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爲何走高大化路線?球迷給出答案,且大局已定。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也許一些教練認爲,只要地面練好了,高大球員往球場上一站,對手立即嚇破膽。卻不曾想,高大球員沒有相應網上技術,就是個傻大個,嚇唬不了別人,只會讓自己生氣,說到底是一些教練沒有搞清楚高大化的目的。一個沒有看過排球的人,只要看5分鐘現代的排球比賽,就知道高大的價值。高大化的目的非常清楚,不會被忽悠。說一些教練和王寶泉搞不清楚高大化的目的,似乎冤枉她們,事實卻不然,她們確實沒有搞清楚。人就是這樣,容易被花花世界迷住雙眼,忘記目的,無時無刻在很多人身上出現,只是自己渾然不知而已。鮮花和掌聲早已經讓她們忘記自己是誰,又怎麼可能記住高大化的目的呢!高大化的目的就是爲了提高網上實力,這本來不用說,但許多球迷在一些教練和王寶泉的忽悠下,早已經忘到九霄雲外,不提醒不行。

網上實力,一個是攔網,攔網仰仗身高,球商和經驗。18年,李盈瑩就攔死過博士,阿金等進攻好手,這說明天賦的價值,經驗也非常重要,不是單純訓練可以實現。更重要的是進攻,進攻纔是高大化的真正目的。實戰中提高網上實力,以保證球隊有着更強的戰鬥力,這是最後目標。一些教練說過,他不喜歡球在腋窩裏鑽來鑽去。這話雖然很好地闡釋高大化的意義,但一些教練的嘴巴功夫大家都知道,10扣1中都可以視爲全面,無短板,還有什麼事幹不出來。不是如此,怎麼有那麼多球迷,甚至是一些資深球迷被他忽悠,變成不會思考的木頭呢?高大化的目的清楚了,就得知道怎麼用,才能夠最大化地利用球隊的高大球員,提高整體的網上實力,爭取好成績。排兵佈陣,技戰術的選擇,都得更高大球員相容,而不是相剋,因此,必須有着相匹配的用人理念。

會使用高大球員,才知道怎麼訓練球員,知道技術要求是什麼,如何幫助球員更早掌握技術,用於實戰。這些都需要摸索。懂得訓練球員,才知道選擇球員,否則,優秀苗子會因爲訓練不得法,而被淘汰。也就是說高大化是一個體系,從比賽用人,到球員培養,人才選擇,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做法。這需要摸索,需要總結。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吳晗、仲惠這種1米8的攻手地面也不行。既然大家地面都不怎麼樣,那教練很容易傾向選擇身材高大的,至少還有個身高優勢。別說吳晗、仲惠這種高度,就是慄瑤在天津隊高攔網面前,進攻都沒底氣,發憷。當然這是從國家隊角度說的。不可能人人都進國家隊,地方隊肯定還有不高大的隊員的空間,把吳晗放河南,沒有朱婷的話,那就是頭號球星。當然我反對惟身體條件論,王藝竹、董銘霄這種佔個身體條件優勢,但接觸排球晚,球性不熟的球員,未來就一定比身體條件弱於她們的球員更有成就?

其實吳晗等人,是訓練出問題,理念惹的禍。她們犯了一些教練的錯,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得不到。據說王寶泉搞過高大化,去各省索羅一波高大苗子,來天津培養。也就是王寧,於鋆煒和劉立雯這波球員。結果呢!也就是王寧勉強可以當陳有泉的主力,於鋆煒在陳有泉的繼續調教下,纔可以勝任替補,劉立雯則無法勝任一傳。這說明,王寶泉不懂得培養使用高大球員。一個卡里羅能夠拿冠軍,加上一個米哈拿季軍。沒有朱婷,拿冠軍,有了朱婷,連輸江蘇。這也印證王寶泉不懂得高大化,不懂得使用高大化球員。一些教練同樣也如此,沒有李盈瑩,拿冠軍,有了李盈瑩,反而拿季軍。東京週期後,沒有老本可啃,人才斷檔危機的出現,也說明一些教練不懂得搞高大化。連聯賽都不夠實力的王藝竹,陳博雅都算是瓜隊人才,實在太慘了。

對此,大家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