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6億天價片酬背後:主角是鄭爽 配角是北京文化

4月29日,鄭爽工作室在其微博發佈消息:稅務部門已經在覈實我的合約、個人稅務、一切有關經濟合同,我願意接受並配合一切調查。結果會公佈於衆,感謝大家關注。

正如網友所言,“字數越少,信息量越大”。

涉嫌簽訂“陰陽合同”、拆分收入獲取1.6億“天價片酬”、偷逃稅……這些關鍵詞再次把鄭爽送上了熱搜。

據報道,相關問題目前已被上海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受理,正在依照稅收法律法規進行調查覈實。另外,北京市廣電局也已啓動對相關劇目製作成本及演員片酬比例的調查。

2018年,三大視頻平臺與六大影視公司曾發佈《關於抵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演員單集片酬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總片酬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基本已經得到行業認可。

鄭爽事件的爆發,亦將北京文化再度推至人前。

據查,與鄭爽簽訂“陰陽合同”的,是《倩女幽魂》(已改名爲《只問今生戀滄溟》)的製作方“世紀夥伴”。當時,該公司正是北京文化的全資子公司。

迷一樣的世紀夥伴

將昔日的“爆款收割機”變成今天千瘡百孔的罪魁禍首,是北京文化這些年來撲朔迷離的項目和資金走向。而導火索,正是世紀夥伴。

2020年4月29日,在世紀夥伴以4800萬元的低價被轉讓的當天,世紀夥伴董事長婁曉曦在微博實名舉報北京文化“系統性財務造假”。

其中,就曾提到“利用《倩女幽魂》等項目助力未完成業績的子公司,通過電視劇進行利益輸送”。

一石激起千層浪。婁曉曦的爆料,也掀開了北京文化賬面下的種種齟齬。

2020年6月6日,深交所向上市公司發出《年報問詢函》,隨後北京文化對該《問詢函》做出的回應中,曝光了大量令人費解的交易細節。

例如,在回覆中,北京文化披露,世紀夥伴曾累計支付給一家名爲“有伽有茵”的工作室約1.3億元款項,用於《霍元甲》《人皇紀》《神盾的榮耀》《燃燒父子》等項目的編劇、選角或拍攝。然而除《霍元甲》已經殺青外,其餘三部劇並沒有拍攝和播出信息。北京文化對世紀夥伴內部審計時訪談有伽有茵工作室代表劉伽茵時,對方表示不知情。

無獨有偶,2018年世紀夥伴與天津嘉煊簽訂共同投資拍攝校園青春劇《模範生》,世紀夥伴出資30%,天津嘉煊出資70%。世紀夥伴在2018年4月就已支付項目投資款3000萬元後,然而該項目至今沒有任何拍攝和播出信息。

至於此次,與鄭爽事件相關的《倩女幽魂》的財務狀況,則更是撲朔迷離。

北京文化在公佈2019年年報的同時,曾發佈一份會計差錯更正公告,稱“公司在2018年多確認了約4.64億元的收入”。根據公開信息,這個“會計差錯”大概率來源於曾被婁曉曦實名舉報過的世紀夥伴的項目《倩女幽魂》和《大宋宮詞》。

婁曉曦曾在舉報信中稱,公司通過舟山嘉文喜樂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成立的基金,借這兩個項目向北京文化輸送業績7800萬元。而世紀夥伴正是這支基金的一般有限合夥人,出資4.5億元。

北京文化在回應中解釋稱,2018年,世紀夥伴作價3.8億元(含稅)把《倩女幽魂》60%的投資份額收益權轉讓給雅格特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簡稱“雅格特”)。然而雅格特只支付過一筆金額爲5500萬元的款項,未結清餘款,按照合同規定《倩女幽魂》的權益仍然在世紀夥伴手中。

據回應顯示,該劇雖然已經取得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辦法的發行許可,但尚未獲得任何銷售和發行收入,給公司帶來約1781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

若不是此前深交所的問詢,又有誰能瞭解,北京文化有這麼多項目“白花了錢”,卻從未發聲。

它爲什麼不發聲呢?

2020年12月31日,北京文化收到《調查通知書》(京調查字20164號),通知內容爲: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根據北京證監局的警示函顯示,《倩女幽魂》項目涉及違規確認收入。

而由鄭爽事件牽連出了天價片酬問題,顯然將只是北京文化泥潭的冰山一角。

頻押爆款背後虧損累累

押中過《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幾部現象級爆款作品的北京文化,近年來在影視行業迅速打響了名氣,成爲明星影視上市公司。

然而盛名之下,其業績卻並不好看。

財報顯示,2017-2020年,北京文化淨利潤分別爲3.10億元、1.25億元、-23.06億元、-7.72億元,已經連續虧損兩年。

即使今年疫情明顯好轉,2021年一季度,北京文化仍預計虧損2200萬-2800萬。

爲分散投資風險、緩解公司流動資金壓力,北京文化甚至開始轉讓電影投資份額套取現金。

就在4月21日,北京文化發佈公告,將手中最大IP、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之三部影片各25%份額轉讓,轉讓價格均爲2億元,累計合同金額6億元。

據此前公開信息顯示,三部電影投資約30億,預計2021年起連續三年上映。《封神》系列三部電影被視爲北京文化的扛鼎之作。按此次交易6億元獲得25%份額來算,《封神》系列三部電影總投資額應爲24億元。

是當年30億元的投資額是虛報高了?還是北京文化爲降低風險、籌措資金無奈打折出售了投資份額?

儘管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北京文化的資金壓力卻板上釘釘。

即使日前爆火的《你好李煥英》豪攬超過53億票房,但由於早早保底發行,北京文化也只賺了1億出頭。

截至2020年9月30日,北京文化賬面貨幣資金僅0.64億元,短期借款卻高達8.96億元,總負債接近26.6億,短期負債佔了95.5%。

今年1月底,北京文化此前興師動衆8億豪買東方山水,向興業銀行貸款5億,一年到期逾期未還。3月初,又雪上加霜地因《無名之輩》合同糾紛案被銀行凍結基本戶。賬戶內被凍結金額135萬元,而申請凍結的金額是539.7萬元。

目前,除了《封神三部曲》,北京文化還有大量儲存的內容有待上映,如陸川執導的《749局》、甯浩監製的《熱帶往事》等等。但北京文化還能依靠影視爲其“造血”重生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