩塌,流失的粉絲也很難再回來。

第三,帶貨方式複製粘貼不可取,這裏考驗的是脫口秀藝人的業務能力和敬業程度,比如願不願意爲商演量身定製故事和段子,在直播帶貨中,只是使觀衆感受到被“冒犯”,並不能讓東西賣得更好,需要把握好針對目標受衆的尺度和分寸感。

總而言之,如今的觀衆對於藝人的流量變現還算寬容,只要不是毫無底線“恰爛錢”,通常都能被理解,玩得有創意的甚至還能吸粉。脫口秀演員們要想笑着把錢賺了,還需找對姿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