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新國標開始實行,能效標準細化爲5級,節能空調備受市場歡迎

本文來自艾肯家電網

“連續三個月沒有完成KPI了,”某大型空調企業一位區域營銷經理近日裏向筆者訴苦,如果僅僅是看對比去年同期的數據,今年過往幾個月的出貨量規模增長幅度非常喜人,但如果與前年的同期規模進行對比,下滑的幅度可不是一丁半點,出貨量和零售量均是如此。

眼下工廠出貨端從前期的供不應求行情步入了一個更爲艱難的境地,零售難、出貨難、收款難、採購難……國內市場即便是已經沒有了疫情的影響,但是今年空調行業的整體境況彷彿比去年還要差。按照行業傳統的節奏,4月份之後便進入了旺季階段,需求資料集中釋放的同時,一個巨大的門檻也橫亙在了所有廠商的面前。

一樣的供需矛盾 不一樣的生存境況

去年3月份,一位廣東空調製造企業的老闆曾對筆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今年我們的目標是活下去,”今年4月中旬,這位老闆對筆者又說:“今年我們的目標還是活下去。”如此卑微的訴求,折射出空調行業中小企業所處的惡劣的生存發展環境。

今年春節過後,行業內出現了一波較長時期的供不應求行情,在漲價預期的刺激下,渠道商的打款囤貨積極性全面高漲,而很多工廠因爲採購不到足夠的部件、材料,及生產線工人存在嚴重缺口,致使產能跟不上渠道囤貨的進度。更何況,出口市場的高速增長還在擠佔工廠的車能空間。

去年4月中旬開始,國內空調市場同樣出現了一波長時間的供不應求行情,由於疫情的影響,之前生產、出貨、物流、銷售都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完成復工復產工作之後,渠道端和零售端需求的全面爆發,給工廠的產能釋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一樣的供需矛盾,但企業的生存境況卻完全不同。2020年的3月底,包括、板材等等材料在內的價格處於近幾年來的地位,彼時銅價還不到每噸4萬元,健康類產品的需求風口也剛剛湧現,新能效等級標準的實施也留給企業足夠的時間,出口市場的美元指數還沒有給企業帶來太大的成本壓力。

而現在,材料成本寬幅增長之後極大地壓縮了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去年各個企業爲了彌補之前疫情事情的規模缺口,採用了激進的壓貨舉措,渠道資源被大幅消化,存量化的競爭特徵從未像現在這樣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缺貨行情的影響了,又吸引的一批品牌進入空調領域,僧多粥少、頭部效應擴散、出貨難以突破、零售需求有限、盈虧一線等等,成爲今年空調行情整體態勢的諸多關鍵詞。

焦灼觀望 或將出現一輪詭異的死循環

筆者從多家制造工廠瞭解到,4月份國內空調市場的出貨狀況並不理想,不僅環比出現了明顯的萎縮,同比甚至也將會出現大幅下降,畢竟去年4月中下旬的出貨量走勢較爲理想。所以,營銷考覈層面出貨量未來一到兩個月出現同比下降,將是一道顯而易見的坎。

如果早些時候供不應求之於製造工廠而言是一種幸福的煩惱,那麼現在卻是正兒八經的苦不堪言。在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影響下,供應端在謹慎排產,整機廠在謹慎採購,經銷商在謹慎提貨,從供應鏈到終端,每個環節都在觀望。就連消費端,也不排除觀望情緒抑制了需求。

於是,一種詭異的死循環便形成,當零售端難以消化既有的高價格庫存,渠道商就不敢給工廠打款提貨;當工廠難以獲得理想中的貨款和出貨需求就不敢囤積足夠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當整機工廠開工不足,上游供應鏈同樣不會面向國內市場滿負荷供給。

高成本壓力從上游向終端不斷滲透,低迷需求從下游向上遊不斷傳導,整機制造工廠在夾縫中負重前行。即便是有資源的渠道商在目前的局勢下也不會全倉位提貨,生怕高價位庫存在後期會出現跌價損失。

真正意義能夠打破這種怪圈的力量,還是來自於終端用戶,在國內空調市場,往往是一波長時間的井噴行情就可以解決所有矛盾,只是,就眼下內銷市場的演進態勢來看,這種焦灼的行情可能會成爲一種常態。(陸行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