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测试赛已经结束男排首轮较量。经过五局苦战,年轻的中国男排以2-3不敌东道主日本,无缘开门红。虽然输掉比赛,但年轻的小伙子们还是让球迷看到了崛起的希望。这场比赛,球迷们一度认为会以0-3缴械投降,但没想到却依靠网口优势赢下2局。

整场比赛,中国男排展现出了网口的实力,队中首发的5名攻手,除了刘力宾身高不满2米外,其余攻手的身高都达到了2米,甚至是超过2米。在无缘东京奥运会后,中国男排进行了重组,球队在一起训练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场上出现了一些抢球和让球的现象。

新一届中国男排在吴胜指导的带领下展现出了良好的斗志,和上届男排相比,有了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发球变得更加凶悍。之前,中国男排被球迷戏称为"娘飘排球队"。队中除了极个别球员掌握大力跳发球外,其余球员都是清一色的跳飘,而且有些队员还是非常菜的"娘飘"。

但在吴胜指导执教男排后,就对球队的发球作出了重大改变,选入的球员几乎都有跳发球能力,即便是飘球也是速度快、弧度平的攻击性飘球。目前队中,二传刘濛和郭成都拥有跳发球能力,边攻手刘力宾、俞元泰、袁党毅、戴卿尧、江川也都是跳发好手,小将张景胤的跳飘也极具威胁性。

在男排比赛中,发球是一项关键技术。和女排比赛多回合往返不同,男排追求的是一锤定音,如果发球偏于保守或没有攻击性,很容易被对手一板打死,所以很多男排队伍都追求凶悍的发球,宁可失误也要发出攻击性。当然,中国男排的发球所说有进步,但失误率偏多,如何降低失误是球队接下去的课题。

第二个变化是球队的小球串联变好了。之前的中国男排以粗糙著称,对手只要轻吊或轻拍一下,后排的防守队员就会人仰马翻。随着吴胜入驻男排后,主抓球队的基本功,队员的防守能力和小球串联能力明显加强。虽和日本男排还有很大差距,但比起以往进步明显。比如自由人杨天缘的几次快速补位防吊,让人印象深刻。

从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来看,是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而准备的。目前球队在缺少了主要进攻点江川后,老将戴卿尧改打接应。戴卿尧站在接应位置上后,明显可以感受到虽然攻击力比江川要弱,但全队整体流畅度上有着大幅度提高,二号位防守不再是一个坑。

刘力宾这场球也显示出了自己的核心本色。前两局,他的一传和防守给予了球队很大的支持。此外进攻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不再是一味的发蛮力扣球,吊球和处理球的比例增多。在换下刘力宾后,中国男排场上明显感觉到一传吃紧。不过,刘力宾后期的体能仍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是球队急需积极的问题。最后,祝中国男排打一场进步一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