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演·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排演的中國雜技劇《天鵝湖》於5月3日、4日,在榆林大劇院完成了其全國巡演的第27、28場演出。在此前的全國巡演中,該劇用帶着長安藝術風味的炫目雜技驚豔大江南北,熱度“破圈”,抖音等平臺關於#中國雜技劇天鵝湖#的話題討論數量達到數十萬條。當雜技與芭蕾相遇,呈現在舞臺上的是驚豔之美,背後又有着一羣西安文藝工作者怎樣的思索和付出?記者今日對該劇主創進行了採訪。

作爲國內雜技界的翹楚,很多人對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的印象是“央視春晚常客”和去年在大熱文化綜藝《技驚四座》中的精彩發揮。鮮爲人知的是,雜技劇《天鵝湖》正是這支雜技“王牌之師”落戶西安後推出的首部作品——它以“一帶一路”沿線地域人文風情爲脈絡,以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鑑爲始終,生動再現了中國雜技與西方芭蕾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展示高難度技術技巧的同時,同樣在“藝術美”上下足功夫。

被很多觀衆注意到的是,這部雜技劇中的具體段落中,增加了“絲綢之路”、“大唐長安”等中國元素,展現了長安城恢弘大氣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魅力,劇情也因此極具時代印記。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團長張權表示,中國雜技劇《天鵝湖》的創新,首先表現的是一種大跨度的東西方文化認同——劇中有西方故事,也有着東方智慧和豐富想象,既表現了對西方文化藝術的致敬,又充滿了自身的文化自信,“正如雜技藝術本身的發展軌跡不只是繼承和發揚,更是開放的、不斷演進乃至變革的過程。藝術創新,就應該敏感地選擇反映時代進步的價值取向,並在吸收借鑑外來文化的同時,形成本土文化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真正對傳統文化擔責。”

被很多外埠觀衆熱議的,是雜技劇《天鵝湖》涵蓋了肩上芭蕾、地圈、女子軟功等32個雜技節目的經典技巧,再加上芭蕾舞蹈的高難度動作,對演員要求極高。但也正因此,整部劇作看起來時而驚險壯闊,時而大氣華麗,令人心曠神怡,扣人心絃,在給觀衆以強烈的視聽衝擊力的同時,帶給人們善戰勝惡、美戰勝醜的心靈體悟和情感體驗。記者採訪中,也聆聽了該劇主演——“白天鵝”孫藝娜和“王子”周杰對舞臺的理解。

孫藝娜畢業於遼寧芭蕾舞蹈學校,她也是目前全國少有的能熟練掌握雜技技巧的專業芭蕾舞者。孫藝娜笑言自己曾經並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成爲在肩上舞動的“白天鵝”,這隻“白天鵝”對在排練中曾掉落數次,狠狠摔在地面,而又一次次頑強的站起來的經歷,只是幾句話帶過。她更願意提起自己如今對芭蕾和雜技的雙重熱愛,“芭蕾舞和雜技的結合,讓芭蕾舞的技術技巧展示更豐富,同時讓雜技動作的舞臺呈現更翩躚、更靈動。在練習雜技的過程中融入芭蕾舞訓練,也會有效拉長雜技演員的肢體線條,提升雜技肢體語言的美感。”

“白天鵝”不易做,“王子”更不簡單——周杰的肩膀滲血後又結痂,反覆如此,如今已經留下了厚厚的繭子。記者瞭解到,這是因爲在《天鵝湖》的演出中,當“白天鵝”立起腳尖站在“王子”肩膀,全身的重量將全部集中到芭蕾舞鞋尖上,周杰必須在此刻將肩膀保持水平的狀態,“託舉”起“白天鵝”,這就要求他把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肩部肌肉練得足夠發達,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力量將受到重壓的肩頭拉起來。“就是下功夫,好好練。”這個安靜文氣的男孩子有些羞澀。

肩上的“阿拉貝斯” 、頭頂上的“阿拉貝斯”……各種複雜動作中,一拋一接,一騰一躍,看似驚險刺激,奇幻浪漫,實則包含了信任、挑戰、執着堅守。張權說:“老一輩雜技專家王峯曾說過,中國雜技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深沉、敦厚、樸實和執著奮進的性格,我們更期待通過我們這代雜技人的努力,展現出中國雜技這一古老藝術瑰寶之美的方方面面,比如它的驚險之美、造型之美、幽默之美、技巧之美、奇特之美,探索它的融合貫通,探幽發微,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偉大藝術。”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

相關文章