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測試賽已經結束男排首輪較量。經過五局苦戰,年輕的中國男排以2-3不敵東道主日本,無緣開門紅。雖然輸掉比賽,但年輕的小夥子們還是讓球迷看到了崛起的希望。這場比賽,球迷們一度認爲會以0-3繳械投降,但沒想到卻依靠網口優勢贏下2局。

整場比賽,中國男排展現出了網口的實力,隊中首發的5名攻手,除了劉力賓身高不滿2米外,其餘攻手的身高都達到了2米,甚至是超過2米。在無緣東京奧運會後,中國男排進行了重組,球隊在一起訓練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場上出現了一些搶球和讓球的現象。

新一屆中國男排在吳勝指導的帶領下展現出了良好的鬥志,和上屆男排相比,有了兩大變化。第一個變化就是發球變得更加兇悍。之前,中國男排被球迷戲稱爲"娘飄排球隊"。隊中除了極個別球員掌握大力跳發球外,其餘球員都是清一色的跳飄,而且有些隊員還是非常菜的"娘飄"。

但在吳勝指導執教男排後,就對球隊的發球作出了重大改變,選入的球員幾乎都有跳發球能力,即便是飄球也是速度快、弧度平的攻擊性飄球。目前隊中,二傳劉濛和郭成都擁有跳發球能力,邊攻手劉力賓、俞元泰、袁黨毅、戴卿堯、江川也都是跳發好手,小將張景胤的跳飄也極具威脅性。

在男排比賽中,發球是一項關鍵技術。和女排比賽多回合往返不同,男排追求的是一錘定音,如果發球偏於保守或沒有攻擊性,很容易被對手一板打死,所以很多男排隊伍都追求兇悍的發球,寧可失誤也要發出攻擊性。當然,中國男排的發球所說有進步,但失誤率偏多,如何降低失誤是球隊接下去的課題。

第二個變化是球隊的小球串聯變好了。之前的中國男排以粗糙著稱,對手只要輕吊或輕拍一下,後排的防守隊員就會人仰馬翻。隨着吳勝入駐男排後,主抓球隊的基本功,隊員的防守能力和小球串聯能力明顯加強。雖和日本男排還有很大差距,但比起以往進步明顯。比如自由人楊天緣的幾次快速補位防吊,讓人印象深刻。

從這支隊伍的人員構成來看,是爲2024年巴黎奧運會而準備的。目前球隊在缺少了主要進攻點江川后,老將戴卿堯改打接應。戴卿堯站在接應位置上後,明顯可以感受到雖然攻擊力比江川要弱,但全隊整體流暢度上有着大幅度提高,二號位防守不再是一個坑。

劉力賓這場球也顯示出了自己的核心本色。前兩局,他的一傳和防守給予了球隊很大的支持。此外進攻手段也變得多樣化,不再是一味的發蠻力扣球,吊球和處理球的比例增多。在換下劉力賓後,中國男排場上明顯感覺到一傳喫緊。不過,劉力賓後期的體能仍是一個大問題,這也是球隊急需積極的問題。最後,祝中國男排打一場進步一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