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發基金冰點困局:4月規模環比暴跌八成 年內9只募集失敗

本報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賺錢效應消失,明星基金經理也帶不動“貨”了。近日富安達雙擎驅動混合基金髮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至此年內已有9只基金募集失敗,其中過半爲偏股混合基金。

隨着基金募集失敗增多,基金募集規模也在快速下降,截至4月26日,本月市場上新發基金數量爲20只,合計發行規模301.49億元。而在今年1月、2月、3月,分別有162只、114只、145只新基金成立,發行規模分別達5661.44億元、3101.23億元、1553.07億元,呈現逐月減少的趨勢,且下降趨勢明顯。從4月的發行規模來看,環比3月暴跌八成。

願意持有基金超5年的投資者只有5%

4月19日,富安達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富安達雙擎驅動混合因未能滿足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合同不能生效。據悉,富安達雙擎驅動混合發行於3月22日,擬任基金經理爲孫紹冰。孫紹冰曾任職過齊魯證券和富安達基金的行業研究員,目前累計任職時間已近6年。值得一提的是,富安達雙擎驅動混合還曾延長募集期。3月30日,富安達基金公告,將該基金募集截止日由4月2日延後至4月16日, 但奇蹟仍沒有發生,依然募集失敗。

自春節以後,全球股市都出現了一波明顯的調整,“抱團股”受傷尤甚,基金的賺錢效應逐步消失,甚至出現明顯的浮虧,基金髮行也隨之降至冰點,特別是偏股型產品則更是難上加難。根據統計,募集失敗的9只基金中, 5只爲主動偏股型基金,2只純債基金,1只二級債基,1只指數型基金。

就宣告募集失敗的時間而言,春節後至今兩個月時間內有6只基金髮行失敗,春節前一個多月內發行失敗的基金有3只。從發行失敗的公司來看,多數都是中小基金公司,但是也有交銀施羅德基金這樣的明星公司,此前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交銀豐華兩年封閉運作基金宣佈“基金合同暫時不能生效”。

“流動性就像潮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來的時候擋不住,走的時候也沒法挽留。去年是大牛市,基金的賺錢效應明顯,不少基金的收益實現翻倍,因此基民跑步入場。不過隨着市場進入調整期,特別是‘抱團股’暴跌,基金不但賺不到錢,甚至出現浮虧,因此選擇暫時觀望,甚至贖回。雖然做了這麼多年的投資者教育,但是真正能夠克服追漲殺跌的投資人寥寥無幾。”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市場部一負責人表示。

而從實際的調研數據來看,也印證了上述基金負責人的表述。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螞蟻研究院、支付寶理財智庫發佈2021年一季度《居民投資理財行爲調研報告》。調研結果顯示,超七成投資者願意持有基金等理財產品的週期短於一年,近一半受訪者能接受3個月以內的虧損,願意持有基金超過5年的投資者只有5%。沒有定投習慣的受訪者更容易追漲殺跌,堅持定投則更容易獲得10%及以上收益,虧損也更少。

新發基金的數量和規模 “月月低”

新發基金接連募集失敗,是目前基金髮行降至“冰點”的信號之一。事實上,進入4月以來,股市的持續震盪,令基金髮行再度降溫,新發基金的數量和發行份額銳減。

統計數據顯示,按照基金成立日期統計,截至4月26日,4月以來市場上新發基金數量爲20只,合計發行規模301.49億元,而在今年1月、2月、3月,分別有162只、114只、145只新基金成立,發行規模分別達5661.44億元、3101.23億元、1553.07億元,呈現逐月減少的趨勢,且下降趨勢明顯。

去年還因股票型基金“日光”“比例配售”在“凡爾賽”的基金公司最近都放下了身段。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渠道負責人在自己的朋友圈表示“基金髮行降至‘冰點’,就是最有效的入場信號,建議大力配置權益類基金!”

偏股型產品“涼涼”,但是市場不能涼,爲了能夠繼續保持規模,基金公司加大了固收類產品的發行。目前正在發行的190只基金中,偏債型產品佔到94只,佔比接近半數。

新時代證券研報指出,近期權益基金髮行降溫很快,速度比2019年牛市以來歷次調整後都快。目前基金髮行的熱度已經低於2020年四季度,接近2020年4月和2019年的水平。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在於春節後基金淨值的快速回撤,另一個原因是,每年4-6月,居民買基金和股票的熱情都會偏弱。不過,從更長期的維度來看,目前居民對股市的偏好大概率還未轉向悲觀。2019-2020年,居民對股票類資產的配置偏好出現了系統性的抬升,背後很重要的原因有:理財收益率下降、房地產調控、監管層鼓勵居民資金流入股市。

東北證券分析師肖承志則認爲,一方面,一季度公募基金贖回僅爲900億元左右。目前多數基金仍處於套牢階段,後續如若反彈則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另一方面短期情緒面抬升過於迅猛。考慮到整體市場進入存量博弈格局,後續仍然是靜待縮量調整。

(作者:葉麥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