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影響16萬億信貸市場的大事來了!這個標準將大幅修訂...

來源:央視財經

一項由工信部牽頭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修訂工作,已形成意見稿,近期正在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這是時隔十年,工信部再次對中小企業認定標準進行大幅修訂。從記者採訪反饋來看,整體上,這份劃型標準意見稿有松有緊,但無疑將影響銀行16萬億元(截至3月末數據)小微信貸市場。影響會有多大呢?過去有銀行因爲對小微劃型不準,就“喫”到監管部門百萬元的罰單。至少這種情況,今後可能不會再有了。

由於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有多項考覈指標,記者獲悉,部分銀行普惠金融部已在積極研究,銀行需要測算存量小微客戶結構等情況,來衡量對未來小微增量業務的影響。

但市場形成的共識是,修訂是爲了更貼合當前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情況,而且每5年會評估修訂一次,也將使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有更科學和明確的判定標準,更有利於精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標準統一 服務小微更精準

從徵求意見稿來看,中小企業劃分爲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以及企業控股等情況,結合行業特點制定。

對比2011年印發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下稱“300號文”),意見稿將過去劃分的16個行業,合併減少爲9個,定量標準則有松有緊。

在300號文中,農林牧漁四個行業,營業收入50萬元以下爲微型企業,而意見稿修訂爲營收300萬元以下,就爲微型企業。工業行業中,300號文中對小微企業認定標準爲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爲微型企業,而意見稿中將其修訂爲從業人員20人以下且營收爲2000萬元以下。

在意見稿中,工業行業以及其他行業,中小企業認定標準都是雙重的,包括從業人員數量和營收,以前爲單項選擇。

之所以如此調整,工信部在起草背景中解釋,一是部分中小企業規模過大。因採用從業人員、營業收入或資產總額雙指標並集劃型,導致少數從業人員少而營業收入高或資產規模大的企業劃入中小企業。二是行業分類複雜繁瑣,且未覆蓋“教育”門類和“衛生”大類。三是定性標準缺位。四是部分行業劃型指標不適合行業大多數企業經營特徵。五是定量標準需隨勞動生產率提高等進行調整。

對於此番修訂,銀行受訪人士總體評價稱,調整讓中小微企業認定有了明確認定標準,較300號文更科學、更聚焦,有利於更精準服務小微企業。

“這份意見稿,就是讓金融機構精準輸血小微企業有了更明確的依據。”某大行上海分行普惠金融部貸款科科長向記者表示。

衝擊16萬億元小微信貸市場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普惠金融貸款餘額16.81萬億元,同比增速33.87%。有貸款餘額戶數2740.04萬戶,同比增加531.75萬戶。上述修訂,顯然將衝擊銀行小微信貸業務,至少這接近3000萬的存量客戶得重新清理一遍。

上述大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前述修訂與銀行相關的影響體現在:

一是先行判斷標準是企業營收或人員的認定,現在改爲“且”,可以理解爲,營銷人員藉助雙重認定標準,更準確判斷小微企業,“每家銀行對小微企業有差異化的金融政策。以前僅從單一維度認定,可能會存在依據文件與實際認定偏差的情況,從而擠佔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資源。”

二是,增加定性標準。比如,意見稿將大型企業所屬或直接控制企業排除在中小企業之外。如此,可以防止一些大型企業控股企業變相享受國家的小微扶持政策。

三是,新增企業自主申明。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由銀行單一認定的情況,可以確保小微相關數據來源合法、合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